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2016-10-08 21:47李腊先
教师·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李腊先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模式和教学模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并分析了已有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介绍了探究性信息化课堂模式的内涵、理论依据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

关键词: 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

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构建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各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模式,指事物的标准样式。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教育教学主题而构建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流程范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动力、新手段。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共享,探索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

目前,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的定义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

黑龙江电化教育馆苑永波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江西师范大学钟志贤博士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信息化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是直接建立在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框架基础上,包含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型[2]”。

西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南国农认为:“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是指在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师生之间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策略、结构和程序的活动范型[3]”。

上述模式,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学模式这一术语的含义,虽然立足点各有不同,但都是围绕信息技术这一教学环境展开的教学方法论。

我们认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从单纯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条件,是一个具有网络结构的模式体系。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探究性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探究式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探究性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杜威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认为社会发展变幻莫测,充满危险,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安定性。因而,“实用效果有用与否”就成为一切知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他认为世界不存在永恒的真理,人在不确定的世界能延续下来不是靠“所谓的真理”,而是靠不断改造的经验,从根本上说是凭借着探究能力。

(三)探究性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这种教学模式通常将课堂教学分为五个步骤,即:“创设情境—思考讨论—实践探究—意义构建—自我评价。”

第一步,创设情境。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探究欲望。

第二步,思考讨论。教师应及时提出富有启发性而且能涵盖当前教学知识点的若干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三步,实践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自己去探索新知的途径,对获取新知的活动过程进行真实体验、发现,提出并解决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第四步,意义构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再和同伴或者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共识,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

第五步,自我评价。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发展了智能、挖掘了创新潜能,真正实现了有价值的学习。

三、探究性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及分析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片段

【第一步,创设情境】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有关知识。

(2)我们二年级就已经学习了角,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第二步,思考讨论】

1. 教师巧设陷阱,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了解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1)既然角是有大小的,看一看,比比这两个角谁大?(课件出示∠1和∠2)

(2)这两个角呢?(出示∠3和∠4)

(3)你们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呢?

(4)现在老师增加条件,再请大家观察比较,到底哪个大些呢?

(5)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块儿,∠3小,∠4大。)

(6)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7)两个小角到底是不是一样大呢?

2. 小结

老师给的小角的标准不一样,导致了我们判断的错误,看来要想准确地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就要用统一标准的角来度量。

【第三步,实践探究】

1. 认识1°的角

(1)到底这统一标准的角是多大合适呢?课件出示资料(配音):几百年前,人们发现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轨迹是近似的椭圆形。但是当时的天文科学不发达,人们认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不是现在的365天,而是360天,所以他们把圆周平均分成了360份,定义其中的1份所对的圆心角为1度,这个度就是我们用来计量角的单位。

(2)(板书:度)用°表示,1度我们可以简写为1°,读作1度。

2. 认识几度的角,体验简化量角器的必要

(1)这是1°的角,整个圆有多少个这样的1°呢?(360个)半圆呢?(180个)估一估这是几度的角呢?(5°)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呢?

(2)(课件演示) 请你们数一数这是几度的角呢?(出示一个22°的角)有什么感觉?

3. 体验在简化的量角器上标上数字的必要性

(1)为了使量角器简约和美观,我们把它简化一下。(课件出示简化的量角器)现在清楚多了吧!你们知道这个角几度?(课件闪烁10°的角)这个角是几呢?(课件闪烁5°的角)再来看这个角是多少度?

(2)(课件出示55°的角),从哪里数起?我们一起用手来演示一下。这个角又是多少度?(课件出示125°的角)每个角我们都要数了以后才能知道它的大小,怎么样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大小来?

【第四步,意义构建】

1. 完善量角器的建构

怎样很快读出角的度数吗?(课件出示一个开口向右50°的角)这个角呢?(课件出示一个开口向左的30°的角)

(1)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30°能从这圈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吗?如果能想个办法读出来那该多好啊!

(2)这就是我们现在专门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

2. 介绍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在这个量角器上,所有小角顶点集中的这一点我们把它叫作量角器的中心,这圈刻度叫内圈刻度,这一圈叫做外圈刻度。同学们找找看,内圈的0°在哪里,外圈的0°呢?0度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

3. 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4. 使用量角器,掌握测量方法

(1)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到底该读哪圈刻度,你会读了吗?请同学们拿出题卡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2)请同学们用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量角。

【第五步,自我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啊?学会了量角的大小有什么用呢?在哪些方面可以用到?

(二)案例评析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重点内容。《角的度量》作为一节典型的“技能课”,传统教学大多数教师采用“讲解示范—模仿操作—强化练习”的程序进行教学活动,导致效果不佳,而采用上述探究性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案例较好地体现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理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实践探究、意义构建等环节中得到了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协作探究等环节中得到了较突出的体现。本案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巧用多媒体课件,设置陷阱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用观察法比较∠1和∠2的大小,再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用重叠法证明确实是∠2大,∠3和∠4是差别不大的两个角,学生用观察法不太好比较,这时教师适时增加条件,设置陷阱,从而引出要想正确地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就要用统一标准的角来度量,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旨在让学生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2. 巧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成为知识和工具的发明者

教师通过动态建构来引导学生进行对量角器的再创造,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在建构工具的同时建构方法。教师把学生提升为了知识和工具的发明者,重点让学生经历量角器的创造过程,分成六步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创造。第一步,让学生了解角的单位产生的过程。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清楚地看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定义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为1度的过程。同时通过课件闪烁不同位置的1°角,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1°角的表象。第二步,让学生体验简化量角器的必要。有了数5°角的经验,再让学生数一个21°的角,学生答案不一,原因可能是线太多,密密麻麻数起来不方便,从而想到有必要简化一下。第三步,让学生在高度简约化的量角器上找角,初步体会量角器就是单位小角的集合,所有小角的顶点都集中在一点。继续让学生形成5°和10°角的表象。第四步,通过让学生数一个55°和一个125°的角,学生体验到数的麻烦,从而想到标上数字,量角器也在进一步完善。第五步,一个反向30°角的出现,让学生发现不能从现有的工具上直接读出刻度。专门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就被学生创造出来了。第六步,利用多媒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介绍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3. 巧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形成技能

角的度量属于操作技能知识,也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的知识。学生在清楚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教师再通过一个读角和猜角的练习,继续帮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量角的表象。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操作的要领和方法,提高了量角的技能水平,而且有效帮助学生积累了活动经验,形成技能 。

4. 巧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量角的例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体会数学的价值,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提升。

探究性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论,理解现代教学理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探究性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既能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也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 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01,(8):27.

[2]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啤酒酵母的平板划线分离》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类信息化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信息化课堂体验, 创新型教学应用
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方式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