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6-10-14 21:07孙明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根式线段条件

孙明明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广泛应用观察教学方式,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提升教师素质,做好引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到观察所带来的学习的喜悦,教师就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到他们自己体会不到的信息.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觉得通过观察原来可使问题变得简单.教师要用自己的观察能力来征服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讲“二次根式”时,学生往往忽略“根式下面的数必须为非负数”这样的条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强化,一旦遇到“二次根式”,必须在题目的旁边写上“非负数”这样的条件,不管这样的条件有没有用,只要写在那里,就不会出现各种低级错误.类似地,在遇到反函数时,就要写上“分母不为零”这样的条件.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会产生条件反射,从而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解题.

二、注重激起学生探求知识、学习观察的兴趣和欲望

在课前、课上、课后,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上海到广州,可以乘火车,路程约1811公里;也可以坐轮船,航程1690公里;还可以乘坐飞机,行程1200公里.为什么坐飞机路程最短?因为陆路或水路交通受地形、水情的限制,路线弯弯曲曲,而飞机在空中飞行,所受条件限制较少,一般情况下是沿直线前进的,所以坐飞机的路程最短.由此可知,“在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这个真理渗透在大千世界,使学生感到数学的“神奇”.油然而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观察具有浓厚的兴趣,促进他们进一步观察,寻求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观察由无意观察逐步向有意观察过渡,培养了学生观察的持久性.

三、把握观察的内在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表现在学生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上,而且表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数学内在规律,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方面的培养.在观察目的性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向学生指明进行观察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带有目的性进行观察.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相等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观察要求:三角形全等时,它们的三边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有两边相等,一边不等,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教师应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在观察全面性和精确性的培养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按照程序深入观察,相互讨论,找出遗漏的问题、分析原因,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在观察深刻性的培养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形成概括化、形式化、逻辑化、应用化的观察能力.

四、强化观察方法的正确指导,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必须经历一定的学习历程.教师要想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就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进行数学观察的要领,提高观察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例如,在讲“线段”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条直线上有A、B、C、D、E、F六点的图象,提出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和一共有多少线段的问题.学生经过观察、思考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由于数学问题中有的条件是显性条件,有的条件是隐性条件,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从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中找出未知的、隐含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常用的观察方法.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对常用的观察方法的各自特点有清晰的了解,从而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和条件进行熟练观察.

总之,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应该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体验中领会观察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维,审清题意,探求思路,从而使学生轻松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根式线段条件
排除多余的条件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选择合适的条件
如何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阅卷手记——二次根式
挖掘隐含,确定正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