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新亮点哈尼梯田从籍籍无名到世界遗产

2016-10-10 00:24:46何新闻
云南画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哈尼人籍无名摄友

文/何新闻

云南旅游新亮点哈尼梯田从籍籍无名到世界遗产

文/何新闻

我与两名安徽摄友同游红河梯田,从元阳到红河,一路行摄,竟然走走停停,花了五天时间才粗略走完两县,在这趟比蜗牛还慢的旅行中,安徽摄友烧了至少60G的存储卡,临别时仍意犹未尽,而我一个已先后去过多次梯田的本地人士,一趟下来也足足消耗了30个G——这样的数字对摄影爱好者而言,只是哈尼梯田无尽魅力的一个相对具象的缩影。

仅一年之后,我们曾走过的这些地区,被赋予了一顶世界级的桂冠:世界文化遗产。有报道说,来自金边的消息让整个红河为之沸腾,人们奔走相告,为故乡绝世美景赢得世界性肯定欢呼雀跃。而此时,多年在红河游走的场景,也如同被脸上电脑的投影一样,一幕幕被打开。我不禁控制不住去想象一下:那些千百年来在哀牢山巅的层层梯田之上劳苦耕作的哈尼人——他们是梯田真正主人,用双手创造了这一举世瞩目的“景观”,此时此刻,是怎样心情?

哀牢大山连绵千里,横亘云南中部,从滇西发端到滇南出境,一路营造了各类自然奇观。在地理意义上,这座云集众多两千米以上山峰的庞大山脉,是云南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也是大面积原始森林和各类野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天堂,然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哈尼人创造的梯田加以映衬,将变得平淡无奇。

一千多年前,哈尼人从遥远北方迁徙至云南中南部红河沿岸,从盆地迁徙至高山区,开始繁衍生息,直至今天成长为云南主体民族之一。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哈尼人深藏崎岖大山,其主要作物选择却让人意外:需要平地才能出产的水稻,成为这个族群赖以生存的物产——为了开垦出适合水稻生长的水田,从第一批哈尼人在哀牢山定居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适应与改造工程由此开始。中国古代虽有“愚公移山”的成语,但真正落实成语内涵的行动,无疑是哈尼梯田的开创。但与愚公移山有本质差异的是,哈尼人开辟梯田并非是移走某座大山的“强硬”行为,而是因地制宜,与地形融合一体。正是这种以柔克刚史诗般的反复劳作,最终造就了“虽经人手、宛自天然”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

黄化裕/摄

猜你喜欢
哈尼人籍无名摄友
艺高人胆小
领导文萃(2022年24期)2023-01-02 08:23:45
水源地
牡丹(2020年13期)2020-07-18 15:30:04
夏日冶木河
翠苑(2019年4期)2019-11-11 04:27:26
美人在骨不在皮
看世界(2017年8期)2017-04-25 23:23:51
《今日重庆》摄友汇
今日重庆(2015年12期)2015-08-15 00:51:09
暖冬
今日重庆(2014年1期)2014-03-31 11:13:58
哈尼梯田 山与水的子嗣
《今日重庆》摄友汇
今日重庆(2013年8期)2013-10-11 08:38:48
独特的哈尼族饮食文化
百科知识(2012年14期)2012-04-29 00:44:03
美女小心手机偷拍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