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观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 陕西榆林, 719000)
益生菌联合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刘燕观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 陕西榆林, 719000)
益生菌; 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因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内分泌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异位、精神压力过高为导致IBS的常见致病因素。本院采用益生菌联合针灸方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0月本院针灸科确诊为IBS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42.1±12.4)岁,病程0.5~11年,平均病程(3.9±2.8)年。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1.6±11.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2±3.0)年。纳入标准:年龄16~65岁,自愿参加本试验;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入组前2周未服用过抗菌药物或益生菌制剂;经CT、超声、ECG、肝、肾功能、甲功三项及尿、便、血常规等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未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基础疾病;女性患者非孕妇、未哺乳;服药依从性好。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针灸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010), 每次3粒(1.5 g), 每日3次,餐后用温水或温牛奶送服,疗程4周。针灸穴位为足三里、天枢、三阴交,选择毫针,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准,每次留针40 min, 同时烤电30 min, 烤电使用电磁波治疗仪,1次/d, 治疗10 d, 间隔4 d后继续行上述针灸治疗10 d; 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82), 每次1片(0.1 g), 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适当多饮水、适当活动,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饮食方面嘱患者低脂、高膳食纤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1.3观察指标
① 依据中医症候群将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等腹部症状分为无、轻、中、重、极重5个级别,积分分别为0、1、2、3、4。2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治疗前1 d和治疗结束后2周行腹部症状评分。② 2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治疗前1 d和疗程结束后2周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2组患者的腹部症状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腹部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积分、腹泻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治疗前2组IL-8、TNF-α和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IL-8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 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IL-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中头晕1例,针刺部位麻木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其中恶心2例,头晕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ALT=60 U/L; AST=53 U/L)1例(用药第2周转氨酶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2组腹部症状积分比较 分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表2 2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ng/L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目前,随着现代医学对IBS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1-2]证实IBS的发生与促炎因子过度释放和抗炎因子分泌不足有关。肠道黏膜炎症可影响肠道神经系统,导致内脏感觉高敏、肠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异常和肌层增厚,从而出现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等IBS症状[3]。依据罗马Ⅲ诊断标准, IBS可分为腹泻型IBS(IBS-D)、便秘型IBS(IBS-C)、混合型IBS(IBS-M)和不定型IBS(IBS-U), 其中以IBS-D最为多见。本试验主要研究益生菌合并针灸对IBS-D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据文献[4]报道,促炎因子过度释放会导致IBS, 患者在IBS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中促炎因子水平均会升高。IBS患者通常存在抗炎因子分泌不足的现象[5]。因此治疗IBS的关键在于调节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比例。
IL-8是趋化因子中的一员,主要由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通过激活和趋化中性粒细胞调节炎症反应、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据文献[6]报道,IL-8可通过诱导肠道黏膜炎症影响肠道局部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系统,导致肠神经系统平滑肌收缩功能异常。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促炎因子,其生物学作用非常广泛,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亦可介导免疫应答或感染。除此之外,TNF-α过度释放可刺激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使得肠黏膜腺上皮细胞功能退化。IL-8和TNF-α二者具有相互促进和协调的作用, IL-8可做为趋化因子诱导TNF-α的炎症反应[7]。在本研究中,治疗后2组患者的IL-8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10是体内重要的抗炎因子,主要由B细胞和Th2细胞分泌产生,主要通过抑制抗体的产生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抗炎作用[8]。黄小平等[9]对IBS-D患者结肠黏膜及血清中的IL-10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IBS-D患者的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本研究中,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其比例和数量通常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人体肠道中寄居的主要益生菌,有文献[10-12]报道,在IBS-D患者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乳酸杆菌可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杀灭肠道中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对维护肠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3-14]。钱伟等[15]研究指出,双歧杆菌可抑制NLRP6炎症小体、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PI-IBS内脏高敏感性。针灸具有疗效确切、治疗成本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其对肠道的双向调节作用可有效治疗IBS。李梅[16]等发现针灸法多用于治疗IBS-D, 针刺多选取天枢。SUN JH等[17]应用针灸方法治疗IBS-D患者, IBS症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唐伟[18]采用针灸联合心理疏导法治疗IBS取得了良好疗效。在本研究中,益生菌联合针灸治疗IBS-D与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患者腹痛、腹泻和腹部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 患者血清中促炎因子IL-8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抗炎因子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徐瑞联, 杨勤. 肠易激综合征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中药干预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2): 141-142.
[2]Chiba T, Sato K, Toya Y, et al. Serial changes in cytokine expression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calcium poly-carbophil [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1, 58 (110/111): 1527-1530.
[3]童燕红, 顾竹影. 肠黏膜低度炎症与肠易激综合征[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0, 30 ( 1 ): 6-8.
[4]O′Malley D, Liston M, Gyland N P, et al. Colonic soluble mediators from the maternal neurons via an interleukin-6-dependent mechanis- m[J].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11, 300(2): G241-252.
[5]Chan J, Gonsalkarke W, Perrey C, et al. IL-10 and TGF-B genotyp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evidence to support an nflammatory component[J]. Gastroenterology, 2000, 118: A1191.
[6]程从武. 人参健脾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HL炎症因子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 11(2): 3-4.
[7]任贺庄.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安肠宁腑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对血清IL-8及TNF-α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27): 3020-3022.
[8]梁克荣.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曲美布汀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 26(12): 1417-1417.
[9]黄小平, 刘欣, 王燕, 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与claudin-1的相关性[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6(9): 876-880.
[10]Parkes G C, Rayment N B, Hudspith B N, et al. Distinct microbial pop- ulations exist in the mucosn-nssociated of sub-group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2, 24(1): 31-39.
[11]俞有宝. 胃风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1, 13(3): 148-149.
[12]张声生, 汪红兵, 李振华, 等. 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1): 9-12.
[13]张伟, 孙建华, 吴晓亮, 等. 5-HTTLPR多态性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Meta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9(12): 1775-1779.
[14]王翔, 李健, 赵光斌, 等. 赛乐特联合金双歧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 2013, 25(1): 98-99.
[15]钱伟, 刘娜, 宋军, 等. 长双歧杆菌抑制回肠NLRP6炎症小体调节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J]. 临床消化杂志, 2014, 26(5): 257-263.
[16]李梅, 张苏闽, 刘翬.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概况及选穴规律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3): 122-124.
[17]SUN J H, WU X L, XIA C,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soothing gan and invigorating pi acupuncture treatmenton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Clin J Integr Med, 2011, 17(10): 780-785.
[18]唐伟. 针灸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36例[J]. 中国养疗医学, 2012, 21(5): 438-439.
2016-04-07
R 574
A
1672-2353(2016)17-131-02
10.7619/jcmp.20161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