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实验小学(224000) 姚婷婷
小学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
江苏盐城市实验小学(224000) 姚婷婷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变通性以及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方法比较图解假设
综观学生的解题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究其原因,是学生解题思想方法把握不当,解题思维僵化,思路不开阔。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灵活巧妙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变通性以及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解题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比较法,即通过对比数学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入剖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巧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分析,往往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
[例1]小兰买了3支铅笔和5本数学本,用去了5.5元,小音买了同样的铅笔5支和5本数学本,用去了7.5元。求每本数学本和每支铅笔售价多少元。
解析:列表如下:
铅笔(支) 数学本(本) 用钱(元)小兰 3 5 5.5小音 5 5 7.5
比较小兰和小音两组数据可以发现,两人所买数学本相同,小音比小兰多买了(5-3)支铅笔,多用了(7.5-5.5)元,所以每支铅笔的售价应是(7.5-5.5)÷(5-3)=1.0(元),而每本数学本售价是(5.5-1.0×2)÷5=0.5(元)。
图解法,是指在解决某一数学问题时,通过画图的形式,将题意表达出来,然后观察分析图形,找出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图解法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巧妙运用图解法,由数想图,往往可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优化解题的目的。
[例2] 一个正方形,若它的边长都增加6厘米,所得的正方形面积比原正方形的面积大216平方厘米,试求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该题若用一般方法进行解答,难度较大,若巧妙借助图解法,画出以下三幅图形就可以使问题得以快速解答。
S1表示原正方形。
(1)S2+S3+S4=216(平方厘米)。
(2)S4是表示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可求得面积是6×6=36(平方厘米)。
(3)S2与S3是两个等长、等宽的长方形,面积都为(216-36)÷2=90(平方厘米)。
已知其中一边宽是6厘米,就能求出另一条边的长,这两个长方形的长也就是原来正方形的边长。
列综合式得(216-36)÷2÷6=15(厘米)。
答:原来正方形的边长为15厘米。
假设法是数学解题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推测性数学思想方法,主要通过假设问题中的某些数量相等或未知量为已知数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进而猜想推测一些关系和结论,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巧妙地运用假设法进行解题,往往可以使问题中的隐蔽条件清晰化,复杂的数学关系简单明朗化,从而快速找到最佳解题之道。
[例3]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44千米的A地向B地行驶,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行8千米。甲到B地后休息2小时后返回A地,中途与乙相遇,相遇时乙行驶了多少千米?
解析:假设甲到B地后没有休息,继续行驶,那么相遇时甲乙两人共行的路程是44×2+16×2=120(千米)。由此可求出两人经过多长时间相遇,即乙行驶的时间为120÷(16+8)=5(小时),所以相遇时乙行驶了8×5=40(千米)。
总之,教师要立足实际,结合典型例题,加以巧妙引导,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思维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责编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2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