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恒飞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24-01
合奏要讲究艺术的音响效果。要想让合奏获得良好的音响效果,须在指挥的统一安排下,逐一对乐队的编制、音准、速度、声部平衡、音色控制等做细致处理与训练。
1.个人能力与合奏能力的关系
个人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与管乐合奏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在管乐合奏中,可巩固、发挥良好的个人技术,也可以通过管乐合奏中最基础的音准、音阶、和声练习等,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和合作能力。
许多初学者认为,演奏得越快就代表水平越高,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极不稳定、杂乱无章的速度对演奏者没有任何益处,到了乐队中也会成为"害群之马"。
我在平时排练的过程中也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演奏熟练以后就会越吹越快,一方面是他的内心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速度感,另一方面是要在其他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看!我吹得多快!"
《国歌》的最后一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节奏型相同,比较简单,学生演奏得也很熟练,又到了全曲的结束部分,有的学生就像要尽快完成家庭作业一样,越吹越快,小号作为管乐队中的旋律声部,进行这样的变速演奏,影响可想而知,全校的师生无法随乐队演唱,管乐队中的其他声部也无法与小号配合。因此,我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
(1)同学生共同分析变速演奏的危害,并将演奏录音放给孩子听,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2)在平时的训练中,利用节拍器培养学生稳定的速度感。
(3)培养学生看指挥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合奏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
2.音准
一些职业的管乐指挥家去辅导训练"业余"管乐队的时候,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无法入耳",原因就在于"音准"。音准成问题的乐队在任何乐队比赛中都将是"输家"。
一支音准把握良好的乐队,是要靠每一位演奏者共同努力来实现。首先要每位都认识到音准的重要性,在日常训练和演奏中养成一种良好的音准习惯。
2.1演奏前的音准。
①对学生手中的乐器进行较音。
②不要选择品牌太多、太杂的乐器。
2.2演奏中的音准。这不是一种静态的音准,而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是一瞬间发生的,具有极大的不可捉摸性。要想在合奏中吹准音,除了自己的吹奏外,一半的精力要花在"听"别人的吹奏上,并时时通过气息、口型的松紧加以微调,所以在日常训练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小重奏的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小重奏的练习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合奏意识及倾听的习惯。
3.音色控制
作为管乐器,音色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本身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所以音色应该是每一位演奏者所追求的东西。
影响吹奏音色的因素很多,根据我个人对管乐队的认识,认为对吹奏音色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有两方面:
3.1吹奏水平。学生在吹奏的过程中,气息过浅会导致声音不结实;气流过快会导致音色生硬;口型过紧会导致音色干瘪等等,因此,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是提升学生吹奏音色的根本。
3.2审美标准。队员的审美标准决定了队员的发展方向。有的学生认为吹的声音越大越好,刻意的去追求大音量,且音质嘈杂,那就可以归纳到噪音中去了。
我在平时的训练中,会给学生欣赏一些著名演奏家或乐团的演奏,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引导学生与自己吹奏的音色相比较,这样学生内心对美的音色就有了一个标准,在练习和演奏中就会听得出自己演奏的声音"无法入耳",从而主动的向着自己所体会到的美的音色的方向去作出改进、调整。
4.编制
乐队进行编制的核心就是声部平衡。乐队编制从音区的角度来看可以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来划分;也可以按照旋律性乐器和节奏性乐器来划分。
我曾见过一支14人组成的小型管乐队,其编制如下: 其中高音乐器6只,中音乐器5只,小低音乐器1只,打击乐器2只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
(1)缺少低音乐器。
(2)木管数量太少。
(3)旋律性乐器与节奏性乐器比较均衡。
后经过我的建议,学校组建乐队如下:
乐队常规编制为21人,从音量平衡、音区平衡、旋律与节奏性乐器分配等方面看,乐队构成较理想,后经训练,这个乐队比较成功。
参考文献:
[1]《管乐合奏技法指南与演奏技巧》
[2]《配器法基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