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昊 周 亮 / 文
卷烟工业企业精益生产模式下的浪费分析与对策
◆王昊周亮 / 文
精益生产是精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江苏中烟工业企业徐州卷烟厂生产管理现状,对其产品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七大浪费”环节进行梳理、分析,拟定解决思路及策略,同时为烟草行业其他卷烟工业企业实现精益生产制造提供借鉴。
自2013年伊始,面对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的“四大难题”,烟草行业大力推进精益管理工作,精益管理历经“树观念、建框架、上轨道” 推进过程, 2016年坚持“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是内功”,把精益管理作为卷烟企业强基础、稳增长、促转型、创一流的重要抓手。精益管理的导入和推行,为全行业积极适应新常态,开辟崭新管理视角,推进管理升级和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途径。
卷烟工业企业所管辖的各卷烟厂,是基于流水线作业的国有企业。如何运用精益管理模式不断革新经营理念、挖掘管理红利、提升运营效率,在降本增效上取得实效,是当前各卷烟工业企业推进精益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各卷烟工厂亟需破译的密码。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卷烟厂自2008年相继导入推行对标、创优、量化考核指标等指标体系以来,成本、质量、效率等生产运营指标不断改进。经过连续数年的大幅攀升,部分成本类指标已接近瓶颈,在现有管理模式下,持续改进相对乏力。而如果换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上述问题,可能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精益理念认为,“不能产生价值就是浪费”,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消耗了资源而不产生价值的浪费”以解放出能力,增加产量和收益。其中,消除浪费应成为企业提升精益水平的主要手段。
2.1对七种浪费类型产生的因果分析
精益管理将浪费分为七种类型,分别是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动作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可将浪费的七种类型总结概括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产要素过剩”导致的浪费,如人员、设备、材料、场地过剩等;第二层次是“制造过剩”导致的浪费,这是由于第一层次“生产要素过剩”的浪费,从而造成了“超额生产”和“超前生产”;第三层次是“库存过剩”导致的浪费,这是由于第二层次“制造过剩”的浪费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倒库”“搬运”“摆放”等动作所带来的浪费,从而需要“过多的人员”;第四层次的浪费是因为第三层次“库存过剩”,导致出现“更大容量的仓库”“更多的搬运人员”“更多的运输设备”“更多的质量检验人员”等。上述分析显示,四个层次的浪费具有系统联动性且具有因果递进关系,上一层次的浪费是下一层次浪费的根源。
2.2消除浪费的策略
在上述四个层次的浪费中,其现象多种多样,既有标、又有本;既有因、又有果;既有大的浪费,也有小的浪费;既有显性浪费,也有隐性浪费。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浪费”,就必须消除浪费的根源而不能仅仅是浪费的现象,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必须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既要集中精力减少大的浪费,也决不容忍小的浪费,因为当小的浪费逐渐累积,就会最终形成大的浪费。要立即整治显性浪费,更要努力揪出隐性浪费,大的浪费往往是以非常隐蔽的形式客观存在着,正是这种“隐蔽性”和“无形性”,导致企业无法察觉,从而累积成较大的浪费。
2.3在精益生产模式中减少浪费的措施建议
2.3.1基于价值流分析,组织开展浪费识别、专项治理和精益改善活动。
要组建精益团队,综合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全面细致对各项流程开展“价值流”分析,进一步梳理“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针对“非增值活动”,还要进一步区分厘清“哪些可以不做”“哪些不得不做”。要针对冗余流程制定改善计划,实施精益改进。要针对存在的各种浪费现象认真开展识别,对症下药地制定改进措施,开展专项治理。要以“消除浪费”为主题,组织开展QC、六西格玛,合理化建议等革新活动,多措并举地实施精益改善。要运用“水桶原理”,不断审视制约生产系统运行效率的瓶颈性环节,滚动式地加以改进,逐步识别并消除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无效环节以及等待、缺陷、差错、不必要的动作等各类浪费现象。
2.3.2立足于减少“不良品浪费”,着力增强企业零缺陷的质量保证能力。
进一步健全产品质量协同保障机制,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地优化质量系统。要更加突出“事前预防”,切实加强原料仓储管理,扎实做好防虫、防霉、防潮工作;要强化设备质量风险防控,着力针对中速设备不断老化的现实情况,扎实开展设备的点巡检工作,预防性地排除潜在故障因素。要更加突出“过程控制”,综合运用自动控制、SPC等现代管理工具,对各项工艺参数、设备参数进行精准控制;要严格执行首检、自检和巡检制度,严防出现换牌、换批、换料、错牌事故,切实提高在线发现质量缺陷的及时性以及追溯质量缺陷的准确性。要进一步完善质量风险防控体系,在工艺质量预防、控制、评价、改进等管理环节,细致梳理全工序链上需重点预防管控的要项,积极导入防错方法,不断完善质量缺陷预警机制,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2.3.3立足于减少“加工浪费”,着力增强企业精细化的成本控制能力。
