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宇
(广西贺州市图书馆 广西 钟山 542899)
学术出版变革背景下图书馆学术资源建设研究
董宇
(广西贺州市图书馆广西 钟山542899)
介绍了信息时代学术出版的发展特点、学术出版交流模式变化以及开放获取运动。简要分析了学术出版变革给图书馆资源建设带来的挑战,以及图书馆加强学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图书馆可以通过重构服务流程、设计导航系统、采集免费资源来创新学术资源建设机制。
学术出版;图书馆;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科学研究范式,形成了数据密集型学术交流环境。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以纸媒为主体的出版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推动学术期刊出版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信息环境下传统学术出版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多行业、多领域的媒介融合,为学术出版与学术传播提供了新途径。由于商业出版规模的迅速扩张,其形成的垄断态势阻碍了学术交流,也催生了全球范围内的开放获取运动,为学术资源基于语义关联的重构提供了条件。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进入数字化发展期,数字化出版技术日益成熟,进一步推动了学术出版行业革新。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传播中心,作为学术出版交流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必然受到学术出版变革的影响。而图书馆学术资源建设是开展学术服务的基础,应该顺应学术出版变化趋势调整资源建设重心,促进学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1信息时代学术出版的发展特点
信息时代交流媒介逐渐增多,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也加快了学术资源传播效率。现代化技术为学术资源共享提供了途径,人们可以跨越区域、时间的阻碍,从不同的网站、杂志中获取数字化信息。互联网的出现让学术期刊传播形式多样化,人们不仅可以从光盘、纸质文献中查询信息,也可以利用网络检索的方式获得知识[1]。而电子期刊的普及,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与共享需求,节约了信息存储空间,形成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共生发展的格局。现代化学术资源采编技术的应用,让采编人员能够与作者、审稿人及时沟通交流,并根据需要对学术论文进行修改调整,对学术期刊内容进行更新,缩短了学术期刊编审周期,也促进了学术资源的多样化发展。
1.2学术出版交流模式的变化
图1 信息时代全新学术出版交流模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术出版交流环境,以现代化技术为媒介的数字出版形式逐渐增多,学术出版交流途径丰富多样,形成了全新的学术出版交流体系(如图1)。信息环境促进了图书馆、OA出版与传统学术出版的融合,通过多方交流促进信息共享,以相互促进提升学术出版效率。信息时代学术出版选择方式增多,改变了单向单一的传统学术交流模式,学术资源的开放获取打破了学术出版交流壁垒,全面展现了学术期刊的即时性、易用性。数字图书馆可供用户选择的学术资源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解决传统学术出版交流中由于审稿周期长引发的信息滞后问题,拉近了出版行业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1.3学术出版变革与开放获取运动
信息时代学术交流环境产生了本质变化,语义关联、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催生了语义交互、开放获取的信息资源生态环境。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学术互联研讨会上提出,以最新技术和工具整合原始数据,建设交互性更强、功能更加多样的数字化空间,克服学术出版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障碍。数字化信息环境下,以同行评议与商业出版为主的学术出版方式,背离了数字化学术交流模式的需求,推广开放获取运动成为必然趋势。2012年底,全球范围内能够开放获取的学术知识库超过三千个,开放获取学术期刊超过九千种[2]。开放获取运动为适应数字信息环境提供了有益途径,也让大部分商业出版机构从封闭走向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新型学术出版的需求空白。
学术出版环境的变化与开放获取运动的推广,正将图书馆从传统学术服务中脱离出来,图书馆基于馆藏资源的信息服务逐渐被边缘化,在资源建设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
2.1综合网络资源增加信息整合难度
