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话中的程度副词“蛮是”初探

2016-09-29 06:47刘宋妮
现代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法化

摘 要:本文对资阳话中的“蛮是”一词进行了考察,认为其形成与南方方言中常用的程度副词“蛮”以及“是”的词内虚化有关,通过对比与“蛮是”的组成成分相似的“很是”的形成,认为“很是”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蛮是”。“蛮是”在资阳话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绝对程度副词,在句法上只能作附接语,通过对比普通话中的“很”与资阳话中的“很”,发现资阳话中的“蛮是”程度义高于资阳话中的“很”,而资阳话里的“蛮是”与“很”都与普通话中的“很”的用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因此判断资阳话的程度副词系统不同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系统。

关键词:“蛮是” “很是” 语法化 “很” 程度副词

一、引言

资阳话里的“蛮是”([m?n24][si33])极具地方特色,是表示“非常、很”等程度较高的程度副词,仅在四川省资阳市地区使用,1993年出版的《资阳县志》将“蛮是多”解释为“很多”。现在资阳人大多根据发音写作“蛮斯”,而资阳话的语音特点是平翘舌不分,把“是”说成“斯”是说得通的。本文根据目前官方写法以及可能的历史来源写作“蛮是”。

二、“蛮是”的形成

本文认为,“蛮是”是由南方方言中程度义高的程度副词“蛮”与“是”的词内虚化而来。

“蛮”是南方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普通话里也用这个程度副词。“蛮”作为南方方言的程度副词,和其他程度副词相似,修饰形容词和部分动词,并且常常需要在修饰成分后加上“的”起到补足音节的作用。“蛮”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高低不同的程度义。

程度义较低的“蛮”后通常是褒义的谓词性短语。一般出现在被征求意见表示委婉的回答方式中。如:

(1)A:你觉得我今天穿得漂亮吗?

B:蛮漂亮的。

(2)A:这道菜做得怎么样?

B:蛮好的。

程度义较高的“蛮”比较接近普通话里的“很”,修饰的谓词性短语可以是褒义、中性或贬义词。

(3)在《三国演义》中即使是对其偏心,但作者是否具有别的意图,所以才有这一段不公平的策略描写呢?我倒是蛮想知道的。(《中国武将列传》)

(4)这些老人家,现在都还活着——所以这些故事我蛮想拍的。(《杨澜访谈录》)

南方方言里的程度义较高的“蛮”和资阳话中的“蛮是”表达的程度义相似。但在资阳话中不常单独使用程度义高的“蛮”。

“副词+是”的情况在普通话中比较普遍。张谊生(2003)描绘了两条“副词+是”的形成路径:一是有些副词和焦点标记“是”由于经常共现,逐渐趋向凝固,随着内部分界的消失,词义也渐趋融合,终于成了一个复合式副词,比如“实是”“只是”。另一条路径是有些副词在修饰系动词“是”的过程中,就已形成了定型的搭配,此后又与焦点标记“是”进一步结合,从而走上了凝固、融合之路。比如“直是”“正是”。然而这两条途径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可谓殊途同归。“蛮是”的历史演变无法考察,但现代汉语中有“很是”的用法。

普通话中的“很是”和资阳话中的“蛮是”有诸多不同,譬如:“很是”不能修饰单音节形容词,而“蛮是”没有这种限制。

(5)*他很是凶地要喊我拿零钱。

(6)他蛮是凶地喊我拿零钱。

“很是”与“蛮是”最大的差别是“蛮是”不能修饰名词,但“很是”可以修饰部分名词。

(7)*心中都安静了一些,像吃下一丸定神的药似的,虽然灵不灵蛮是问题,但总得有点信心。

(8)心中都安静了一些,像吃下一丸定神的药似的,虽然灵不灵很是问题,但总得有点信心。

“蛮是”与“很是”也有很多的相似点,都能修饰双音节形容词,都能修饰带有心理偏向的动词短语,而且否定形式均是“很是/蛮是+不”。

(9)这个少年一身陆军装束,很是/蛮是华丽。

(10)出了这种事,老子真的很是/蛮是想打你一顿。

(11)老人的儿孙不够孝顺,生活很是/蛮是不容易。

“很是”是程度副词“很”加上“是”,“蛮是”可以看作南方方言中程度义高的程度副词“蛮”加上“是”,两者的语法化路径应该有相似之处。

根据董秀芳(2004)、张谊生(2000、2003),“很是”凝固成一个词时,最初中心在“是”上,“是”是判断动词,所以在“很是”后加名词,形成“很是问题”的用法。后来在频繁使用过程中,语义重心前移到副词“很”上,“是”虚化成协调音节的成分,所以“很是”又修饰大量谓词性成分。资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蛮是”应当也是这样的形成过程,但“是”成为“蛮是”的词内成分虚化程度比“很是”的“是”更高,在语义上与前面的程度义高的“蛮”融为一体,几乎成为一个单纯词,所以不能修饰名词。

