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16-10-13 02:11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中心学校530000雷桂嫦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6期
关键词:规律三角形图形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中心学校(530000) 雷桂嫦

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中心学校(530000) 雷桂嫦

将数学实验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中可以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通过精心设计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数学实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实验小学数学应用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熟练掌握规律以及提高动手能力。

一、利用数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常规的数学概念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练,不断重复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效率比较低。如果结合数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就能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效果相对较好。

“认识分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我是用演示实验加分组实验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步:演示实验。我将一张圆形白纸对折,根据折痕的位置将圆形白纸的一半用彩笔涂上颜色,如图1所示。提问:“老师将圆形纸片对折,分成了两个半圆,将其中的一半涂上了颜色,涂上颜色的一半在数学中叫做整个圆形白纸的二分之一。”在语言引导的同时,我在黑板上写上分数的表示方法“学生观察我的演示实验后能够基本了解到分数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图1

可以看出,使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概念要比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

二、利用数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规律

传统的数学规律讲授方法是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来源以及意义,然后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强化对规律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是,学生只能记住和规律有关的一些公式,而不能理解规律的深层含义。如果利用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后自主发现规律,学生经历了规律形成的过程,印象自然比较深,记忆就会比较持久,理解也能够比较深入。

“三角形”这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特征包括内角之和为180°,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我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主实验的方式来探究三角形的特征:先给每一个学生分发若干根细木棒和细线,要求他们制作边长分别为“4cm,6cm,7cm”和“4cm,2cm,7cm”的两个三角形。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第二组数据根本无法制作三角形,自然就想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的特征。在学生将第一组三角形制作好后,让他们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从而发现三个内角之和正好是180°。最后让学生再制作一个长方形,并将长方形和三角形进行对比,学生发现拉动长方形,长方形会变形成平行四边形,而拉动三角形,三角形不会变形,这样就得到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发现了各种规律,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

三、利用数学实验提升学生应用技能

数学实验给学生创造了用数学的机会,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验中。

“图形的运动”这一章节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变换等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我设计了数学实验:(1)用纸片制作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有多条对称轴的图形,等等;(2)将这些图形旋转90°、180°、360°等,观察旋转后的形状。学生可能制作出如图2、图3、图4等这些对称图形。学生通过制作对称图形和旋转图形能够将所学的图形的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1

图2

图3

总之,将数学实验高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挖掘研究,并建立小学数学实验资源库,将数学实验系统化。

(责编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26-050

猜你喜欢
规律三角形图形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分图形
画一画
巧解规律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