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走出去”战略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中。但金融危机之后,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受到了明显的影响,这背后反映出我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而提升民营企业的外贸竞争力则应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竞争力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36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实现了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民营企业在优化资源配置、创造GDP、拉动就业等方面起都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对外贸易活动中去,对外贸易规模也越来越大。从2001年到2015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从338.9亿美元增加到14720.5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30.9%。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贸出口受到强烈影响,加之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我国民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也越来越困难。
二、民营企业外贸竞争力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是指一国某类产品的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表示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 表示i国j类产品的出口额;表示i国j类产品的进口额。当>0,则表明该产品在国际上存在着竞争力,且越接近1竞争力越大;当=0,则该项产品的进口和出口相当,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当<0,则表明该国该产品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且越靠近-1竞争优势越小。
表1反映了2001年以来我国各类企业的外贸竞争力情况。可以看出,在三类性质企业中,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最强。并且,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竞争力逐渐走强,而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却在逐渐流失。但2008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出现了明显波动,2013年,民营企业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下降到了0.228,这也进一步说明民营企业竞争力并不稳定,仍然有待提高。
三、提升民营企业外贸竞争力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必备条件。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应积极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鼓励员工进行创新性活动,加强对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创建自主品牌,通过品牌建立国际知名度;同时民营企业应当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
(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我国民营企业在进行进出口活动前应对伙伴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市场状况开展系统的调研和评估。其次,我国民营企业应积极改变管理理念,摈弃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入职业经理人,逐渐完成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通过薪酬、股权等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员工行为。
(三)政府提供支持
企业的进出口活动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政治联系。因此,政府应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走出去”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首先,政府应当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准确、权威、专业的信息,帮助企业防范海外经营风险。其次,政府应放宽企业贷款限制和贷款担保限制,允许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四)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应从多方面解决人才问题。首先,企业应当建立人才培养平台,在内部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既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熟悉国际市场,又了解国际惯例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企业还应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内部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更公平的机会和更适合其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吴瑾.世界经济低速复苏下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研究[J].当代经济,2014,19:132-134.
[2]郭福涛,程博,陆新义,肖小勇,欧阳秋珍.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2:1-2.
[3]曹爱萍.中国民营企业出口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作者简介
周莹(1992-),女,汉族,重庆市綦江县,硕士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国际商务,专业:国际贸易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