我们常用“删除”或“省略”的方法来判断一个词的语法化程度。普通话里,如果删除“很是”的“是”,剩下的“很”仍然能够修饰原来的谓词性成分。例如:

很是满意/很满意

很是不一样/很不一样

但在资阳话里,如果去掉“蛮是”的“是”即只剩“蛮”来修饰谓词性成分则顶多可以被理解,但绝不常用。例如:

蛮是舒服/?蛮舒服

蛮是出彩/*蛮出彩

蛮是不安逸/*蛮不安逸

用“删除”“省略”的语法手段可以看出,就整个词而言,普通话的“很是”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资阳话的“蛮是”。总体来说,“很是”后可以加有限的名词,“蛮是”不修饰任何名词,因此“是”这个字在“蛮是”这个词的词内虚化程度高于“很是”的“是”。就整个词而言,“很是”可以去掉“是”来修饰谓词性成分,资阳话里的“蛮是”却不能去掉“是”,“很是”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蛮是”。

三、“蛮是”的分布

(一)“蛮是”的句法位置

副词都能作状语,副词作状语时一般放在主语后面。①程度副词“蛮是”也是如此。首先“蛮是”可以出现在形容词前构成“蛮是+A”结构,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大都是具有评价义的性质形容词。包括“酸、甜、苦、辣、伟岸、卑劣、安全、危险”等。

(12)这个老师抽人回答问题,一次要点五六个人上讲台去写,黑板上挤一趴趴,蛮是壮观。

(13)我出来之后还在建南桥看到条蛮是活泼的狗。

不定量形容词“多/少”,表示评价,也能进入此结构。

(14)你说你哦,一个大男生,每次抱物理优化你都抱蛮是少,很多时候抱的比我都少。

“蛮是”出现在动词前有两种情况。分别是“蛮是”在单个动词前以及“蛮是”在一些动词短语前。出现在“蛮是”后的单个动词仅限于一部分表示情绪、态度、理解、评价或状态的动词,从词汇意义上看,是具有心理偏向性的动词。

(15)小王走到洞口一看,黑咕隆咚的,于是心头蛮是害怕。

进入“蛮是+V+N”结构的动词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及物动词以及表示存现的动词“有”。

(16)他蛮是佩服张老师的分析能力。

(17)他表现得蛮是有能力,其实大家都晓得他是装的。

“蛮是”修饰的动宾短语中的宾语为名词或定中短语,如果拿走定中短语的定语,动词不能直接和名词组合,例如“蛮是佩服张老师的分析能力”,不能说成“蛮是佩服分析能力”。

进入“蛮是+V1+V2”结构里的“V1”一般是能愿动词“想”,“V2”是动作动词。

(18)憋了两天了,他蛮是想跑步。

进入“蛮是+V1+V2+N”结构里的“V1”是心理动词,“V2”是及物的动作动词。

(19)上高中的时候,你蛮是喜欢吃酱肉包。

也有“蛮是+V+C”结构,“C”是补充说明动词的补语。

(20)隔壁的王阿姨蛮是看得开,一直在说没关系。

(21)我在家乐福花5块钱买了4个柠檬,蛮是划得来。

(二)“蛮是”结构的否定形式

否定副词“不”只能放在“蛮是”后,一共有三种情况:“蛮是+不+A/V”“蛮是+V+不”“蛮是+莫得/没有+N”。

“蛮是+不+A”中的“A”多是具有评述意义的双音节褒义词。“蛮是”修饰的是“不+A”,说明“不+A”整体的程度高。

(22)我吃了蒋师傅的兔头,现在觉得肠胃蛮是不舒服。

极少数单音节褒义词也能进入这个结构。

(23)那个女的脚踏两条船弄得他蛮是不爽。

本身带贬义或消极意义的双音节词不能用这种格式。

(24)*那个人蛮是不小气。

“蛮是+不+V”中“V”一般是积极的心理动词或能愿动词。

(25)爸爸真的蛮是不理解我。

(26)我当时蛮是不想帮他。

“蛮是+V+不”适用于“蛮是”后面带“得”字的动补结构,改成否定结构就要把“得”改成“不”。

蛮是看得开—蛮是看不开

蛮是划得来—蛮是划不来

“蛮是+莫得/没有+N”中的存现动词“有”在“蛮是”后要改成否定式的结构。

(27)李老师在学校头蛮是有地位。——李老师在学校有蛮是莫得地位。

另外,“蛮是”后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可以重复使用。叠用使程度加深,一般用两次。

(28)一想到要开学我就莫名地烦躁,烦得我瞌睡都睡不安逸,烦,真的蛮是蛮是烦。

(29)他蛮是蛮是不能吃苦,你还是把他开除嘛。

(三)“蛮是”的句法功能

“蛮是”这个词在资阳方言中是程度副词,只能作附接语,修饰谓词性成分。不同于同样是程度副词的“很”,“蛮是”还能够作补语。“蛮是”加谓词性结构在句法上能承担许多功能。例如:

作谓语:资阳的女娃儿蛮是乖!

