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精神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2016-09-30 23:30张晶丽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熏陶感悟音乐教育

张晶丽

[摘 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探究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潜移默化,因势利导,以春风化雨般的方式感染学生,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基。

[关键词]音乐教育 人文精神 渗透 感悟 熏陶 沉浸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59

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课程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当前的音乐课程存在着较多的教学问题,如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能否学会唱歌曲、你一句我一句跟唱的填鸭式教学等,忽视了歌曲本身蕴含的人文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师,该如何改变现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下面,笔者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谈谈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熏陶——教师用爱感染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自身就得具备扎实的人文素养,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从本质角度而言,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你的心中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没有丝毫成效。”的确,积极、有爱的教师,他的课堂也必然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另外,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更喜欢具有人文内涵的音乐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学生对艺术的感悟更为深刻,情感更丰富。

很多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就会向学生强调课堂纪律,认为只有给学生一颗定心丸,之后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进行,但是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用音乐语言与学生打招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于无形中加强了课堂的纪律。

例如,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将《两只老虎》的童谣进行改编,变成《我的名字》,对学生唱道:“同学们好,同学们好,大家好,大家好,欢迎你们来这,和我一起上课,欢迎你,欢迎你。”这样的导入方式充满趣味性,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实践证明,教师以爱心浇灌学生,用宽容对待学生,必然会感动学生,使音乐课堂闪现出美丽的人文精神火花。

二、沉浸——创建课堂人文环境

营造和谐的课堂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前提。教师不仅要与学生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要努力挖掘课本中隐含的人文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沉浸其中,并从中得到启发。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生命意识被唤醒,促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成为真正学习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从目前来看,音乐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安排的,比如“可爱的小动物”“童年趣味”等,教师就要根据相关的主题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进行愉快地学习。例如,我在教学《火车开了》这一课内容时,为学生设计了坐火车去全国各地旅游的情境。首先为学生介绍祖国河山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情境展开过程中适当穿插节奏训练、改编歌词等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渗透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仅掌握了音乐知识与技能,情感得到了熏陶,而且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另外,教师还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人文感受。

三、感悟——寓人文性于音乐活动中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仅从表面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了,教育的真谛也就得不到体现。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运用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让他们通过感悟形成人文精神。

例如,我在教学《可爱的动物》这一课内容时,先引导学生通过唱歌来寻找小绵羊,找到小绵羊之后再一起欢乐地合唱。从学生的表情和歌声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将小绵羊看是自己的好朋友。接着,我引导学生将其他动物从森林中找出来,并提问他们:“如果你找不到动物朋友,你会怎么办呢?”“如果有人想伤害你的动物朋友,你会怎么做呢?”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提出了“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这样的人文知识。很显然,这个人文主题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潜移默化,因势利导,以春风化雨般的方式感染学生,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基。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熏陶感悟音乐教育
用艺术熏陶家风
如此熏陶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