信息时代多样化技术的应用,在改变学术出版行业格局的同时,也让更多的综合信息资源出现在网络上,如学术会议、技术报告、开放课程等。此外,社交网站与信息交流软件,为用户创建、发布信息提供了途径,很多科研人员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获取信息。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注册学术社交网站的科研人员超过300万[3]。他们通过社交网络分享信息,为他人提供学科信息开放服务。这些信息扩展了用户的视野,让学术资源更加便捷可用。但是对于图书馆资源建设而言,这样不仅增加了资源整合处理难度,也对图书馆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开放获取弱化图书馆服务地位
信息时代开放获取运动的开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OA数据库迅速增多,形成了开放出版这种全新的模式。开放获取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使得图书馆在学术资源存储管理方面的作用日渐弱化[4]。学术资源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一部分,在学术出版变革背景下,承受着信息环境与服务模式变革带来的双重压力。在学术期刊出版营销方面,全球大部分出版商已经实现数字化转型,不再依赖于集成商运营平台,而采用移动终端设备等开发新的服务模式,每年出版的数字图书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尽管当前图书馆依然属于学术资源的主要采购方,但随着终端营销范围的扩展与电子图书的普及,在不久的将来图书馆可以采购的资源将越来越少。
2.3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空间缩小
当前图书馆依然以资源集成服务为中心,在信息资源组织上以自由文本为主,缺乏必要的知识发现与语义关联。而信息时代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的兴起,逐渐压缩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也给图书馆学术资源建设、信息关联等服务带来巨大影响。面对学术出版交流模式的变化,很多商业出版机构改变了被动的服务模式,改为积极实现数字化转型,探索语义出版、开放出版等全新模式。例如,国外以Elsevier为代表的商业出版机构,致力于借助数据挖掘与整合,直接通过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学术资源服务,支持科研人员直接创建各类学术资源,导致图书馆用户大量流失。
信息技术引发的学术出版模式变革逐渐改变了学术交流与信息获取方式,高校图书馆加强学术资源建设,能够补充馆藏学术资源,降低资源管理成本,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
3.1降低图书馆资源管理成本的需求
学术出版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能够降低图书馆资源管理成本,缓解我国图书馆存在的经费紧张局面。由于近年来国外学术期刊价格迅速增高,而图书馆文献采购资金有限,难以满足信息环境下的多样化需求,只能采用停止征订利用率低的学术期刊,以缓解馆藏资源建设方面的压力。当前数字资源是科研人员、师生的首选,为适应数字出版背景下的用户需求,图书馆应以搜集开放获取学术资源的方式,改变传统的资源整合模式。数字化资源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的特点,获取途径更为多样。图书馆将数字化学术资源作为补充,增强学术资源建设力度,不仅能够减少纸质学术期刊采购费用,也可以满足用户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
3.2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的需求
学术资源是科研教学的重要参考,也是获取学科情报的方式之一[5]。读者通过查阅所需学术资源,能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学术出版变革背景下,图书馆做好学术资源建设工作,能够更好地为科研教学提供服务,增进与广大科研人员的合作,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质量。图书馆学术资源建设是学术科研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展现国际学术动态的窗口。由于我国很多图书馆已经购买了万方、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能够从中获取大部分国内出版的学术期刊,因此应该重点做好外文学术资源建设工作。这是因为外文文献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获取国外最新科研信息,促进我国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而图书馆收藏外文学术期刊的数量,也是衡量其资源建设能力的重要指标,
3.3学术成果迅速转化的需要
学术出版变革背景下数字文献资源数量的增多,尤其是云服务、大数据的应用,让资源共享成为可能,解决了数字化资源存储问题。图书馆以开通官方网站、微博的方式探索数字化发展之路,将互联网作为学术资源延展平台,能够吸纳更多社会人士参与,激发全新的知识创新点,以全新的机制促进学术成果转化。而图书馆通过学术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化馆藏,降低纸质资源存储比例,以学术资源数据库为核心改变资源建设模式,能够带动更多纸质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学术资源传播效率。图书馆基于学术出版变革开展学术资源建设,也是补充馆藏资源、促进学术交流的良好方式,将逐步解决传统学术出版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科研教学信息服务质量。