作补语:那天他花钱花得蛮是爽快!

作定语:你家头开了朵蛮是漂亮的花。

作状语:他蛮是高兴地回家了。

单独成句,多为感叹句:蛮是爽!蛮是安逸哦!

(四)“蛮是”的独特地位

“蛮是”在资阳话里是表示程度义高的程度副词,然而资阳中也有程度副词“很”,它同样可以用在谓词性短语前面,表示程度较高,二者的语义区别在于“蛮是”的程度义高于“很”,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非常”“特别”相似,但在资阳话里,“非常”和“特别”是书面语,口语里极少用。另外,资阳方言中的“很”在表示程度时,有许多用法不同于“蛮是”,也不同于普通话中的“很”的用法。

资阳方言中的“很”与普通话的“很”一样,可以用在“得”后作补语,这种用法不属于程度副词,“蛮是”没有这个用法。

(30)新开的国色天香热闹得很。

资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很”有“很有点儿/很有点子/很好好+谓词性短语”的用法,其中的“很有点儿/很有点子/很好好”都可以换成“蛮是”,仍然表示程度高。这是普通话中的“很”没有的用法,另外,资阳方言中的“蛮是”也不能加上“有点儿/有点子/好好”来修饰谓词性短语。

(31)今天他表现得很有点儿勇敢。

(32)今天他表现得蛮是勇敢。

(33)*今天他表现得蛮是有点儿/蛮是有点子/蛮是好好勇敢。

所以资阳方言中的“很”与“蛮是”和普通话中的“很”有相同也有不同。它们在各自的语言系统里所在的位置不同,通过比较得出图1:

图1说明了“很”“蛮是”“非常”分别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地位。资阳方言中“蛮是”的程度义与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非常”相似,高于资阳话和普通话里的“很”;资阳话“蛮是”和“很”在用法上与普通话中的“很”有重叠,但资阳方言里的“很”又有普通话里的“很”没有的用法。因此,资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蛮是”有其独特的地位。

四、结语

资阳话的程度副词“蛮是”是一个程度义很高的程度副词,它作附接语能够修饰有条件的一些谓词性短语,其否定形式是在“蛮是”后加否定副词“不”,并且能够叠用来加深程度。

“蛮是”的形成可以看作程度义高的副词“蛮”加上“是”的语法化过程,相对于以同样语法化方式形成的“很是”来说,“蛮是”的“是”的词内虚化程度很高,“蛮是”已然成为一个单纯词,但因为“很是”的“是”在修饰谓词性成分时可以去掉“是”,所以程度副词“很是”比“蛮是”的语法化程度更高。

通过将资阳话中的“蛮是”分别与普通话和资阳话中的“很”进行对比,可以知道“蛮是”在资阳话系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并且在口语中找不到可以替代的词。

注释:

①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参考文献:

[1]陈丽丽,支庆玲.说“很是”[J].语文学刊,2011,(3):71-98.

[2]张薇.南京方言程度副词“蛮”[J].语文学刊,2011,(22):39-40.

[3]林晔.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副词关系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76-78.

[4]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1):35-94.

[5]刁晏斌.试论“程度副词+一般动词”形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7,(1):62-71.

[6]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刘晓梅.来自粤方言的超量级程度副词“太过”[J].中国语文,2007,(5):417-418.

[8]干红梅.浅析四川话中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41-144.

[9]张谊生.“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J].语言科学,2003,(3):34-49.

[10]李茹.释“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7-69.

[11]陆俭明.“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语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2):33-45.

[12]马真.程度副词在表示程度比较的句式中的分布情况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1988,(2):81-86.

[13]杨德峰.“程度副词+谓词性成分”带“的”问题试探[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1):46-52.

[14]汪国胜.大冶方言的程度副词“闷”[J].方言,1992,(2):149-150.

[1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31-132.

[16]曾芳,宋艳旭.“很是”考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7):175-177.

[17]张和友,邓思颖.词法性还是句法性:论“X是”的接口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2012,(3):338-346.

[18]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19]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1):3-15.

[20]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21]张一舟,张清源,邓英树.成都方言语法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

[22]周小兵.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J].中国语文,1995,(2):100-104.

[23]朱璇.句容话程度副词“蛮”的语义特征、分类及量级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4):68-70.

(刘宋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