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休闲农业·
四川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王婷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四川省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相对落后,游客来源主要依靠周边的传统自然景区,乡村旅游景点或景区尚未形成能够独立发展的经营局面。文章结合实地调研,对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顺应空间结构现状、区域利益统一化、综合考虑交通条件等优化原则,从构建“以点带面”空间发展格局、突出传统旅游区的节点作用及优化交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匹配等方面提出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以期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空间结构乡村旅游优化模式规划设计四川省
空间结构在旅游业中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不同旅游经济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聚集状态,反应出了不同旅游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旅游活动在空间分布的投影。旅游空间结构有自然形成和人为规划两种,自然形成的旅游空间结构指的是天然形成的不同景区与景点之间的自然地理联系,难以进行改变[1]。人为规划的结构多出现在人造景点或风景区,主要包括人造游乐场、农家乐、博物馆等。我国对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优化的分析和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张洁[2]依据旅游节点、通道要素、域面要素、城市旅游客源地市场4个要素,并且通过分析西安乡村旅游交通状况、区域发展实力和旅游客源地空间结构,提出了西安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规划布局模式。梁海燕[3]运用旅游Gronroos修正模型,阐述了利用“环线-组团”方式构建乡村旅游区位的思想,并以福建地区为例,结合自然资源、交通枢纽和客源市场等实际,提出了“一个中心,两大环线,三大片区”的乡村旅游总体布局优化方案。罗芬[4]在分析长沙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从空间位置、距离、方向、扩展、继承性5个要素着手,提出区域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战略。王爱忠[5]在分析全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和强度效应的基础上,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地理联系率等分析方法,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线路及其产品开发思路。张燚[6]从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中心地体系、交通网络布局结构等方面对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主城乡村旅游中心地位、构建“巴渝乡村旅游成长三角”、培育乡村旅游发展轴线、打造三大特色乡村旅游区和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等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整合与优化策略。
综上,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旅游资源,使其与人为景观相结合,同时更好地迎合旅游者的市场需求,更有力地推进四川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乡村旅游业开发与规划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四川省拥有悠久的文化,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截止2014年,根据四川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目前有乡村旅游景点3 100多个,这些旅游景点或项目主要包含农家乐、生态农业园、乡村自然景观、人造乡村景观、乡村建筑遗址、乡村人文名俗体验、乡村特产与手工艺品七大类,其中已经被有效开发的有农家乐、生态果园、乡村人文名俗体验、乡村自然景观四大类。
1.1四川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四川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是从2010年汶川地震后开始,在2013年《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出台后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四川省乡村旅游景点主要依托于重要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进行建设,主要分布于老牌大型景点周围,并借助成熟的大型景点进行发展,并为其提供服务与补充。该研究采用旅游业空间结构规划中常用的临近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R值反映的是景点的空间分布性质,R值小于等于1,当R为1时,表示所有景点均匀分布; 当R值等于0时,表示所有景点集中于一点,式中d表示不同景点之间的平均距离; a为四川省研究面积; n为所统计的四川全省乡村旅游景点数量[7]。
根据临近指数计算公式,对四川省统计局2015年统计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四川省东部R值达到0.073,中部地区R值达到0.011,表示两地景点集中程度较高,有利于旅游方案与线路的组织规划; 而四川省南部R值为0.877,西部R值为0.817,R值偏高,表示南部与西部两地的景点集中程度较低,不利于空间规划。
1.2四川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
四川省乡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景点数量也较大,但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表1 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区域及产值
主要旅游资源主要所在区域产值(亿元)农家乐东部335.51生态农业园东部311.21乡村自然景观中部227.13人造乡村景观南部112.02乡村建筑遗址西部59.55乡村人文名俗体验中部119.96乡村特产与手工艺品南部109.84
四川省乡村旅游业中农家乐、生态果园、乡村人文名俗体验、乡村自然景观发展较为成熟。如表1所示,这四类发展较为成熟、开发深度较大的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中、东部,总产值为993.81亿元,约占四川省乡村旅游业总产值的77.9%。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旅游项目多为经济利润较小的人造乡村景观、乡村特产与手工艺品等,其总产值仅占四川省乡村旅游产值的22.1%。由此可见,四川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中、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优越,风景秀丽,在发展以自然环境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且物产较为丰富,以东部山区为例,广阔的毛竹林在每年春季产出大量竹笋,以此为契机,周边以采摘为主的乡村农家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8]; 第二、西、南部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据测算,两个乡村旅游景点间的平均距离达到57.53km,往返两个旅游景点间的时间长达4.45个小时,旅游线路难以进行规划,开发成本高,使得各景点间无法相互依托进行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表2 2010~2014年四川省运输线里程数
