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依从性的影响

2016-10-09 15:43方燕娜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依从性护理干预

方燕娜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的依从性。结果两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床上擦浴、床上大小便、床上进食、避免用力咳嗽、护士帮助翻身、避免用力大小便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护理干预;绝对卧床;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161-03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相对于稳定型心绞痛而言的,它往往预示着病情的恶化及加重。相较于稳定型心绞痛而言,不稳定心绞痛更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心脏性猝死。对于急性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除了抗凝、溶栓等基础治疗措施外,保持患者的绝对卧床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往往在绝对卧床依从性上表现不佳,这不但影响了治疗效果,更容易导致病情的进展。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绝对卧床依从性十分重要。笔者近年来尝试对此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期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包括男29例,女21例,年龄51~76岁,平均(63.2±4.8)岁;对照组包括男30例,女20例,年龄52~74岁,平均(63.4±5.1)岁。两组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经护理部审核伦理通过,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遵医嘱用药、病情观察、基本宣教以及对症护理等。

观察组:针对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依从性展开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健康宣教,患者卧床休息依从性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相关认知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到急性期绝对卧床的重要性,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让患者了解到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特点、诊断、治疗、预后以及与卧床休息的相关性,使患者重视起护理人员的话,提高配合度,其次从家属方面入手,加强陪护人员的宣教,使陪护家属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防止患者出现抗拒行为;(2)心理干预,部分中年患者难以承受自身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认为自身可以对抗疾病,从而抗拒治疗,坚持下床活动,一般此类患者都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对于此类情况护理人员要重视心理方面的开导,通过谆谆诱导来让患者认识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对家庭的意义,并从家属方面人手,加强对患者的劝导,改善患者的偏执认知,尽可能消除心理压力对患者的影响,并用实际案例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可靠性,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3)行为干预,对于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措施效果均不佳的患者,必要时采用一定的行为干预,尤其是合并轻度意识障碍、存在躁动行为的患者,与家属协作建立监护计划,保持患者身边24h有人陪伴,对患者的躁动行为进行安抚和阻止,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私自离床等行为。

1.3评价方法

参照文献,由本院有关专家指导自行设计《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依从性调查量表》,本量表主要包括床上擦浴、床上大小便、床上进食、避免用力咳嗽、护士帮助翻身、避免用力大小便六项内容,每项根据患者的依从性情况打分,采用3级计分法,不依从记0分,部分依从记1分,完全依从记2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依从性越好。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统计总体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绝对卧床依从性比较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床上擦浴、床上大小便、床上进食、避免用力咳嗽、护士帮助翻身、避免用力大小便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表现,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加重和恶化的表现,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急性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除了抗凝、溶栓等基础治疗措施外,保持患者的绝对卧床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

影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依从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较低,加上长期生活习惯影响,难以接受绝对卧床的生活。部分患者在疾病、心理等压力的影响下,迫切希望疾病能够得到康复,偏执的认为增加活动能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也有部分患者认为保持绝对卧床的行为对自身的形象造成了影响,因此拒不接受。为了提高患者的绝对卧床休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吴素英的研究发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多数学者研究则指出,建立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够改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期患者的疾病认知,提高绝对卧床休息的依从性。由此可以看出,患者的绝对卧床行为受到护理干预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针对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护理干预。从健康教育方面入手,主要是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使患者认识到保持卧床休息的意义和重要性;心理干预则主要是考虑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配合度;另外,针对一些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建立监护体系,能够确保患者的行为得到有效干预,避免患者自行离床,同时也加深了护士和家属之间的合作。从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床上擦浴、床上大小便、床上进食、避免用力咳嗽、护士帮助翻身、避免用力大小便的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绝对卧床休息依从性。

综上所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依从性护理干预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护理质量和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