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漩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经济·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监督博弈与制度集成化嵌入
杜威漩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中,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博弈分析结果表明,监督机构的监管成本C和渎职成本D、施工单位的处罚成本F和机会主义行为收益K对双方的策略选择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提高D和F、降低C和K均会提高(长期或短期)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概率,但对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概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不相同。要提高施工单位实施质量管理及监督机构进行持续监管的积极性,就要实施制度集成化嵌入。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监督机构;施工单位;监督博弈;制度集成化嵌入
近年来,随着国家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下简称“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小农水项目工程不断增多。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小农水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项目建设质量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山西临县耗资4.7亿灌溉工程成摆设”a见网页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04-07/7187665.shtml.“‘合格’工程成摆设”b见网页http://news.cntv.cn/2015/05/24/VIDE1432468928627788.shtml.“‘生锈’的机井”c见网页http://jingji.cntv.cn/2015/04/08/VIDE1428504481876486.shtml.“中看不中用的‘小农水’”d见网页http://www.sdq365.com.cn/spzx/mtzl/gkgkk/2014/02/25/11010134126.html.“山东商河水利项目投资数千万未经使用即告报废”e见网页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0/14/c_127094178.htm.等案例无不凸显小农水项目建设中的质量问题。更有甚者,以上案例中有些“干涸了民心”的摆设工程验收时却被评为优秀,这种怪相更加凸显了小农水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监督问题。如何强化监督效果以提高小农水项目建设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已有文献资料可知,小农水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农水投资方面,包括小农水投资影响因素、小农水投入机制、小农水投融资模式等[1-7],而弱于小农水项目建设质量监督方面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政府投资的小农水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博弈论视角研究其建设施工过程中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制度集成化嵌入,强化监督效果、提升小农水项目建设质量的对策。
(一)博弈方假设
博弈方是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结果的个人或组织。[8]5本模型中的博弈方分别为政府授权的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与小农水项目建设施工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依照国发[2000]20号文件、水建管[2001]74号文件、《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及小农水建设重点县的普遍做法,小农水建设施工中的监督关系可概括如下:(1)项目法人(由本级政府批准成立)委托施工单位依据项目设计文件、施工契约、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及建设法规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对项目质量负责(参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第31条),施工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质量责任(《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第33条)。(2)监督机构运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以抽查方式为主对小农水项目建设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二)策略集假设
1. 施工单位的策略选择为“实施质量管理”和“不实施质量管理”。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意味着小农水项目建设能够实现质量达标、顺利完成;施工单位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意味着小农水项目建设存在质量问题,质量达标难以实现。
2. 监督机构的策略选择为“监管”和“不监管”。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意味着施工单位不实施质量管理以及由此导致的项目建设质量问题会被发现,监督机构要督促施工单位实施质量管理以使项目建设质量达标,并对施工单位进行经济处罚;监督机构选择“不监管”策略,意味着施工单位不实施质量管理及由此导致的项目建设质量问题不会被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小农水项目也会被验收通过。
(三)成本和收益(或利润)假设
1. 监督机构的成本和收益。包括:监管成本——监督机构因实施“监管”策略而发生的成本(C,C>0);渎职成本——在施工单位不实施质量管理的情况下监督机构仍实施“不监管”策略而受到的损失,如来自政府的责罚或处罚等(D,D>0);监管收益——监督机构因实施“监管”策略而实现的收益,为简化起见,本文模型中假设监督机构的收益仅为其对施工单位的罚金收入(F,F>0),监督机构实施“监管”策略所实现的行政绩效收益未计入收益之内。
2. 施工单位成本和收益(或利润)。包括:处罚成本——施工单位因不实施质量管理而支付给监督机构的罚金(F);机会主义行为收益——施工单位因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而节省的质量管理成本和其他方面的成本,如偷工减料节省的成本等(K,K>0);施工单位利润——施工单位实施质量管理情况下所获利润(π)和施工单位不实施质量管理且未被监管情况下所获利润(π+K)。
(四)得益假设
得益指对应于每一组策略组合下的各博弈方所得或所失的结果[8]5,本模型中分别以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各自的净收益(或利润)作为其得益,具体包括四种情况:(1)监督机构监管,施工单位实施质量管理;(2)监督机构监管,施工单位不实施质量管理;(3)监督机构不监管,施工单位实施质量管理;(4)监督机构不监管,施工单位不实施质量管理。监督机构和施工单位在各个情况下的得益情况如表1的得益矩阵所示:
表1 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纯策略监督博弈
(一)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纯策略纳什均衡
首先,在监督机构进行监管的情况下,由于π>π-F,表明施工单位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得益小于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得益,作为理性经济人,施工单位此种情况下会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由此可见,施工单位的处罚成本F会对施工单位的策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在监督机构不进行监管的情况下,由于π+K>π,即施工单位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得益大于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得益,施工单位此种情况下会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此时监督机构也会因其不监管的渎职行为而遭受一定损失,即渎职成本D。由此可见,在施工单位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情况下,监督机构选择“不监管”策略对施工单位有利而对自己不利。
再次,在施工单位实施质量管理的情况下,由于-C<0,即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的得益小于其选择“不监管”策略的得益,监督机构此种情况下会选择“不监管”策略。
最后,在施工单位不实施质量管理的情况下,(1)若F-C<-D,即F<C-D,监督机构的占优策略为“不监管”,此时施工单位的策略选择必然是“不实施质量管理”。此种情况下的纳什均衡为(不监管,不实施质量管理)。(2)若F-C>-D,即F>C-D,则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因为:若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施工单位就会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若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监督机构就会选择“不监管”策略;若监督机构选择“不监管”策略,施工单位就会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若施工单位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监管机构就会选择“监管”策略。
