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

2016-10-14 22:17李增满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李增满

摘要:教学改革使得人们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关注,其中,初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基本组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积极、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创设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13-01

新课标改革给初中历史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初中教学带来了挑战,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是阻碍初中历史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现阶段各教育机构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谓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学生求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例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时,运用学生熟悉的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进而开始讲述民族团结的有关知识。这样做一方面使新课的学习自然顺畅,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游客参观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博物馆和半坡原始农耕遗址博物馆来学习本课的知识,这样做既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1.2"育人以情",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健全理性的人,还要培养情感健康的人。人的精神世界是由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组成的完整的统一体,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还是有着多样化精神需求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学校教育除了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外,还要注意满足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情境教学的突出特点和重要贡献之一,就在于它突破和超越了理性至上、知识本位的教育传统,将长期被忽略的情感因素重新摆在教育的应有位置。它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之中,从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

2.初中历史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

2.1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也被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多媒体将声音、画面等进行结合,可以非常容易的将学生的眼睛、耳朵、脑袋等调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例如,我们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初,利用多媒体放一段"鸦片战争"的视频。通过极具特色的炮火声以及灰色的绰绰人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多媒体屏幕上,然后带着学生穿越时空,来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现场,让学生感受炮火声带来的冲击力,感受清政府的无能以及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历史的学习。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教学,符合了心理学建构主义,符合了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达到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历史与我们的现实生活隔了不知道多少的时间与空间,我们要想学好历史只有不断的跨越历史。创设情境,给了初中历史教师跨越历史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2.2创设情境遵循的原则。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首要考虑的是在学生认识事物规律的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的理解能力合理优化课文内容,大胆整合课文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情境中的历史知识。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一课有两大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表现;一个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教师就必须先在上课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对宋代的经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先探讨"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果老师一一将此目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恐怕没讲到一半学生已经酣然入睡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情境的可接受性原则、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规律,先将历史事物的表现——即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具体表现通过"火眼金睛——找错误"的活动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对两宋的经济有了大概的了解,才能得出下一步的结论:两宋时期的经济如此繁荣,而且繁荣的城市大多数在南方的长江流域,说明了当时的一个经济现象——经济重心的南移。学生对历史情境的认可并接受是建立在历史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原则上的。故教师所设计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歪曲的历史。

结语: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活动是他们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学生生命活力的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和提高的生动活跃的生活过程。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中学习;在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在积极和谐的情感情境中学习;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化的学习情境,来接纳、鼓励,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活泼的历史学习领域。现阶段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广大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相信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开垦出一片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闫立伟.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陈丹.新课程中初中历史情境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徐建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读与写2014,01:2.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