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艳
摘 要: Tintern Abbey中的自然观给人们带来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解放了人们的心灵,使得人们在沉思中认识到人本身的价值,这种自然观指引着人们观察宇宙、社会及人生的真相。
关键词: 华兹华斯 Tintern Abbey 自然诗观
1.引言
华兹华斯主张诗歌必须以朴实而生动的真实语言创作出来,把世界中的一花一木、一虫一兽都揉进诗歌中,这样的诗歌才会更加丰富而具有张力,才能体现出对大自然的赞扬与崇敬。
2.取材方面
Tintern Abbey取材于诗人的家乡——英格兰北部的湖区丁登寺附近的自然风景,诗人借助于怀河的旖旎对比城市的喧嚣。在这首诗中,现代文明带来了城市的喧嚣,使得很多人迷失在物质的追求中,而丁登寺旁的美景还未遭受现代文明的吞噬和践踏,怀河的自然风光和城市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衬托出了现代文明下人们的幸福与痛苦。
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中,多次出现了诗人游历欧洲时心情的郁郁寡欢,尤其是法国大革命,虽然诗人很支持这个解放人性的革命,但是从内心来讲,诗人不愿意看到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受到物质和工业文明的污染:“If this.Be but a vain belief,yet,oh!...How often has my spirit turned to thee!”
3.语言方面
华兹华斯在《丁登寺》这首诗里采取了大量词语的重复表达重新回归后的强烈情感,词语重复是很多诗人用来表达强烈感情的写作手法。从传递科学认识信息的角度来说,重复已知的信息效果并不显著,但是在语气和情绪上的强调对比的作用,会被重复词增强附加信息的效果。每当被重复词出现一次,读者的想象力和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这些词的各个层面。在本诗的开头几行就三次重复了“five”这个词:“Five years have past;five summers,with the length.Of five long winters!”
诗中表达的时间长度是一样的,但意义却截然不同。“five”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那么简单,更是作者对过去的强烈的回忆。诗人通过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受,也许五年对作者来说意味着许多,或许悲伤,或许快乐,因此在他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他用“五”这个数字表达出只有自然一直包含活力与生机。
4.自然诗观的变化
华兹华斯的欧洲游历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刻和真切。法国大革命的残酷更加衬托出城市的喧嚣和狂躁,使得人们的心境难以得到安宁。虽然这是一场为了人性的解放而爆发的革命,诗人报以极大的热情支持这场革命,但是经过这场革命的洗礼,诗人认为,人们回归自然已经刻不容缓。Tintern Abbey这首诗里表现出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人性的美好、审美的情趣、真理的透视和道德的熏陶,展现了人与自然互动中的互相关爱和影响[3]。华兹华斯和他的妹妹同游怀河两岸,在大自然闪烁的美景中捕捉到了过去的快乐,回归后这些快乐又回到了诗人的心里。诗人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中,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回想起五年前和妹妹游历怀河的情景,感受到自己精神上的升华和凝练,对大自然了解和认识得更加透彻,而人性之美也是诗人在这首诗里表现出的最美好的一部分。
5.自然诗观的意义
华兹华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一直在诗歌中展现和流露最美好的感情,诗人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关怀就是例证。因为华兹华斯将大自然带给他的愉悦,以非凡的力量通过文字传输给了我们,我们才能有机会慢慢地品味这其中的精华。他给后世人们诗歌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清新质朴的诗风,使得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能感受自然的安逸和宁静,同时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带给人们心灵的休憩和安慰,使得人们真正认识到人类的最好去处是大自然,而大自然对于人类的善行和爱心也会回馈于美景和祥和宁静之情[5]。
参考文献:
[1]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3-24.
[2]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23-25.
[3]江舒桦.《丁登寺》与自然的再现[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13.
[4]王宪,赵光旭.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看华兹华斯的自然观[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6:19-20.
[5]王佐良.英国文学名篇选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2-23.
基金: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言符号学视角下中西方航海文化对比研究——以航海习语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SJB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