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在人行间,鬼在无灯处

2016-10-11 03:13宁帆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幻象魔镜感官

宁帆

人类发明了电影用于描绘故事,又想出了用影像讲述恐怖故事的恐怖电影,以激素飚升来愉悦受刺激的感官。恐怖电影的特色在于为观众带来的恐惧。

恐惧,最初是人为了在险恶的自然界活下来,而由心建出的保护机制。人若见了野兽不知道恐瞑。则将被吞噬;人若见了深渊不知恐惧,则将粉身碎骨;人若见了腐败尸身不知恐惧,则易疫病连绵。这便是恐惧的初元。而当人成了社会的产物,就又在这些之上,受到教育和社会经验的警告——因此,对于常见的影片里恐惧的来源,大致有三种:一是感官幻觉而导致的欺骗,二是社会教授导致的推理,三是拥有特殊感知而与他人的交流障碍。

感官幻觉导致的欺骗,大部分是视觉,譬如视觉告知人正站在悬崖边上,即使他明知这场景只是一幅逼真的画,也会吓得不敢挪动半步,但这种幻觉对不拥有这种感官的人便完全失效;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盲人他自己其实看不到,所以不害怕,因此叫作“欺骗”。社会教授导致的推理,比如一个原始人,大约是害怕狼虎,但并不害怕鬼。因为“鬼”这个概念是后天教授的,即使原始人看到披着白被单的人形飞过去,也是不明所以的,并不会和“幽灵”这个词联系到一起。又或者人做错某件事,由于社会经验告诉他,这样做会受惩罚,他也会恐惧。这都是恐惧的来源。拥有特殊感知而与他人的交流障碍,举例灵媒类的角色,当所有人茫然不知灾难之将至,而唯独灵媒看到危险,瑟瑟发抖。

一般恐怖电影会将这三种恐惧的元素加以选择,并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2014年的《鬼遮眼》则在真实和幻觉之间玩了个大计谋,为传统的“鬼打墙”“鬼迷人”的故事添加了一份《盗梦空间》般细密的计算。影片中神秘莫测、算无遗漏的镜子既是大BOSS又是终极妖魔,并且彻底地属于“神秘力量”。首先,从大类上,恐怖片按有鬼无鬼分,那么中文译名《鬼遮眼》(Oculus)是结结实实的“鬼片”。

影片名为《鬼遮眼》。海报上可以看到在女主角的脸上蒙着双纤细的小手,这双手捂住了她的眼睛,边缘虚化,渐渐和脸庞的颜色融为一体。但点开之后才发现,真正的恶魔并不是“鬼魂”,而是一面传承多年、阴森恐怖的古董镜子。整个事件围绕着姐弟俩和镜子的对抗层层推进,在镜子制造出的幻象和穿插其中的姐弟的真实回忆之间的不断切换,既揭示了当年两人父母死亡的真相,又突出了女主缜密的推理和高智商。

影片开场,就切入了姐弟俩历史的回忆,黑暗的光线下,幼年的姐姐小心翼翼地推开房门,从门缝里惊恐地窥视着,屋中提着枪凶神恶煞的男人正是他们的父亲。她的弟弟被她拉出来,躲在她的身后,看到了影片中第一个幻影,站在古董镜前的、双眼发光的女人。这个女人对应的是他们父亲受到的诱惑,拿枪的双手指向童年姐姐的额头。镜头切换,转到现代。原来这一切是长大以后的弟弟的回忆。弟弟从精神病院病愈归来。接受了医生好好过日子的建议,带着对长年发病的暗自恐慌,和对摆脱旧生活、迎来新生活的一点小小的希望,见到了他的姐姐。随后,他的生活再次陷入了混乱的漩涡。姐姐并没有鼓励他从过去中走出来,而是带着终于可以实施计划的兴奋和强制。试图劝服他当年父亲的暴行不是因为精神失常,而是因为那面可疑阴险的镜子,正是因为这面镜子搬进了他们的家门,一切灾难才接踵而来。姐姐甚至利用工作性质。将这面镜子(已经破了一个角)从拍卖行运到卖家的途中“借”了出来,发誓要破掉上面的致命诅咒。