运输线路长度(万km)20102011201220132014铁路0.30.40.40.40.4公路24.926.628.329.330.2内河11.11.21.21.2民航28.737.540.748.853.6
交通网络的空间布局是旅游线路及景点空间结构规划的前提。四川省虽然拥有优越的自然旅游环境,但当地多山、多河,给当地的交通运输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表2可知, 2010年四川省铁路总里程约为0.3万km,到2014年增长至0.4万km,增长速度非常缓慢,远远低于中国铁路每年约9%的增长速度。2010年四川省公路总里程约为24.9万km,到2014年增长至30.2万km,总增长率为21.2%,但年增长率逐年减小,据相关机构预计, 2014~2020年间,四川省公路里程增长率将低于10%。四川河流众多, 2010~2014年间,四川水路里程增长约20%,但是增长量不大。目前水路运力能满足四川省货运需求,但是从旅游角度出发,四川全省的水路大多服务于货运,客运观光线发展滞后。四川多山、多水,水路观光旅游业普遍出现水路里程短,难以深入景区内部等弊端,极大地限制了水路观光旅游业的发展[9]。
图1 2011~2014四川省不同区域乡村旅游项目申请量
四川特殊的地理状况对民用航空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0~2014年间,民航总里程增长近一倍,客运人数上涨约134%。民航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九寨沟黄龙机场、绵阳南郊机场等机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但对乡村旅游行业的促进作用极其有限。
乡村旅游地点大多较为偏僻,周边往往鲜有机场、铁路等大规模运输设施,当地交通有90%以上依靠公路,而四川省的公路建设滞后,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影响较大,限制作用明显。由图1可知,近年来,四川省中部、东部、南部地区在政府未对乡村旅游业发展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景点的自然增长量较大,发展较为迅速,而四川省西部、北部区域景点的自然增长量持续低迷。
为了有效促进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制定具体优化方案前,需要结合四川省自身旅游空间结构特点,确立优化原则。
(1)顺应空间结构现状。为了促进四川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应当顺应空间结构现状的发展策略,深入了解、分析四川省不同区域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潜力与能力,以“层次化发展”代替“全面发展”,将发展效率摆在突出位置,在现有条件下快速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速度[10]。
(2)区域利益统一化。目前四川省的旅游业发展主要依靠传统旅游,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传统旅游业内出现竞争思想。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应当及时摒弃这种竞争思维,将乡村旅游业作为传统旅游业的补充,将同一区域内两种旅游模式的利益相互统一,实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3)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四川省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相对落后,发展速度也较为迟缓,限制了四川省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景点时,不应仅仅注重于景点的自身质量,而应当充分调查当地的交通运输现状,做到有组织的开发,以综合性价比和游客便捷度为首要指标,发展游客“进得来”、“找得到”、“出得去”的便捷交通[9]。
四川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空间分布不均、交通不便利、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阻碍,该研究根据空间结构现状,从空间结构优化方面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3.1构建“以点带面”空间发展格局
由于传统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乡村旅游对传统旅游依赖程度大等因素导致四川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明显分布不均现象。为了实现乡村旅游的高效、高速发展,保证整体发展效率,应当“以点带面”,重点发展优势地区。在空间上,政府资源分配主要倾向中、东、南部,将其作为优先发展区域,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充分、合理地对当地自然环境进行开发利用,使当地乡村旅游业能够真正在自然环境中获利[11]。与此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认清自然环境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防止过度开发,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西、北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应当注重产业深度,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以弥补景点距离的不足。因此,通过优先发展开发条件较为成熟、资源等级高潜力大的区域,促使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极核区、增长极得到超长发展,并通过扩展轴辐射并带动全省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网络系统,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梯级推进,依据“错位发展、特色突显”的发展原则,促进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合理优化,保障四川省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突出传统旅游区的节点作用
目前四川省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旅游点分布松散,与传统旅游区之间呈“点群状”的依附关系,难以拥有自身独立的市场环境,对客户的吸引力也较小,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为了充分利用乡村旅游景点与传统旅游景点间的依附关系,需要重点突出传统旅游区的节点作用,着重考虑周围传统旅游景点及其他乡村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关系[12]。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可借鉴国外和我国其他地区的旅游景点分布模型,如图2所示,有(a)片状分布和(b)带状分布两种分布模式。这两种分布模型各有特点,片状分布适用于传统旅游景点相距较近的情况,两景区中部重合区域可以形成乡村旅游黄金区; 带状分布适用于传统旅游景点相距较远的情况,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两者间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可以促进沿线较大范围的经济发展。两种发展模式均需要得到传统旅游景区的支持,应当与传统旅游景区形成一种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局面。
图2 乡村旅游景点分布模型
3.3优化交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匹配