由前述可知在学术出版变革背景下,图书馆学术资源服务面临边缘化的危机,要求图书馆重新定位自身在学术信息服务中的地位,以全新的学术资源建设机制提升影响力。
4.1重构学术资源服务流程
面对学术出版转型期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图书馆应该重新打造学术资源服务业务,重新定位学术资源服务角色。一方面促进传统学术资源服务业务转型,围绕开放学术资源建设体系,打造全新的学术服务业务格局,如建设开放存取资源库、建设学术知识环境等。结合元数据规范、学术资源质量与知识体系进行业务开发,打造基于馆藏资源的特色服务业务[6]。在学术资源建设过程中,注重数字化环境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增进用户与学科馆员、学科专家的交流,形成协同、开放的交互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应与领域专家合作构建学术知识管理体系,共同采集、创建、管理各类资源库,共同完成学术资源采集、语义标注与质量评估工作,提升图书馆学术资源建设水平。
4.2设计学术资源导航系统
图书馆利用先进技术建设学术资源导航系统,可以发挥在学术资源采集、查询、检索等方面的作用,对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进行精心筛选分类,然后通过标注后呈递给用户,让他们获得高质量学术服务。学术资源导航系统可选择B/S结构,利用JSTL语言、Jquery框架等进行辅助设计。整个系统设置统一的数据录入和元数据格式,按照学科进行分类资源组织,由学科馆员参与资源建设管理,涵盖学科研讨、学术会议、科研课题等内容,力求以互动式学科导航服务模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学术信息需求。用户可以自由参与到学术资源检索和学术资源组织中,能够促进图书馆以用户需求驱动提升服务效率,不断完善学术资源导航系统功能。该导航系统分为学科资源主页、资源导航、后台管理与用户空间四个部分(见下图2),不同模块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导航系统服务主页依据学科分类,方便用户进行学术资源检索[7]。用户在获取学术信息后,也可以进入个人空间修改资料,参与学科讨论和订阅感兴趣的内容。由学科馆员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开展学术资源审核、用户管理与系统设置等工作,并参与用户讨论和收集反馈信息。
图2 图书馆学术资源导航系统架构
4.3采集开发免费网络学术资源
图书馆在学术资源建设方面不仅需要购买学术数据库与国外期刊,还需要加强对网络免费学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通过互联网可以免费获取部分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资源,由于这些学术资源涉及范围广泛,分布异构且处于无序状态,给科研用户利用增加了难度。图书馆应该将
整合网络学术资源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结合用户学术信息检索需求,对网络状分布的学术资源进行筛选、挖掘与归类,重构相对独立的学术资源系统,形成符合用户信息检索习惯的数字化学术资源体系。网络资源纷繁复杂,若无法有效筛选整合,必然降低学术资源建设质量。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采集应该坚持针对性、协调性、准确性原则,结合学术资源甄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全面分析描述和过滤,建设网络学术资源动态数据库,实现学术资源的共建共享,方便用户根据链接迅速获取信息。
信息时代数字化学术出版模式逐渐成熟,也改变了学术出版交流与学术资源获取环境。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学术资源集散地,必须深入分析学术资源与馆藏资源之间的关系,通过学术资源建设构建动态学术资源数据库,形成全新的学术资源服务体系,进而适应学术出版变革背景下的一系列变化。
[1]吴星.河北省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56-160.
[2]孙宏恩.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J].学术论坛,2015, 38(8):138-142.
[3]蒋学东.试论大数据背景下微学术期刊平台搭建[J].传播与版权,2014,(9):31-32.
[4]韩璞庚.大数据视阈下的学术期刊:挑战与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15,(1):72-74.
[5]颜爱娟,陈爱华.学术期刊编辑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61-63.
[6]李宏弢.大数据时代华文学术期刊发展的战略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9-96.
[7]韩璞庚.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82-183.
★课题项目:本文系唐山师范学院2015年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OOCS背景下图书馆在继续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研究”(JJ2015011)研究成果。
G253
A
2016-05-09责任编辑: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