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余婷婷
生活识字:识字教学的便捷路径
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余婷婷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有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识字教学。每学期末的学业检测,试题第一道也几乎都是考查学生的生字词识记情况。新课程标准更是对识字写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迫使教师们必须重视识字教学。然而,识字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一是教学方式方法仍然过于简单甚至粗暴,除了读正确,剩下的多是无休无止的抄写与听写,机械识字,令人生厌;二是源于识字教学的简单机械,教学效果堪忧,学生错别字多,回生字多,也没有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识字教学的一大遗憾。
怎样破解识字教学的困局?改变识字教学的传统方式,探寻有效的教学新路径,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尝试。笔者发现采用“生活识字”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所谓生活识字,顾名思义,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把常用字词还原到生活的具体情境当中,创设生活场景,聚焦识字教学。
每年有许多个节日,母亲节、植树节、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更加重视节日生活,这也使得当下的小学生更加关注节日。利用节日进行识字,可以很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关注点。
每逢节日,我都会精心设计识字教学,准备好相关节日的习俗故事以及与节日相关联的生字词语。比如元宵节,课堂开始,我先从元宵节的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节日的起源,从而知道一些元宵节习俗的存在意义,如赏花灯、吃元宵、舞狮子等,伴随着故事,相机带领学生学习故事中的字词。说到猜灯谜时,出示简单的字谜让学生猜,给猜中的学生发放小奖品。在浓浓的元宵氛围中,学生既了解了元宵的意义又学习了相关词语,文化氛围浓郁,生字记忆牢固,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母亲节,这个节日虽然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是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孝道不谋而合。在这节识字课上,我从学生平时诵读的一些和妈妈有关的儿歌入手,让学生体会妈妈对我们的爱,再让学生想一想能为妈妈做些什么,从而引出“康乃馨”“做家务”“送祝福”等词语的教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学生们都能熟练背诵。还有《节令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二十四节气歌》《节令歌》以及《节气七言诗》等,本身即是识字教学的好教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汉字反复出现,为学生所喜爱。
二十四节气平均分布于每个月,根据节气来识字,不但便于操作,而且能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都有哪些习俗,知之甚少,老师们不刻意了解也难说出子丑寅卯,而每个节气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因子,能联系出丰富的汉字故事。比如立夏这个节气,“夏”本来是“大”的意思,这个节气到了,表示夏季开始了,春天播种的食物已经长大了。关于这个节气,流传着很多习俗,如“吃立夏蛋”“斗蛋”“称人”“尝三鲜”“吃夏饼”等,将这些习俗故事带进课堂,并辅之以相关的图片介绍,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教学,学生必定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自然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节日和节气,生活中都有固定的日子,但这些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又千姿百态,我联系学生的生活,结合四季的变化,开展主题类识字教学,也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铺陈开去,安排生字词的学习活动。如“我们快乐做游戏”“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我喜欢的水果”“走进动(植)物园”,等等。这类识字教学主要在各种游戏中进行。
如“我喜欢的水果”识字课上,我先创设了一个去水果王国游玩的情境,接着通过水果图片的出示,导入各类水果的词语,如“苹果”“香蕉”“梨子”“桃子”“葡萄”等,再通过闯关游戏巩固所学的词语,如小老师领读、摸水果,读卡片、拼字成词、猜谜语等,在反复的游戏中,学生们对这几种水果的词语逐渐熟悉,每一个字都能够迅速读出。学生们最开心的莫过于学习的最后,大家拿着自己带来的各种水果,狼吞虎咽,分而食之,并且一边吃一边大声说着各种水果的名字。将主题识字与儿童游戏相结合,从儿童的快乐本性出发,寓教于乐,识字教学自然事半功倍。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即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能让学生快速形象地识记汉字,且能领悟汉字蕴藏的文化内涵。汉字最本源的意义都来自于生活,字理识字,就是要挖掘汉字在生活中的原始意义,引领学生感受其变化和引申义,深切领悟汉字的美妙。这是笔者把“字理识字”归于生活识字的理解之一。之二,即是围绕学生日常的在校学习生活,相机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比如,有学生在课桌上爬行,我会给学生教学“危”字:告诉学生中间的“厂”表示悬崖,上面和下面部分都表示人,一个人在悬崖上爬行,多危险啊;一个人被挂在悬崖边或向悬崖上攀爬,又是多危险的事啊。这个人不就是眼前的你吗?不但相机帮助学生识字,而且教育了学生,巧妙地放大了教育的附加值。
我有个美好的愿景,就是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能依据字理讲一个汉字。我正在努力尝试。在每节语文课的最后,我会带着学生看一个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它的来历,然后模仿着画一画、写一写。如“雷”这个字,其实下面的“田”本来是四个雷声,现在合并起来变成了“田”,而“雨”就是表示打雷过后一般会下雨。有时候,我也会让学生先看“画”,猜一猜是什么字,并且说一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无论是看汉字演变过程还是看图猜字,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字形的记忆会更加牢固,对于字义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从而大大减少了写错别字的几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司空见惯却又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教师自觉地探求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生活识字”只是我的粗浅实践,瑕瑜互见。我想,只要当我们把识字当作传播祖国的母语文化,引导学生学习高尚做人的重要渠道,识字教学的明天就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