建立健全生产成本数据库,动态监控分析可控费用、维修费用、能源费用、原辅材料消耗费用,对成本上升的环节要及时预警,对成本下降的环节要及时总结。要进一步健全生产定额标准体系,完善企业主要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严格按照最优标准对生产成本进行精细控制。要加强对员工在线操作的行为管理,杜绝出现人为浪费和不规范操作导致的浪费。要细化设备管理,扎实开展设备综合效率(OEE)管理和分析,对物耗较大的关键设备、计量设备不断强化维保工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要扎实开展专项消耗管理活动,对过程损耗物料及时进行分拣、回掺和利用,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原辅材料消耗。
2.3.4立足于减少“等待浪费”,着力增强企业柔性化的生产组织能力。
要在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和维持产品库存二者之间找准最佳平衡点,切实将“零库存”作为一个极限目标,在生产以及关联性环节真正构建起协同化、订单拉动式的生产组织系统。要从人员、设备、原料、辅材、备品备件等诸多方面不断均衡各流程、各工序的时序进度,充分借助ERP、SAP、OA等信息化手段,着力提升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协同性和一体性,避免出现因过量生产带来的“倒库”“搬运”和“租赁”费用以及资金占用等浪费现象。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生产计划管理的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强化物料适用性管理,重点针对“不同厂家甚至相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卷烟辅材对设备适配性不同”这一客观情况,在加强与供应商协商沟通、保证卷烟辅材质量一致性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厂家对应不同机台定点分配适配性强的卷烟辅材,并尽最大可能地保证相同厂家相同批次的辅材连续性生产,从而不断减少辅材耗用。
2.3.5立足于减少“库存浪费”,在采购管理上做到精打细算和精准及时。
采购部门应不断密切与生产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掌握生产现场的材料需求,不断健全协同机制。要以减少仓储量为落脚点,合理安排物资采购数量和入库时间,在采购计划编制上力求做到精打细算。另一方面,要在采购管理上力求做到精准及时,真正做到小批量采购,准时性交付。要不断细化库存管理,常态化开展库存物资的盘点和清理,切实提高生产材料的周转速度。此外,还要科学安排仓库物资的储存和码放,不断提高仓库的利用效率。
3.1不断推进精益工具的应用和与管理体系的融合
“精益管理”是一种理念,不是具体的方法,更无法替代专项管理。因此,只有将“精益”理念与企业导入的各项管理工具充分融合,并使其植根于企业专项管理之中,才能发挥出精益模式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一是要将精益理念与TnPM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切实巩固现场四要素、自主维护、全员改善、知识管理等成果,坚持不懈推动开展“浪费源”查找活动,努力健全日保、周保、深度保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全员参与的设备保养新模式,不断完善最优化的保养维修策略。二是要将精益理念与能源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能源管理评审的增值作用,深度分析能源消耗数据,积极开展能耗对标分析,不断挖掘能源节约的改进空间。三是要将精益理念与6S管理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目视化管理、定置化管理和看板管理,依据标准对人机料法环检各项生产要素进行科学有效控制。
3.2在推进时机和方法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当前,精益理念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视角,切实将企业管理的重心引入到了一个更加注重微观和精细的领域;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管理思维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比如传统管理认为“超额完成任务”“超前完成任务”是求之不得的,但运用“精益”理念来看,这样只会带来额外的支出并降低企业的利润。应该说,推行精益模式是一项较大的变革性工程,如果激进式地否定原有模式,全盘照搬“精益”模式,必然会在瞬间激发出巨大的矛盾和一系列问题,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也会短时剧增。因此,科学推行精益管理模式,一方面,要选准推进时机,这样较易赢得员工的广泛认同和真心接受,从而为企业后续推进精益管理积蓄出强烈的群众意愿、充足的推行动力,终将成为推进精益管理最好的动员。另一方面,要在推进方法上做到循序渐进,要结合企情、因地制宜,要从点到线、由线到面,要积小成多、持之以恒,只有这样,精益模式才能更好地在企业内落地根植,并真正进入员工的思维和转化为自身的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