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途径探索

2016-10-12 11:14孟晓慧
考试周刊 2016年78期
关键词:互联网

孟晓慧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提出应该通过正确认识、科学引导、提高能力和规范行为这四个方面做好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德育 工作途径

一、引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紧接着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但是在大学生运用物联网、云数据等新时代产物帮助自己学习的同时,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也在不断暴露出来: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和调节大学生心理失衡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急需面对的问题。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

1.拓宽信息来源

互联网+时代之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由于这些媒介的局限性,许多知识、消息和新闻并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同学中间,造成了一种相对闭塞的信息环境。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信息中,与全世界人们互联,极大地拓展了信息的来源,且时效性大大增强,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2.拓展交流空间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许多想说的话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变得不好说、不能说。网络世界里,大学生的言论自由被极大地发挥出来,非常轻松地就能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给他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彻底敞开心扉。这对于其情绪的表达与宣泄是有帮助的。

3.扩大交往范围

以往大学生活中,由于受到文化、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往往非常狭窄,互联网把全世界人们都汇集到网络中,互联网+又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新形势的交互体验,如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沟通方式的实现,使大学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网上交流逐步转变为现实世界中的交流,扩大了大学生的人脉圈。

4.提高对世界的认识

互联网+拓宽了大学生认识世界的渠道,为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供工具,通过网络的宣传力量科普网络的双刃剑性,过度沉迷网络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利用网络传播的速度、信息技术的交互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情操进行正面影响,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地位,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的新一代大学生。

5.促进个性发展

互联网的个性化服务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发挥,通过在网络活动中积极参与,许多大学生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1.认知干扰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量是极大的,大学生在网上浏览各种网站、博客及软件的时候会接触到许多负面消息,这些负面消息大多是受各种利益驱使,并非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大学生处于认知程度并不完善的阶段,极容易不分青红皂白,无法辨清是非,因此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中偏离方向。

2.信息量超负荷

人们认识事物是遵循一定认知规律的,并非是全部知识都能吸收并且消化,大量信息融入大脑将妨碍大学生的思考行为,对个人心理造成一定压力,从而使心理和大脑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3.情感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正常情况下是需要通过言语、肢体语言、语气、语调等多方面因素协调构成的。网络中的情感交流虽然很多,但毕竟不是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机器与机器之间传递的语言,并不能承载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久而久之便会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人情冷淡,口头交际能力下降,极个别同学出现交际障碍,进而产生焦虑和不安的负面情绪。

4.多元文化的影响

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对人生和世界产生了迷茫的情绪,西方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文化必然会产生冲突,使得大学生的内在价值迷失,人生观受到极大的冲击。

5.沉迷网络

网络容易使大学生网络成瘾,虚拟世界的诱惑力会导致部分大学生沉溺其中、难以自拔,由于进入到大学,失去了原来高中学校、老师及家长的督促,部分大学生开始抛弃学业,沉迷于网络世界中,网络游戏、聊天室等都会导致大学生上网成瘾。

6.网络犯罪

虚拟世界里,许多行为都带有匿名性质,没有了真实身份的约束,网络犯罪便会抬头,通过传播病毒、盗取他人信息、经济违法犯罪或公开传播他人隐私等,这些犯罪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大学生通过技术实施或参与的。

7.人际关系淡薄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机器交流改变人们正常交流情感的方式,因此在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可以说起到了阻碍作用。

四、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对策

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新问题?

1.正确认识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纽带,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历史趋势的必然性,不能消极抵制和排斥,更不能将前进过程中带来的个别现象扩大化。要仔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及新形势带来的影响,分析问题的本质,对症下药。

2.合理的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

“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学生中,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2]。大学生思想工作者要深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中,多研究,多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高校德育工作者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思想工作缺乏创新,一味采取心理咨询的手段,而目前这种手段已渐渐无法满足心理问题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创新思路,开辟途径进行正面宣传。开导部分学生心理产生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3]。

3.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如何面对虚假信息,对待信息的态度和一般的思考方法等,这些都是大学生目前急需提高的,只有提高了自身对各类信息的鉴别能力,才能最终提高政治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塑造健康的人格。

4.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大学要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建立本校大学生上网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积极推进正面宣传教育,保护青年思想不受负面影响的侵害。

五、结语

互联网+的便利性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替代的,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减少和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帮助其逐步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主动利用互联网中的积极因素帮助自身的成长,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要学会适当地进行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人生观,积极调整心态,有计划、有目的地向自己的奋斗目前迈进。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J].创新时代,2015(12).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宋德如.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干预.[J].青年研究,2010(6).

本论文为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途径探索》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