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璞
摘要: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各级学校尤其是高中改革步伐很大,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须。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改革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都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更有价值。
关键词: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73-02
1.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任何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进步服务的。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服务者。要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形象,彻底摒弃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的单一"灌输式"教学。主动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构建学习意义的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彻底释放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引导、点拨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式,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一堂课随意展开,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就会失去方向感,严重影响课堂实效。要做好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精心设计导入语。要尝试用形式多样的导入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如在教学《我心归去》一文时,上课前我先请同学们听一曲小提琴独奏,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音乐渐起伴随音乐开始导入:著名曲作家马思聪先生虽身处美国却魂牵梦萦着祖国思乡是一曲永恒的歌,从古至今多少人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名作,大家是否可以回忆起来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句来呢?思念故乡、怀念亲人,这种情感古今如一,尤其是身在异国他乡,这种思念更是刻骨铭心,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作家韩少功的作品《我心归去》,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他身在异乡时的切身之感。这样的导入扣人心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教学方式多样化。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要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教学内容,把握好重难点,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3.注重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精炼,富有启发性和特色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运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描述形容,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思考,让学生集中精神,投入到学习思考中。
3.有的放矢,择取创新思维的角度
3.1鼓励质疑。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学生的质疑是学生创造灵感的闪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正确引导,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主动学习。如《游褒禅山记》一文中"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语词不明,学生进行一次讨论,从而深化文章中"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活学活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3.2大胆求异。求异思维是一种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多启发学生在求同基础上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求异"的思维习惯。在语文课中可进行课题变换训练,如学习《荆轲刺秦王》,学生将文章加工成一幕三场的剧本,有第一场《义激勇士》,第二场《易水诀别》,第三场《大殿刺秦》,既培养了概括思维能力;又有系统的调整了文章的详略和层次结构,如《荷塘月色》一文按"淡淡哀愁-淡淡喜悦-淡淡哀愁"的结构安排,变换行文思路线索转换文章结构也未尝不可,学生能更明确情景关系、时间空间行文设计、明暗线索在文中的重要性。
3.3富于创造,发挥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但想象力不是天生的。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让他们头脑里储存各种各样的表象,并且努力创造出想象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描述了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故事,结合学生生活经历和故事情节,设计提问:"如果你是秦伯(烛之武),你将如何分析战局,进而说服对方?"有的学生说得引人入胜,打动听众;也有的学生说的头头是道,环环相扣,十分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