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认知策略探索

2016-10-11 10:39莫珍珍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认知策略对外汉语

莫珍珍

摘 要: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始终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成语具有丰富多彩的修辞形式和言简意赅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喜闻乐见又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但成语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留学生来说,无论从语义还是用法上都具有认知困难。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索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认知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认知策略

一、引语

成语教学在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在中高级阶段,无论是语言交际中还是阅读报刊杂志,都会遇到大量的成语,成语教学已经成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但是目前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集中在汉语虚词、近义离合词、趋向动词等等的研究上,对于成语教学也多大多侧重于成语的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成语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二、教材分析

以《发展汉语》初级、中级、高级综合课本为例,成语分布情况如下:

初级综合(2个):不知不觉 入乡随俗。中级综合(13个):乐此不疲 七上八下 人来人往 五花八门 心灰意冷 ……

高级综合(141个):爱不释手 安贫乐道 笨鸟先飞 彬彬有礼 不胜枚举 不翼而飞 不置可否 初出茅庐……

由此看出,中高级汉语阶段,成语在词汇教学中比重逐渐增大。成语大多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常识等。所以以成语为媒介,有助于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从留学生来讲,掌握一定的成语,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成语教学策略

1.以语素为核心进行成语教学。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是整个复杂的语言认知与习得过程中最为基本的单位。许多学者认为,包括阅读和理解在内的语言认知过程,都是从一个词到另外一个词的认知加工过程。汉语中对词汇的定义非常模糊,汉语词汇是由一个音节或者两个以上音节构成,可长可短,词汇大小处于变化过程中,。汉语中字词句在认知语言学体系里的分立关系并不显著。王立(2003) 研究认为,从语感的角度看,词是一个认知单位,而语感就是判断这个认知单位的标准。我们暂且不论汉语的“字本位”“词本位”。单从成语本身来说,成语大多是四字格,也就是四个汉字,大多为四个语素,那么成语的字面意思就是它的语素意义。

成语是意义完整结构凝固的语言单位,在成语的意义方面,我们虽然不能把成语的几个语素简单相加,因为成语的实际含义不能完全等同于字面意思,但是其必定是在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经过比喻、引申、类推等方法而出的,它们的语素意义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因此,以语素为核心是解释成语含义的有利因素。成语基本是一字一义,这也是以语素为核心释义的一个优势。比如“十全十美” 、“日积月累”、“寝食不安”等等,学生知道了语素的意义自然能够推断出成语的意思。

另外,以语素为核心有利于同义词的辨析,学生可以用类推的方法在固定结构中替换相关语素,联想到新的词语,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同时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起到以旧带新、以新带旧的作用。比如学生已经学习了“有说有笑”,即“有A有B”格式,通过替换语素,又可以推断出“有模有样、有板有眼、有声有色”等成语的意思。

2.利用语块法进行成语教学。语言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交际功能,而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一个表达-理解过程。“组块是记忆组织的一个单位,在记忆中已经形成的组块可以形成一个集合,并可以组合而成更大的单位。组块意味着递归式地建构这样结构的能力,因此使得记忆组织呈层次性。”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词”的表现形式常常是以词语即词与词的搭配组合的形式来表现,而不是所谓的一个个单词/单字来表现。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成语的结构特点和搭配特点进行教学。

首先,成语所具有的意义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特点说明成语本身就是语块。从成语内部构成关系看,成语有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复合结构又可以分为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支配式、补充式、连动式等等。这是成语本体的结构形式。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成语的整体语义、语法意义作为一个整体传授给学生,让留学生忽略成语的语法结构,而专注于成语作为语块的交际功能,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使用成语的积极性。

其次,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包含着着特定的语法关系,比如它的惯用句式、搭配对象等等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基于此,我们可以把成语的常用结构看做一个认知结构,它是一个不可切分的整体认知单位。如“对……依依不舍”,“苦口婆心地劝高……”,“一针见血地指出\批评……”“不分青红皂白”等等,如“前车之鉴,追悔莫及”通常以过去为前提,组成“以……为前车之鉴,对……追悔莫及”。这些结构我们可以看作认知语块。学生利用语块来掌握成语的使用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包括感情色彩、意义范围等,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3.加强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语言的学习和社会文化知识的获得是不同步的。对外汉语教学界中有很多关于文化和语言教学的关系的观点,成语教学与此不可分割。汉语是一种非常注重隐喻产生表达效果的语言,而成语本身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修辞格,其中隐喻是成语中采用的最主要修辞手段。隐喻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能力”与“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一样,是人们熟悉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

成语是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和广阔的领域中被相沿习用的,来源于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文语句等。所以,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涉及和联系到中国人的民族心理、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留学生由于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不能理解成语内在含义的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解释成语的文化含义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中外语言的对比,对成语进行文化解读。比如“唇亡齿寒”,字面意思为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人们利用唇、齿的关系隐喻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望子成龙”,龙在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权势、高贵、尊荣、成功等,另有“龙腾虎跃”、“卧虎藏龙”等等,而在西方国家却象征邪恶、恐怖。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注重留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进行文化内涵的解读,能够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成语有着较强的表达作用,它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外国学生的兴趣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展开成语教学,运用语素分析、语块法,从隐喻能力培养、文化解读等认知策略方面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认知力,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汉语水平和汉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玉莲.《现代汉语词汇讲义》[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H].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方环海.《“认知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海外华文教育,2013,(2).

[4]刘辰洁.《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4,(11).

猜你喜欢
认知策略对外汉语
文字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析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策略研究
认知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