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我校于2011年10月筹备了《“水韵启秀”儿童发展方式研究——以“水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为例》的课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水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了解学生活动中的探索行为,了解学生探索能力发展状况,我们以活动为载体,运用量表进行观察,要求观察者观察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行为发生情况,并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记录。
一、关于本次观察的基本过程与结果情况
(一)本次观察的基本过程。
观察者在六(1)班《水乡渔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开展过程中,分别在4个子课题小组中各随机选取1名学生进行观察,观察学生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探索性行为进行描述记录。
(二)本次观察的结果情况。
观察结束后,观察者进行了相关整理和汇总,该班其中一位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行为的情况如表:
小学生探索性行为观察记录表
观察者:黄晓艳。被观察者:何智敏。观察时间与日期:9月-12月。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观察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行为发生情况。
观察目标:了解该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性行为特点,用于教师了解学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记录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关于本次观察结果的初步分析
通过对观察学生的信息整理,大致可以了解活动中学生探索行为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的探索行为与个性有关联。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个性受其原生态家庭环境及成长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有的内向,有的活泼;有的顺从,有的桀骜;有的沉静,有的浮躁……不同个性的孩子,探索方向有所不同,探索能力有强弱之分。如性格外向的孩子,善于解决人与人之间交往沟通的问题。个性沉稳的孩子,则更善于完成个人任务时取得突破。勇于进取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不会轻言放弃。谨慎细致的孩子,遇到问题时思考得严密、深刻。孩子的探索行为与其知识储备并没有直接关系,受其个性影响十分明显。
(二)学生的探索意识不断增强。
传统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和接受者,缺乏主动探索意识,以至于能力得不到发展。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探索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可以选择想要研究的内容,也可以自己确定研究方式。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实现,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就来了,研究过程中积极参与,不断探索,并时有创新。尽管取得的结果不那么尽善尽美,但是他们施展了自己的才干,发挥了自己的潜能,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本次观察给我们的思考
(一)重构师生关系,营造探索氛围。
传统师生关系基本以儒家师生关系理念为主流,崇尚师道尊严。即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以活动为主体,需要学生走出课室,走向社会,参与活动的课程中,教师也不能脱离传统模式,往往把一切细节都考虑到、安排好,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实践。学生一直扮演的是活动的被动参与者,对整个活动只是参加一下,缺乏自主探究、主动策划意识,以至于无心参与,懒于动脑,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质流于形式。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
(二)巧设活动主题,提升探索能力。
确定主题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比较艰难的一项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创设出具备思考性、创新性及可行性的主题。开展活动的时候激励学生勇敢地假设及探索,让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彻底展现。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鼓励学生把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探究能力,而不能替代学生确定活动主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主题在学生的主动探索中确立了,为接下来的自主研究建立了基础。
(三)关注激励评价,调动探索兴趣。
所谓激励性评价,其实就是指在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长处,并营造出良好环境,让学生优势得以凸显,学生积极性得以调动,敢于大胆尝试。所以,教师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各种激励评价机制,包括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解决问题,能通过证据、材料得出正确的结论;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内在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站在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善于自行总结经验教训,并合理选择出适宜解决方案;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激发学生求知欲及创作欲,最终培养其探索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