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理论视域下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的设计研究

2016-10-10 05:50梁嘉艳
河北科技图苑 2016年4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体验式图书馆

梁嘉艳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广东 湛江 524001)



环境行为学理论视域下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的设计研究

梁嘉艳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524001)

介绍了环境行为学与体验式设计理论,分析了图书馆阅览空间中用户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视角,研究了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的运维理念,以及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的内部设计方法。

环境行为学;图书馆;阅览空间;空间设计

图书馆是各类知识汇聚的场所,也是用户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随着时代的进步,图书馆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文献存储借阅机构,逐渐变为集展览、交流、科研、学习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图书检索模式,推动图书馆阅览空间由闭架管理向开架浏览转变,空间内涵得到不断延伸,也影响到阅览空间的设计模式。现代图书馆空间设计中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倡导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场所,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创造温馨、便捷的阅览环境。本文基于环境行为学理论视域,总结体验式阅览空间的运维理念和设计方法,旨在以理论体系指导实践,保障阅览环境与人的最优化交互。

1 环境行为学与体验式设计概述

1.1环境行为学的概念

环境行为学理论属于环境心理学的分支,也是环境心理学在人工环境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探索个体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环境行为学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可以看做对环境心理学的实践,也为空间环境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1]。环境行为学通过分析个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为个性化空间设计提供了量化方法,在景观设计、建筑学等领域均有应用。环境行为学将人的行为习惯作为研究对象,认为人的行为是受社会意识支配的,也是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习惯和本能。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空间距离,就属于个体与空间环境之间的交互行为。通过对个体行为的控制可以了解空间环境的发展趋势,反之通过空间环境也可以影响个体行为。

1.2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

空间设计中与环境行为学相关的理论较多,包括空间行为、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等。其中个体在固定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就称作空间行为,可以作为利用空间调节人与环境互动的途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官经验,就属于环境知觉,包括情感、认知、解释等内容。环境知觉具有主观性和个体差异,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环境经验与意识,对周围环境进行判断和验证,也是反映个体独特需求、思想和态度的心理活动。个体对环境刺激的理解、加工和识别,就属于环境认知。它是人对环境信息的决策、计划和处理过程,也是一种独特的空间认知能力[2]。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分析,人的行为特征可以看做空间与语言结合的“意象”形式,能够采用与空间分布、空间秩序和空间流动相对应的心理状态进行表示。因此,环境、行为与需求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一方发生改变,其他方面也会随之改变。

1.3空间环境中的体验式设计

体验式设计是人本理念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注重个体在设计过程中的多层次体验。体验式设计可以分为知觉体验、行为体验、情感体验等部分,是保障空间环境设计质量的源泉。体验式设计是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必要手段,也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有效途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可知了解用户体验心理是开展体验式设计的前提[3]。结合环境行为学理念开展体验式设计,不仅可以展现空间个性化与归属感,也可以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此外,体验式设计强调人的参与,倡导结合环境实际引导用户行为,维持设施、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保障空间环境更加符合非物质设计需求,进一步提高空间的功能性。

2 图书馆阅览空间中用户心理与行为特征分析

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不仅需要关注空间组织形式,也需要通过合理的布局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舒适、便捷、人文的学习空间。因此,在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设计前期,掌握用户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十分必要。

2.1用户心理特征分析

不同用户对图书馆阅览空间的认知不同,加上自身教育环境、兴趣爱好和性格存在差异,因此体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部分用户具有批判思维和主体观念,有独特的追求和敏锐的洞察力,在阅览过程中能够发现与众不同的内容,也具备较高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部分用户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心理,能够自主发现和解决借阅中存在的问题,不会轻易受到他人干扰。部分用户更加注重阅览过程中的体验,他们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主动参与到信息交流讨论中。因此,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中,通过装饰、色彩、光环境的合理组织,通过视觉刺激带给用户最直观的心理体验,结合用户心理特征和集体记忆,能够让用户保持舒缓、平和的阅读心态。

