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锁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信息环境下,大数据金融改变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并且为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维护社会公平、缓解金融排斥等提供了新的手段。价格透明以及去中介化是当前大数据金融的核心,主要是遵循分享、合作、平等、开放的思想原则,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当前掌握的数据资产中发掘金融价值,让客户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金融数据 服务创新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数据金融属于热点问题,并且冲击到了传统的金融行业。为了实现产品和客户服务的创新,优化内部管理,提升金融大数据的价值,笔者根据价值链理论分析了金融大数据的特征、数据价值链模型以及金融大数据超市架构。
一、金融大数据的特点分析
(一)价值较大、脏数据少
金融行业和国家的经济息息相关。金融大数据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并且关系到经营管理、负债和金融企业资产。但是,当前除了一部分在信息化技术进步后成立的金融机构,其它金融机构都是从手工经营管理转变到信息化经营管理的。记帐数据都是人力输入到信息系统中,所以存在非关键经营数据不准确、缺乏规范性的问题,比如客户地址和证件号等等。
(二)数据量巨大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散播全球之前,金融数据的结构以及储存技术都比较单一。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金融服务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出现了高质量的创新(电子银行、渠道等),金融行业实现了快速的规模增长,并且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快速增长,当前,金融行业还属于较为封闭的闭环,所以大都是结构化的数据。
(三)梳理困难,关系复杂
金融行业具有自身特殊性,其内部各种经营系统数据之间都是强耦合的关系,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初期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规划并不符合社会信息技术和服务的发展要求。难以追溯数据之间的关系,所以为数据的实际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金融大数据的价值链模型分析
(一)当前金融企业的大数据价值链网络
各方面和企业联系密切的相关者,通过产业价值链相互交织,进而构成价值网络。这里所说的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包括:金融企业员工、金融企业股东、金融企业客户,即服务对象、相关金融行业监管机构。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处在金融企业价值网络中的不同位置,并且通过能够获取价值和创造利益的渠道组合在一起,其中每个参与者都得到了服务,并且都为社会创造了一定价值。
(二)价值链模型的建立
数据是各金融企业的中心生产要素。金融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增值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并且能够获得价值链以及价值网络之外企业不容易获得的难以移动、不易模仿、稀缺、高价值的互补性资源。传统的数据价值链的增值空间以及增值方式容易受到限制[2]。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深入的利用、挖掘和提升数据价值带来了先进有效的技术以及理论指导,实现了数据价值利用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度,维护了企业创新所必需的战略资产。在价值链理论中,每一次延伸价值链都能够创造出价值,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数据价值链的构成主要包括两个重要平台:第一,价值传递和获取的平台;第二,数据价值增值和创造平台。这两个平台对应的是金融大数据超市和金融大数据平台。其中有三个细胞元十分关键,分别是数据输入端,价值输入端以及数据流程中间平台。
(三)金融大数据价值的获得
只有在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数据输出端的价值。所以,需要利用能够让用户得到数据价值服务的载体,进而发挥出金融大数据价值链所产生的价值。通过构建科学的金融大数据超市来达到传递价值、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
三、金融大数据超市服务体系分析
(一)金融大数据超市服务对象
根据归属关系可以把各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人员以及外部人员两类。内部人员有执行层、管理层以及决策层,外部人员有金融机构客户、监管机构客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同业、单位)。内部人员需要及时获取趋势数据以及经营数据,管理层需要效益以及经营数据,执行层需要客户服务数据,外部人员需要数据来了解、分析当前国家经济运营状况。
(二)金融大数据超市服务内容
根据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程度和行业特征,超市可以提供经营销售、客户服务、管理决策和风险监控等四方面服务。服务内容的体现形式包括纸质文件、移动终端和PC终端。不管哪一种形式,都需要方面用户的实际使用。
(三)金融大数据超市服务质量
为了提升提升数据价值,为各方面利益相关者提供高品质服务,超市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准入规定,进而保证数据的可利用价值。通过以下几点可以衡量超市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一是服务价格。服务价格包括实际交易价格和标准价格,如果用户有个性化要求,那么成本会高一些。二是服务响应时间。其中包括查询响应时间和搜索类目时间。三是服务可维护性。指的是单位时间里,成功处理异常的次数,也可以说是容错次数。四是服务可靠性。其中包括订阅式数据服务的推送成功率和准确性。五是服务安全性。指的是超市对数据的管理技术水平和制度完整性,其中有客户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可以用一定时间内泄漏次数来衡量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金融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是数据。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和管理数据流动来创造效益,根据价值链理论来构建企业金融价值链网络,划分网络各方利益相关者。在价值链视角下,以为利益相关者服务为总体目标,构建金融大数据超市。
参考文献:
[1]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 2015(01) :54-55
[2]王千.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研究——基于共同价值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 2014(11) :24-25
[3]吕劲松,王忠.金融审计中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 2014(05) :63-64
财经界·下旬刊2016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