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字为书 书文俱老

2016-10-10 00:25王弘毅
云南画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功力书家书法作品

文/王弘毅

饰字为书书文俱老

文/王弘毅

著名书法家赵翼荣先生很早就提出了“饰字为书”的书法理论,这一别有见地的主张,一直在他几十年的书法实践中体现出来。

最近,抽空到昆明南屏步行街,在极具地理标志的人文景观中,重温云南几位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庄重大气的花岗岩石柱上,再一次见到了赵翼荣先生极具个性化符号的书法作品。不知不觉又一次把他的书法“饰字为书”的书法理论,与他的书法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他颇有见地的书法体系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须知书法及天下之艺者皆愉悦之道,书至于视之而以为美者,其亦进于道矣。然拘于书法法为字法者,其眼界未免感觉太小;而知“饰字为书”而饰之及于章法布局者,其眼界则大也,于书技之道则活矣。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赵先生书法之道——从形式上创新,要从技术上给予解决,为书法的精神层面的宣泄抒发创造可能。中国传统书法体系中碑与帖形成了很重要的书法流派,“饰字为书”的“饰”,就是用什么方式把书法的字体现出来,而碑和帖的痕迹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重碑者在大刀阔斧中领悟书法的金石味,从而找到中国文化人的凛然正气。这种正气通过毛笔除去了石刻中的粗劣,使书法之美在每笔每划中有了具体的体现。所以说不管是哪个流派的书家,书法的唯美倾向是每个书法家无法躲避的。

在赵翼荣先生的书法中,不仅从形式上把中国传统“二王”的帖学思想充分的表现出来。在隶变中我们看见,他在唯美的圆润中找到了自己书法的个性化始转。他的书法从横向布局,楷新间毫无痕迹的过度,使其严谨中透出灵动;在行草关系中,他又从纵向流动的线条中找到了音乐的旋律。他不拘于哪门哪派,在他的书法中你似乎看到“二王”的影子,又好像看见了龙门石窟中那些庄严肃重的碑味。特别是他不经意间的一捺,石破天惊,在那一捺中似乎找到了赵氏书法体系中的节奏。从唯美的传统功力中,我们找到了他和当代人们的审美情绪的共鸣。因此,几乎在昆明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寻觅到他的影子,他的书法犹如长了翅膀,几乎“春城无处无翼荣”。

赵先生是幸运的。他所为之讴歌的时代,也给了他极高的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昆明学院教授。历任艺术系主任、中文系书记等职。昆明市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十一、十二届市政协文史委顾问。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昆明书法家协会主席。云南省诗词协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学术著作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教学成果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书法创作两次获昆明市优秀文艺作品创作“茶花奖”书法类金奖。

不必多说,其实他的书法一直在为他的文化精神服务着,他的传统文化功力尤其可圈可点。今天的书家似乎就是为了写字。他们在书法作品中总是把唐诗宋词、名人名句作为自己的文化支撑。而赵先生书写的是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思想,他穷其一生所积淀的文化精神。可以说具备深厚传统文化功力的书家,在今天已经凤毛麟角。无论是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要完成他们所处的每个时代的书法精神,文化人必须有当代的书法文章、书法精神、书法气格。如今,生逢盛世的当代书法人,如果不把自己对时代的担当,通过书法宣泄出来,那么他们只能是“瘸腿的书匠”。

为此,这种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人精神熔炼出来的文化功力,才是我们书法人走多远的保证。今天,我们把赵翼荣先生作为一面镜子,让每个从事书法活动的书法工作者,反醒自己,应该如何具备当代文化人的文化功力,同时,为什么样的文化精神活着。这就是我们把赵翼荣先生介绍给大家,所想达到的目的。

猜你喜欢
功力书家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选登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的"功力"
老辣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老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