2.2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用户对阅览空间具有环境适应性,而适应程度取决于参与和认知过程[4]。图书馆用户由于教育背景、环境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阅览空间中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根据《交往与空间》中对个体行为的描述,可以将阅览空间中的用户行为分为必要性、自发性和交流性三类。其中带有直接目标的阅览行为属于必要性行为,也是阅览空间中常见的用户行为。阅览空间中用户不带有明确目的的行为,就属于自发性行为,如休憩、观光等。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寻找休闲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图书馆独特的文化氛围。交流性行为需要多个用户的参与,包括发散交流、学习研讨等活动。图书馆开放式的阅览空间,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多交流场所。

2.3用户行为规律分析

图书馆阅览空间中不仅存在多样化的用户活动,用户行为也受到环境与其他用户的影响,并且存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由图1可知馆藏资源是吸引用户的主要原因,阅览空间内部合理布局和丰富的资源,可以吸引用户查询浏览所需信息,并且产生一系列阅览行为。进入阅览空间后不同用户由于心理需求不同,可能产生必要性行为,也可以产生交流性行为,或者由一种阅览行为引发另一种行为。各类用户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特定空间中存在促进激励作用。现代图书馆设计中不仅需要关注用户行为的多样性,也需要关注用户行为的转化规律,保障相同空间内用户行为的合理规划,并且根据不同行为发生的频率控制空间面积,提升阅览空间的利用率。

图1 图书馆阅览空间用户行为转化关系

3 环境行为学理论视域下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的运维理念

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分析,无论是图书馆阅览空间带给用户的文化体验,还是用户与阅览空间之间的交互,都属于动态的信息流动和人文互动过程。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设计要想符合用户体验需求,维持人与环境之间的优化关系,就需要融入“空间共享”“以人为本”等理念,体现空间设计的开放性、多维度与模块化特征。

3.1模块化理念

模块化设计理念,就是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个性化空间分区,并且设置不同的层高、结构柱网。在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设计中,虽然一般采用统一荷载、柱高、层高的方式,但根据阅览区的类型和功能,充分体现建筑设计中对人的尊重与关怀,结合用户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营造个性化空间,满足用户的开放式阅览体验(如图2)。例如,泰山医学院图书馆阅览空间层高4.2米,采用进深三跨设计模式,中间放置多排书架,其中一侧为阅览区,另一侧设置为夹层,放置不常用的图书门类,在阅览室底层设置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纸质书刊。这样将读者阅览区与藏书区分隔开来,不仅增加了阅览空间的容积,也提高了阅览空间布置的机动性,丰富了阅览空间层次。

图2 图书馆阅览空间模块化设计框架

3.2半开架理念

图书馆由传统的“藏书为主”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实质体现了人本设计理念[5]。目前图书馆常见的全开架阅览模式虽然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也存在利用率低、空间闲置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利用率,可以采用半开架借阅模式。将阅览空间的藏书区与阅览座位区分开,将书架放置于阅览室一侧,并在藏书区入口处设置扫描设备,读者只需要通过扫描就可以自由查找和阅览所需图书。图书馆半开架管理模式践行了“双入口”理论,为用户提供了大量阅览座位,以合理的布局提升了阅览空间利用率,也减少了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避免了空间使用机动性差等问题。

3.3多维空间目录

图书馆借助信息技术与新媒体设备设计空间目录系统,以易于理解、清晰直观的形式,对阅览空间的几何特征进行描述,可以让人们进入空间后迅速获得逻辑认知,在大脑中建立起与图书馆资源相关的空间目录。图书馆在合理设计建筑空间的基础上,依托用户对空间环境的认知,形成多维信息检索系统,形成与图书馆空间相关的全新维度,有效提高了图书馆信息的拓展性。虽然从技术层面还无法突破人们的感官限制,但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电子化阅读空间,从物理层面拓展信息提供途径。例如,美国西雅图新图书馆在阅览空间设计中,建筑师结合用户知识获取需求布置内部空间,将藏书区设计为螺旋坡道样式,并以清晰的数字进行标注。这种螺旋空间很容易被用户感知,并且借助数字进行空间预测,在构建空间目录的基础上了解信息拓展方向,激励用户发现更多知识。