由于地理环境不利于交通线路的开发与建设,目前四川省的交通网络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四川省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会更加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旅游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工作。从发展乡村旅游的角度出发,建设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公路建设上,应当着力发展乡村、郊区公路道路体系,建设“村村通”等可以有效连接各个村落、景区的客运运输道路,道路应当可以通行大型客车和中型货车,在特殊路段还应当考虑自然灾害对道路可能的影响[13]。由于交通线的修造一般耗资巨大,在现有的财政条件下,需要优先建设经济效益较高的交通线,因此在建设公路的同时,还应注重景点位置对交通线的使用效率。乡村旅游景点应当尽可能选取靠近现有主航道、主要交通线的位置,通过景点的合理设置,提升现有交通网络的使用效率,实现交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游客吸引力。
[1]徐清.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宁波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经济地理, 2009, 29(6): 1042~1046
[2]张洁, 李同昇.西安市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规划开发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1): 357~360
[3]梁海燕. 基于Gronroos模型修正的福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研究——以福建永定土楼旅游区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2(04): 51~56
[4]罗芬, 方妮,周琴.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演变、困境与调控——以长沙市桃花岭村“农家乐”为例.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26): 304~310
[5]王爱忠, 娄兴彬.重庆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及空间结构研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9(03): 68~71
[6]张燚. 重庆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整合与优化.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8): 242~245
[7]刘大均, 谢双玉,陈君子.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为例.经济地理, 2013, 33(4): 155~160
[8]尹华光, 王换茹,姚云贵.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9(1): 33~39
[7]覃建雄, 张培,陈兴.四川省旅游度假区成因分类、空间布局与开发模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11): 205~211
[9]刘大均, 谢双玉,逯付荣.四川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分形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3): 285~290
[10]李爱兰. 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 213~217
[11]赵波.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转型与升级.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11, 26(4): 78~82
[12]霍佳颖. 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及其营销策略比较优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1): 222~226
[13]彭红松, 陆林,路幸福,等.基于旅游客流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以泸沽湖为例.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3): 422~431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PLANNING IN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Wang Ting
(Mi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Mianyang, Sichuan 621000,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tourismin Sichuan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nearly 20 years, but it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he management mod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source of tourists mainly relying on the traditional natural scenic, and rural tourism sites has not yet formed an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 analyzed the restricted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tourism. It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in some important areas rather than all regions, the development mode should adhere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and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scenic area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rrounding rural tourism scenic area.The development pla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situation to achieve a good match between traffic network and tourist attraction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
rural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odel; planning and design; Sichuan provinc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739
2015-07-26
王婷(1971—),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系主任。研究方向:旅游规划管理。Email: 601966016@qq.com
F592.7; F323.2
A
1005-9121[2016]07-0232-05
*资助项目: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采摘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季节性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LYC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