在姐姐对往事的回忆中,这面极有问题的镜子被她们的母亲买回了家,因为其庞大的体积,当时这面(完整的)镜子被放进父亲的书房。一家四口的对话中充满了和谐温情。但镜子的威力开始慢慢显露出来,父亲望着镜中的自己,衣襟上洒落的牛奶仿佛流血的伤口(真)。

镜头随即切到现代,姐姐在深夜站到魔镜之前,父亲的幻影出现。扼住了她的脖颈(幻)。女主奋力挣扎,在熟睡的男友身边苏醒(真)。男友对事情开始探寻,而不想让其卷入其中的女主,坚定表示自己可以解决,同时为这位五好男友立了个Flag(死亡预告)(真)。女主在仓库面对蒙在白布下的镜子,镜中出现了第二个幻影:在两个雕塑之间出现了一个“蒙头鬼”,女主没能揭开蒙头鬼头上的盖布,幻影瞬间消失,仿佛女主心中对镜子的恐惧的实体化——蒙头鬼没有以父母的形象出现。或者要攻击她,而是女主和观众心中疑惑的刺,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蒙头鬼可能并不来自魔镜。

女主再次回忆,魔镜的前尘往事终于露出端倪,魔镜所在的屋中的植物枯萎了,幼小的女主发现了屋中仿佛有个神秘的女人——父亲开始不太对了——带血的指甲预示着父亲对创作的焦虑——母亲歉意的笑容表示她知道这个女人的存在——说明这个女人很可能是父亲构思出来的人物。睿智的姐姐开始用狗实验这镜子的诡异,情形急转直下,不仅父亲在幻象中拔下了自己的指甲,母亲在镜中也看到了衰老的自己。

双线的故事切回现实,为了对付这个恶魔,女主准备了定时下落后可戳碎镜子的重锤,准备了手机,闹钟,以提醒自己在幻境中进食补水。温度计和运转正常的两台摄像机对准屋内,准备记录下去除幻象后的“真实”。女主研究了过往的案例,想象了镜子可能出的各种“招数”。在回忆中,他们的父母开始争执,怪事发生,但现实世界的弟弟仍然坚持这一切和镜子无关。

然而在和幻觉斗争的第一回合他们就败了——他们发现镜头被幻象控制的自己摆成了正对的状态,电话拨不出,他们甚至不能确认自己是不是在拨电话,而回忆中的故事线也越来越接近父亲杀人、母亲死亡的终点。接下来的第二、第三回合,女主使用Dv、手机摄像头去试图确认玻璃、苹果或者灯泡、男友尸体的真实。观众却无法确认任何真实,一切都像是假的。像是魔镜的诡计。

她杀了她认为是幻觉的男友,观众也认为那“男友”显然是假的,但尸体却在摄像头中存在,于是观众开始认为连女主看到这个手机也是出于魔镜的幻象控制之中——电影达到了高潮,与鬼怪带来的恐怖无关,观众的注意在于他们甚至不能确认此刻的视角到底是来自女主还是来自弟弟,真实和幻象的界限如此模糊又时刻交替。他死了吗?他真的死了吗?不会又是一个幻境?而女主眼中弟弟的身影和父亲死前怪异的行为叠合了起来——她回到了当年的现场,她杀了幻象,还是她的弟弟?

成年的弟弟多次呆站在房中,从一个一个回忆中醒来,终于崩溃,解开了重锤的束缚,而影片的结束更像是连续未醒的恶梦——姐姐被他放下的重锤穿透脑壳钉在了镜子上。他将重新回到精神病的生活——这苦痛的梦将不再苏醒。

可以说,在“幻象对感官的欺骗”这点上,《鬼遮眼》达到了从头到尾欺骗感官的效果,只不过欺骗的是姐弟俩的感官——姐姐努力用社会经验克服社会经验的推理——多次看到女鬼的弟弟则是灵媒角色——这一点上,虽然没有实际的鬼出现,片子仍然完好地构筑了带来恐惧所应有的元素。片中最亮的桥段莫过于一口咬在灯泡上淋漓鲜血的口腔真实的疼痛,这种段子特别会让人多年之后拿起苹果时有一瞬间的犹疑。这样,真实与幻象的故事,就成功地托起了一个完整的使人恐惧的电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幻象魔镜感官
欲念森林
我的小“魔镜”
打开,打开
感官训练纸模
魔镜城
感官训练纸膜
漂浮之物(2)
People get to be inside of paintings
数字与“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