4 环境行为学理论视域下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的内部设计方法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空间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图书馆体验式阅览空间内部设计不仅应该保障功能需求,也需要体现对文化环境的尊重,形成功能多样、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式。

4.1高品质空间环境设计

体验式阅览空间是为用户提供借阅服务的场所,应该体现用户本位思想,把握用户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特点,通过对细节的追求营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遵循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色调适宜的原则,让用户方便、舒适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6]。阅览空间中书架、桌椅与用户行为具有密切交互,这些家具的结构尺寸也决定了阅览空间的舒适度。因此,设计者需要准确把握室内家具尺寸,结合用户阅览习惯与家具特征,设计出符合用户行为需求的空间。例如,对开架书架的尺寸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书架的高低大小、书架隔断的尺寸,也需要考虑书架之间的间距,结合多样的图书规格与人体尺寸进行设计。阅览座椅与用户的接触时间较长,设计者应该考虑其拓展性与功能性,符合人体尺寸和用户行为习惯,在避免空间浪费的基础上提供人性化的设施。

4.2多元化空间功能设计

当前新媒体工具和交流软件日益多样,图书馆要想满足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就需要以多元化的空间功能设计和组织形式,吸引更多用户驻足。根据环境行为学理论,多样化的用户行为源于不同的信息需求,部分用户需要搜集与整合资料,部分用户仅是快速浏览和短暂停留,部分用户倾向于安静的阅读环境,多元化的设计能够让不同用户在图书馆内部找到适宜的空间。例如,采用灵活开放的模块化设计方式,对阅览空间内的电子设备、家具进行合理布置,将不同功能模块组合于特定的空间中,即体现不同空间的区别,又保障空间的连续性。这样用户在集成多样化功能的阅览空间中,不仅可以查阅资料、在线交流阅读经验、开展在线讨论,也可以在个人空间开展自主研习,进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4.3室内交通空间设计

图书馆室内交通空间分为垂直交通、枢纽交通和水平交通三类。其中水平交通包括回廊、走廊等水平空间,不仅具有导向和通行功能,也是用户阅览的场所,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通风、光照需求,并且设置休闲座椅和绿色植物减少长廊的单调感。垂直交通为多层建筑中连接不同楼层的通道,也是建筑内部分层布置的重要部分。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垂直分区问题,将不同功能的阅览区以楼层进行分隔,将藏书区、检索区等主要阅览室设置在主层,将中小型阅览室设置在底层。枢纽交通由大厅、房间出入口等构成,属于内部水平和垂直交通的重要枢纽。由于图书馆内部枢纽交通人流量大,设计过程中应该体现人性化理念,以装饰设计等综合方式营造文化氛围,并且设计电子宣传设备和文献展示区,实现交流、宣传和休闲功能。

5 结语

环境空间能够带给用户特定的认知意识,而用户也会自发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时代的变迁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阅览空间摆脱了闭架单调的形式,逐渐形成开放、多维、个性化的服务格局。现代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应该打破传统的建造方法,深入分析体验式空间中用户的心理需求,结合环境行为学理论进行综合规划,真正体现人本设计理念,保障设施设备、装饰、采光等方面与用户需求的统一,进而提升图书馆的利用效率。

[1]高英志,丁睿洋.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行为学探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3,(4):29-30.

[2]于沛,冯东.现代图书馆空间布局发展趋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5):37-40.

[3]王蔚.现代图书馆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新趋势[J].图书馆建设,2012,(1):78-82.

[4]黄珂.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策略——以低技术手段与软设计方法构建绿色生活[J].南方建筑,2014,(6):70-75.

[5]林波荣,李紫微.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环境性能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南方建筑,2013,(3):31.

[6]高峰.谈谈阅读推广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的建设——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5):103-105.

G258.5

A

2016-06-07责任编辑:马秀娟)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体验式图书馆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图书馆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