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状及评价体系研究

2016-10-14 10:29张凝宁郝晶晶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京津冀协同

梁 旭,张凝宁,郝晶晶

(1.河北地质大学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1;2.河北地质大学 团委,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状及评价体系研究

梁旭1,张凝宁2,郝晶晶1

(1.河北地质大学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1;2.河北地质大学 团委,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三地的高等教育是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但是三地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了不平衡的态势,资源拥有量的差距较大。因此,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协同发展的视角,从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背景、师资资源、教育经费、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及成就等方面构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

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我国当前的国家重要战略目标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4月30日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于打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国家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对京津冀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实现跨越式、非常规发展的难得机遇[1]。因此,客观分析研究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京津冀三地教育、文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探索适合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打破区域界限,盘活存量资源,实现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现状

(一)高等学校分布密度及规模

高等学校的数量及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区域内适龄人口享有高等教育机会的多少,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科技水平及文化氛围也受到普通高校数量分布的影响。根据统计,北京地区拥有高等学校115所,在校研究生27.4万人,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人数为5 469人;天津地区拥有高等学校69所,在校研究生5.14万人,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人数为4 346人;河北拥有高等学校126所,在校研究生3.9万人,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生为2 108人(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2013》)。无论从密度还是规模上看,北京都具有相对集中的优势。相应地,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北京和津、冀两地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北京、天津的研究生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北京的高等教育规模大、质量高。而河北的高等教育则是大而不强,高等学校的数量虽多,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能力却不及京津两地。由此可见,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从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优势,而这种优势也有利于高校获得更多资源。这种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不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师资结构状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公平发展,体现为人力资本在区域、产业、部门及行业的分布形成良性结构。师资资源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通过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可以衡量高等学校的师资水平。北京专任教师共计66 871人,拥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59.6%,共有院士764人;天津地区专任教师共有30 900人,拥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46.3%,共有院士37人;河北专任教师共有66 825人,拥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42.8%,拥有院士6人(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由此可以看出,在京津冀三地的师资资源中北京独占鳌头,拥有的教师总量、高级职称教师和院士数量都具有绝对的优势,而河北依然是大而不强的状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升温,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京津高校每年安排若干名额为河北省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加大为河北省培养MBA、MPA、EMBA等专业人才力度。但是,在教师交流方面规模和频率却稍有滞后,提升师资质量仍是关键。

(三)科研状况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果。根据京津冀高等学校科研统计结果,北京投入科研经费112.932 2亿元,投入人员32 232人,R&D课题数量为76 331;天津投入科研经费38.769 7亿元,投入人员10 803人,R&D课题数量为18 875;河北投入科研经费6.925 7亿元,投入人员8 664人,R&D课题数量为16 809(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4》)。

北京投入的人员和经费最多,科研成果也最多,其次是天津。相比较而言,河北虽然投入的人员和经费是三地中最少的,但成果数量却与天津相差不多。高等学校科研成果的产生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地域分布、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够合理地配置三地的高等教育资源,必将大大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和转化,从而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行政区域的划分是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障碍,这导致了三个地区没有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统一规划,无法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由于京津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北京作为三地发展中的翘楚,对高等教育的资源形成了极大的吸附效应,愈发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流向。尽管京津冀三地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三地的高等教育是完全可以跨越区域性的限制,实现优势互补、过渡对接,以此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区域配置最优化。就在最近的几年,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从行政角度进行了有意识地干涉,三地的行政领导签署了一系列的高等院校共同发展的双边、多边协议。这些措施推动了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的建立

京津冀的高等学校要形成资源配置的全面、系统、长效的机制,需要有一个三方共同遵守的约束性框架,涉及到资源配置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建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体系。建立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体系,可以将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各项协议的落实执行力度细化为各个效率指标,由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管理机构负责审核评估和后续跟踪。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有理论和现实依据,还要考虑到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具体标准的确定及指标的评价与相关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2]。根据教育经济学原理,有投入就要有产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也同样如此。在综合考虑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咨询,将评价指标分为区域背景指标、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并在每项指标下分设了具体标准,最终构建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反映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公平状况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具体标准区域背景人口背景每十万人口高校在校生人数经济背景高等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投入指标组织领导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人员投入干部互派人次专任教师交流人次经费投入生均教育经费科研经费设备购置费时间投入各类会议、研讨的次数产出指标学业成就高等教育毕业率高等教育学位获得率高等教育初次就业率科研成果(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数量论文数量著作数量专利数量学科建设专业增减情况博硕士点增加数量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社会影响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和影响力高校学生对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其中,区域背景指标是指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社会环境因素;投入指标是指高等学校在资源配置方面所投入的人、财、物等必备要素;产出指标是指经过资源配置后高等学校资源结构和产出效果。

