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效果评估研究综述

2016-10-08 04:30李媛媛赵松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李媛媛+赵松

[摘 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三大问题之首。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了贫困地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扶贫政策效果的评估也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扶贫政策效果的评价指标及方法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扶贫政策;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一、扶贫政策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1.国外理论研究。联合国经济发展与人类发展评价体系。1970年,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对73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分析后,最后确定用16个主要指标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这16个指标主要包括9个社会指标和7个经济指标。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DI),并先后提出了人类贫困指数(HPI)、性别发展指数(GDI)和性别赋权尺度(GEM),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来衡量贫困状况。

世界银行反贫困监测和评价体系。世界银行对穷人进行调查研究后指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决定性因素包括两个方面:获得赚钱的机会、提高对贫困的应对能力。世界银行对贫困的关注主要在于国家层面,实施注重成果的国家援助战略和试行基础上的自我评价,但其并未充分地以贫困为重点,对缓贫困效果的评价仍然是其减贫战略的薄弱环节。

亚洲银行返贫困监测和评价体系。亚洲银行把农民脱贫状况的监测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特别规定在资料的采集上应注重项目对扶贫的贡献和其它经济影响上,如项目受益人中贫困人口所占的比例,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条件改善的影响,贫困户生活条件的改善等。

阿玛蒂亚·森首次把能力贫困纳入到贫困内涵中,他提出,贫困不仅仅是相对地比别人穷,而且是没有拥有某些最低限度的能力。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贫困人口获得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的贫困,甚至是能力和机会的丧失。

2.国内理论研究。田晋根据社会发展观的有关理念,分别从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三个方面对民族地区村域扶贫评价的有关指标进行讨论。他指出,反贫困评价体系是一项动态的体系,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指标,所以还应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来构建新阶段民族地区村域扶贫指标体系。

郭建宇指出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评价指标有:农户收入变化、农民获得机会的变化、农民能力变化。农户收入变化:农业经营收入、非农业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变化;农民获得机会的变化:农民拥有的机会多少以及是否公平,对农民的收入增加、能力提高有着重要影响,机会包括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靠近市场机会、获得信贷机会、获得技能和技术进步机会、获得要素投入机会、增加使用基础设施机会等内容;农民能力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获取知识,提高技术的能力参与能力。

刘廷兰等人指出扶贫效果的主要目标是减贫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农村扶贫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理顺贫困、反贫困、扶贫、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含义与关系,农村扶贫熊爱国评价指标建立的理论基础必须建立在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之上。

徐映梅等人指出当前我国对农村贫困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都是以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测量依据,单用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作为测度指标较前者在贫困的瞄准性方面更有保障。

黄贞从共生关系和扶贫效果两个角度,借鉴袁年兴民族共生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对扶贫措施进行了评估。

黄科指出参与发展理论在扶贫实践中的应用使中国的扶贫模式从政府主导扶贫资源的传递和控制的单向式扶贫模式过渡到以尊重扶贫客体意愿强调扶贫客体主动参与到扶贫活动中的一种互动性扶贫模式。雷梅在调查贵州贫困群体在农村扶贫政策及相关扶贫服务项目的具体评价时,也从受助方的视角来考察农村扶贫攻坚工作的成效。

二、扶贫政策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刘廷兰等人指出扶贫效果评价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模式效果评价,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评价指标难以量化,如果仅仅运用客观评价法不能全面地反映真实情况;如果仅仅运用主观评价方法又缺乏客观性。她认为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能客观地表现人的思维判断以及事物本身的复杂性。理论界将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又称为模糊层次分析法。

王宏杰、李东岳以可行性能力低下作为确定贫困人口的标准,利用满意程度评估方法对整村推进扶贫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潘经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扶贫资金不同来源构成和不同资金投向对扶贫效果的影响。灰色关联度分析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它揭示了事物动态关联的特征和程度。由于发展态势为立足点,因此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过分的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便于处理扶贫信息系统的问题。张琦和陈伟伟采取多维动态评价研究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成效进行评价。

杨宾宾在研究产业扶贫模式效果时,采用定基比标准法、环比增长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产业扶贫效果评价。

综上,国内外学者在对扶贫政策进行评估时都是通过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国内的学者也纷纷提出对扶贫政策的评价要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角度出发,注重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从受助者的角度出发来衡量扶贫政策效果。通过整理近几年的文献发现,近几年研究扶贫政策效果的文章比较少,并且更多的是从评价指标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评价方法的角度来分析扶贫政策的较少,即使有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领域进行分析。

目前,评价扶贫政策效果主要以扶贫对象的减少为标准,标准比较单一。为此,在进行扶贫政策效果评价过程中要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涵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权利、生态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贫困地区农民的能力变化。针对扶贫政策的特点,可基于目标性评价(既定目标是否实现的程度),采用“对比评估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参考文献:

[1][3][4] 田晋.民族地区扶贫实践与扶贫效果评价述评[J].湖南农机,2007(3):16.

[2]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5]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田晋.民族地区村域扶贫效果评价体系构建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9):20.

[7]郭建宇.农业产业化扶贫效果分析—以陕西省为对象[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7):21.

[8]刘廷兰,赵洪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148.

[9]徐映梅,长提.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消费视角贫困标准构建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1):12,18.

[10]黄贞.共生领域下民族扶贫政策评估研究—以湖南省慈利县扶贫评估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5(7):55.

[11]黄科.对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4):34-35.

[12]雷梅.农村扶贫攻坚情况调查研究—基于贵州扶贫对象视角的调查报告[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1):124.

[13]刘廷兰,赵洪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149.

[14]王宏杰、李东岳.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46.

[15]潘经韬.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及其扶贫效果优化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6):64-65.

[16]张琦,陈伟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成效多维动态评价分析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角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2):104-105.

[17]杨宾宾.基于定基比法、环比增长率法的扶贫效果分析—以“绿岭模式”为对象[J].天津农林科技,2015(1):84.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