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志霞
新年过去好些日子了,我家却添置了一个大件——46寸的液晶电视。通常大家都喜欢年前添置东西,为的是给新年添点喜庆。为什么不在年前买?因为年前的开销预算中没有这一项。年过去了,预算的开销中省下了一笔钱,于是就买来液晶电视机摆在了客厅。寻常百姓家,花钱从来不敢太随便。可这节余的钱花起来却很潇洒,好像不是花自己钱的感觉。老人也奇怪,这省下的钱就不是自己的?从不乱花钱的人这回怎么这样随便?
仔细想来,其中的奥妙是个“心理帐户”问题。芝加哥大学的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萨勒最先提出心理帐户的概念。他认为,除了现实账户外,人的头脑里还另有一个“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比如,我们会把工资划归到靠辛苦劳动日积月累下来的“勤劳致富”账户中;把年终奖视为一种额外的恩赐,放到“奖励”账户中;而把买彩票赢来的钱,放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中。对于“勤劳致富”账户里的钱,我们会精打细算,谨慎支出。而对“奖励”账户里的钱,就会抱着更轻松的态度花掉,比如买一些平日舍不得买的衣服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等。“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里的钱最不经用,通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萨勒曾讲过他自己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去瑞士讲课,给他的报酬还不错。他很高兴,讲课之余就在瑞士作了一次旅行。整个旅行感觉非常愉快,而瑞士是全世界物价最贵的国家。第二次在英国讲课,也有不错的报酬,他就又去瑞士旅行了一次。但这一次到哪里都觉得贵,弄得特别不舒服。为什么同是去瑞士旅行,花同样的钱,前后两次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呢?原因就在于,第一次他把在瑞士挣的钱跟花的钱放在了一个帐户上;第二次把在别的地方赚的钱花在了瑞士的账户上。
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花钱都会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
小钟和女友最近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临出发,小钟发现一张票找不到了。女友建议到现场再买一张算了,可小钟坚决不同意。找了半天无果后,他居然说要把手里的那张票卖掉,不听了。可女友记得很清楚,上次他们听演唱会时碰巧小钟的手机被偷了。几千块的手机被偷,绝对是损失惨重,听演唱会这种“奢侈”活动理应取消的,可那次他依旧按原计划买了票。
实验告诉我们,这样花钱的情形很有普遍性。
假设在本周末将有一场激烈的篮球赛,票价为50元。将被测试者分为两组,一组被告知,在本周之前已花50元看了一场篮球赛,而另一组被告知,在本周之前收到了50元的停车罚款。实验结果表明:前一组回答不去看比赛的比后一组要多。人们在心理上把观看篮球赛的钱和停车罚款的钱,看成是两个不同心理账户的钱,而这两个账户的钱是不一样的,此钱非彼钱。因此,在本周之前看篮球赛账户中已经有所消费的被测试者,这次再去就觉得为看篮球赛消费多了,于是,再次看篮球赛的可能变小了。而停车罚款花的不是看篮球赛帐户里的钱,于是,去看篮球赛的可能变大了。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除了有一个现实帐户外,还有一个心理帐户,心理帐户影响着我们的消费决策。心理帐户最大的特点是非替代性。现实帐户里,钱都是一样的,钱是可以替代的。在心理帐户里,钱是不一样的,此钱非彼钱,往往不能相互替代。心理帐户有三种情形:一是将各期的收入或各种不同方式的收入分在不同的帐户中;二是将不同来源的收入做不同的消费倾向;三是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数量的收入,比如,从5000元奖金中花掉100元,和从500元奖金中花掉100元,感受必然不同。因此,心理帐户使人们产生“此钱非彼钱”的认知错觉,从而导致非理性的消费。比如,在人们心里,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获得的钱放入不同的帐户内。通常,人们不会拿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去赌场,但如果是赌博赚来的钱,再去赌场的可能性就高多了。一个人会将辛苦赚来的钱仔细计划开销,但是,对意外获得的钱却会花起来轻松得多。
因此,之所以花节余的钱有点潇洒,就是因为在心理账户上,此钱非彼钱。这节余的钱,虽说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账户里的钱,也是计入“意外收获”帐户里的钱。于是,花起来就有了好像没花自己的钱的感觉了。
既然花钱都难免受心理帐户的影响,我们该怎样利用自己的心理帐户呢?
首先,可以发挥心理帐户的积极作用。王先生非常中意商场的一件羊毛衫,价格为1280元,他舍不得买,觉得太贵了。但他妻子买下羊毛衫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时,他却非常开心。王先生的钱和他妻子的钱都是家里的钱,但由于心理帐户不同,自己买则花的是“贵重开销”帐户的钱,妻子买则花的是“爱情礼物”帐户里的钱,于是心理感受自然不同。日常家庭生活中,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不妨根据心理帐户来开销。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心理焦虑,多一些积极的心理感受。我家买那液晶电视由于花的是“意外收获”心理账户上的钱,也就少一份焦虑,多一份轻松。
其次,也要防止心理帐户的消极影响。在重大开销上就要当心了,别让心理帐户搅乱了你的开销。必要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钱是等价的,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数额的收入一视同仁,做出统筹预算。同时,还要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帐户。比如,可以把工资存入“零存整取”账户作为固定储蓄,“奖金”帐户的钱用于日常开销,“外快”帐户的钱则用来旅游休闲。事先把这些钱归入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一般就不会产生挪用的念头,以便在开销上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