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2016-10-08 10:29
今日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街灯点灯人文精神

马成妤

诗中有个点灯的人,在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把街灯点亮,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人,就又看见了柔和的光。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进步。教师应拿捏好“创意、多元”阅读的尺度,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包括: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指导学生在读文章的同时,要边读边理解文意,想文字背后是否还有更深的含义;边读书边做笔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学会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问题;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时时处处皆能读书的习惯。培养习惯还需要榜样激励,比如选择欧阳修 “读书三上法”,吕蒙 “刮目相看”等故事,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就学生终身。另外,活用教学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四篇写动物文章,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思考老舍先生同样是写动物《猫》与《母鸡》,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深入理解课文产生兴趣。

二、共享师生的阅读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阅读中师生情感的共鸣,将帮助学生增强阅读体验,逐渐地获得阅读自由。教师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对话、比照、分享、合作、反馈等环节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主体意识。学生在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时空,读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放飞心灵,让阅读过程成为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比如,《找春天》这篇文章不仅文辞优美,而且意象非常丰富: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一系列的意象构成了一幅幅美好的春景图。教师就要充分预设情境,激趣,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如临“春境”,让春的形象、春的声音、春的色彩、春的味道、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的画面在学生的阅读中“立”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如沐春风、如品香茗,形成独特的美好感悟。

三、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的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阅读的过程是寻找智慧、启迪人生的过程。要用美好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 “观其文,辨其行”,鼓励他们感悟阅读的乐趣,尊善崇美,陶冶性灵。阅读对于学生构建自身的价值目标、情感体系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当我们看到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原,面对“九死犹未悔”的灵魂,会升起“高山仰止,穷而弥坚”的情愫,进而培养独立的、丰满崇高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多读经典著作,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体会文章之妙,从中汲取营养,感悟人生,不断超越自我,开辟阅读的广阔天地,让书香阅读润泽每一个学生的生命。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写过一首诗《点灯的人》,诗中有个点灯的人,在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把街灯点亮,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人,就又看见了柔和的光。作为语文老师,我愿意做一个点灯的人,为学生点亮阅读之灯,让他们徜徉在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寻味的书中,也为学生的人生之路,开启一扇智慧之门。

猜你喜欢
街灯点灯人文精神
故乡的街灯
路旁的街灯
路旁的街灯
迷路的街灯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星星点灯
星星点灯
星星点灯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