三、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的保障体系

(一)理论保障:深入开展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评价的理论研究

准公共品是我国教育资源的基本属性,这是由我国的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决定的。纵观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即使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高等教育不仅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而且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这两种方式不仅影响高等教育资源进入高等教育机构,而且影响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和产出方式。同时,高等教育体制和政策对资源配置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研究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定位和调控方式;研究高等教育体制和政策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绩效影响。此外,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也有直接影响。因此,还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差异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

(二)政策保障:建立配套的规划与政策

就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来看,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发展,必须要有政策的扶持引导,具体来说,必须做到合理有效的政策性规划设计,从具体的区域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指导思想、协同发展的内容形式到机构设置、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等等,这是京津冀实现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保障。

首先,从高层设计开始,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导向由过去的行政决策管理逐渐转向政府管理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法,政府负责宏观的调控,各部门广泛参与,建立起一套大区域性的现代化政策管理机制,从政策导向到思想理论,都能够有效地突破区域性的地方政府性观念,使高等教育资源真正地实现根据具体的市场需求进行跨区域性配置。其次,京津冀三地的高等教育从办学创新到发展重点进行适当转型,使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对京津冀重点发展经济项目同三地的高等教育资源结合起来进行有方向性的创新、有重点性的资源配置,以此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对于重点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可以结合京津冀的技术性产业发展实况,进行集团性实习基地的建立,使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导向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很好地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技术保障:研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数据处理技术

由于京津冀各区域高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变化,各方面数据更新也很快,难以掌握各区域高等教育的变化情况,使得数据更新成为难题。但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涉及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动态追踪,原有的静态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如果使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则存在一定的难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兴起,使得数据的动态监测成为可能。在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中,在校生的数量和比例、毕业生的流向以及教育满意度等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跟踪[3];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和需求类型、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匹配程度等也能够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获取,既可以对现实发展状况进行了解,也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推测,增加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对于各项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应当进一步研究采集因子,并且根据采集因子的不同深入研究数据的处理方法,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能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也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改进和融合。

(四)管理保障:建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专门管理机构

历史上有些跨越行政区域的大区域的发展并没有像我们期待的那么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具有很强执行力的执行主体。京津冀要超越自身行政区域的局限,从更高位的发展目标、顶层设计上去谋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组建独立的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与管理机构(见图1),承担起决策、管理等职能,下设协调部门与执行部门,就合作的相关问题开展工作。

决策管理层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制定出一套可行性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则,并对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大原则性问题、重大的教育事项进行政策性决定。作为协调部门,由三地共同组成教育协同发展联席会或是三地高校的校长联席会,对上一层管理机构的各项规定政策结合三地高等教育现状进行调整落实[4]。作为运作体系的执行部门,由地方教育机构构成,负责对管理部门的政策、规定及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执行。

图1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管理组织机构图

四、结束语

就当前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现状来看,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更多的则是协同发展带来的新的资源配置思路与观念。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有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的支撑,因此无论是从丰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的理论方面,还是从描述和评价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并为高等教育发展决策提供参考的实践应用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但是,本文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仅是探索阶段,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还缺乏实践的验证,因此还需要在今后研究及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只是作为推动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动态手段,随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这一评价体系也将随之不断调整、完善。京津冀三地高校应当立足协同发展的现实,探寻一条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现代化路径,突破过去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性限制,从大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来进行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最终建构起政府、社会、学校多层次多角度的协同发展网。

〔1〕 杨桂清.专家学者“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教育智库论坛”建言[N].中国教育报,2014-07-04.

〔2〕 宋丹,苗冠军.区域差距视角下高等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52-56.

〔3〕 孙新宇.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评价的功能定位与技术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5(1):52-56.

〔4〕 吴玫.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初探[J].天津经济,2010(11):14-18.

(责任编辑杜敏)

ResearchonBeijing-Tianjin-HebeiIntegrationHigherEducationResourceOptimizationConfigurationStatusandEvaluationSystem

LIANGXu,ZHANGNing-ning,HAOJing-jing

(HebeiGEO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050031)

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Beijing-Tianjin-Hebeiisaverygoodopportunityforhighereducation,but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presentsunbalancedsituation,gapofresourcesownershipislarge.Theoptimalallocationofhighereducationresourcesisanurgentproblemtobesolved.ThispaperbasedonthestatusquoofhighereducationresourceallocationofBeijing-Tianjin-Hebeiandtheperspectiveofco-development,constructtheevaluationsystemofhighereducationresourceallocationoftheBeijing-Tianjin-Hebeifrombackground,teacherresources,fundingforeducation,educationinfrastructure,qualityofeducationandachievements,etc.

Beijing-Tianjin-Hebei;highereducation;resourceconfiguration;evaluationsystem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3.025

2016-04-25

2015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5JY022)。

梁旭(1980—),男,河北辛集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G46

A

1007-6875(2016)03-0133-04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3.025.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6-06-2015:30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京津冀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