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2016-10-09 16:56高蓓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蓓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密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序。

[关键词]小学数学 知识系统化 有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47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零散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系统,就要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形成点、线、面,注重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之系统化。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让知识螺旋式上升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小学数学教材是以螺旋形上升的结构方式来进行编写的。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而到了五年级,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新旧知识的联系就非常密切。因此,在五年级分数的学习中,若能以旧知引出新知,学生就能学得相对轻松。

又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通过举例发现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此时,就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课要学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随后,我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的性质。学生想到了商不变规律。接着,我让学生用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来分析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再接着,我追问:“在小数里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学生联想到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性质跟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么?”我继续引导学生联系小数的性质来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小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是相当于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10、100、1000…反之,小数的末尾添上0也就是相当于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10、100、1000…至此,学生得出结论:无论整数、小数、分数,原来它们的知识都是相通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为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服务。

二、多角度多维度呈现知识,不同知识点间相互渗透

既然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呈现某一知识。例如,在数的认识中,无论是自然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都可多角度地呈现各种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抽象;还可以通过出示数轴,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到各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深刻、更清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低年级的课堂上也可以渗透高年级的数学知识。比如教学“图形的认识”,可以渗透“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而在高年级的课堂,既可以把低年级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如分数加减法教学时,俞正强老师就从整数小数的加减法开始,渗透的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计算法则;也可以渗透更难的数学知识,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中的a×a可以写成a2时,我就渗透一些次幂的写法:a×a×a可以写成a3,a×a×a×a可以写成a4……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中学里才学习的内容,他们不禁面露喜色,为自己能学习更高级的知识而兴奋不已。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边学边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他们的数学知识便像滚雪球般慢慢增大,而不是散落的沙子。

三、找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完整呈现知识结构图

数学知识是有机联系的,教师不能把这些知识孤立起来。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学生学习了植树问题如何解决,在接触路灯问题、锯木问题 、楼梯问题时,我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都叫植树问题?学生会发现,无论路灯问题、锯木问题,还是楼梯问题,它们都与植树问题有共同的特点,都像植树一样,按照间隔规律进行排列,所以,它们的解题策略是相同的。

我还让学生把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在黑板上将这些知识点画成一个结构图,形成一个初步的单元知识系统,并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绘制单元知识树,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点汇集起来,互相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比如进行“年月日”单元整理时,首先在时间轴上用1~12各数表示12个月,依次划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再划出上半年、下半年,结构图呈现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上半年是哪几个月,下半年包括哪几个季度?学生在头脑中也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单元知识结构图,再次遇到这类问题,便可以很快解答了。

知识系统化是学习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唯有梳理好自己的知识系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否则,学习有如盲人摸象,思维凌乱无序,解题也就相对容易产生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有条理。

(责编 童 夏)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