(二)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在F-C>-D即F>C-D亦即0<C<D+F的情况下,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假设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均以一定概率进行策略选择:监督机构以概率q选择“监管”策略,以概率1-q选择“不监管”策略;施工单位以概率p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以概率1-p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则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如表2所示。为方便分析,在模型中用E表示监督机构的期望得益,用e表示施工单位的期望得益。
表2 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混合策略监督博弈
一方面,确定施工单位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给定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概率p,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的期望得益为E1:E1=p(-C)+(1-p)(F-C)=-pF+(F-C);监督机构选择“不监管”策略的期望得益为E2:E2=(1-p)(-D)=-(1-p)D。令E1=E2可得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纳什均衡解:p*=1-C/(D+F)。这表明: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概率与监督机构的监管成本C、渎职成本D及施工单位的处罚成本F有关。当施工单位以p>1-C/(D+F)的概率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时,监督机构的策略选择为“不监管”;当施工单位以p<1-C/(D+F)的概率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时,监督机构的策略选择为“监管”(见图1)。
另一方面,确定监督机构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给定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的概率q,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期望得益为e1:e1=qπ+(1-q)π=π。施工单位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期望得益为e2:e2=q(π-F)+(1-q)(π+K)=-q(F+K)+(π+K)。令e1=e2可得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的纳什均衡解:q*=1/(1+F/K)。这表明: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的概率与施工单位的处罚成本F及其机会主义行为收益K有关。当监督机构以q>1/(1+ F/K)的概率选择“监管”策略时,施工单位的策略选择为“实施质量管理”;当监督机构以q<1/(1+ F/K)的概率选择“监管”策略时,施工单位的策略选择为“不实施质量管理”(见图2)。
图1 施工单位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图2 监督机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由p*=1-C/(D+F)和q*=1/(1+F/K)可知,p*和q*的影响因素为C、D、F、K。
图3 C降至C'时施工单位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图4 D降至D'时施工单位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图5 F增至F'时施工单位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图6 F增至F'时监督机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图7 K降至K'时监督机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一)制度集成化嵌入的必要性
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监督机构的监管成本C和渎职成本D、施工单位的处罚成本F及其机会主义行为收益K对双方的策略选择均会产生重要影响。(1)从降低监督机构监管成本及加大对监督机构渎职行为处罚力度(C减小和D增大)所产生的效应看,C减小和D增大只会在短期内提高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的概率,从长期来看并无助于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概率的提高,而只是使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概率提高。(2)从加大对施工单位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处罚力度(F增大和K减小)所产生的效应看,F增大在提高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概率的同时导致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的概率下降,亦即F增大在长期中会导致监督机构更多地选择“不监管”这一偷懒策略;K减小短期内会提高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概率,但其长期效应只是降低监督机构实施“监管”策略的概率而非提高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概率。
基于以上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尽管从长期来看降低C和提高D并无助于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概率的提高,但却使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概率提高。因此,有必要在实施降低C和提高D的制度的同时实施对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的制度以使其保持持续监督的积极性。从长期来看,加大对施工单位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处罚力度(F增大和K减小),会在提高施工单位选择“实施质量管理”策略概率的同时导致监督机构选择“监管”策略的概率下降。因此,在实施加大对施工单位选择“不实施质量管理”策略处罚力度制度的同时,同样有必要实施对监督机构的监督制度以促使其保持持续监督的积极性。
从上述结论可进一步做出以下推论:要提高对施工单位持续选择 “实施质量管理”策略的积极性,仅靠实施监督机构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的制度是不够的,需要多项制度的集成化嵌入(即通过制度建构及实施来对主体行为选择施加影响[9])。
(二)制度集成化嵌入的路径
首先,构建和实施降低C和提高D的制度。(1)明确监督机构的监管职能、完善其监督手段使其能够精准监督、高效监督以降低其监督成本C。应明确赋予监督机构以下三方面的日常监督职能:事前监督职能——项目施工前复核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资质并制定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等;事中监督职能——项目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动态、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监督检查,对项目建设质量(如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工程实体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公示监督检查的结果;事后监督职能——参与项目验收,核定项目质量等级,完成和提交项目施工质量评定报告等。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机构的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机构的监管成本。例如,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法规及业务信息数据库系统以使监管有理有据,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机构与施工单位的数据联网系统及监督机构对施工单位的信息监控系统从而为监管机构打造实施监管的信息平台。(2)建构和实施针对监督机构的最严厉的项目建设质量问责制。明确监督机构的职权及违规责任,特别是其对施工单位因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质量问题应承担的连带责任;尽快建立对监管机构的公益性行政诉讼制度;建立健全对监督机构的信用记录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其次,构建和实施提高F和降低K的制度。(1)对于长期不实施质量管理并因此而造成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要进行严厉惩罚,不仅要提高罚金F的额度,同时还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甚至刑事责任,并以此抑制施工单位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相应降低其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K。(2)对于长期实施质量管理、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政府要从减免税政策优惠、声誉支持等方面予以更高的奖励(理论上奖励额度应大于K),以此降低实施质量管理、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的经营成本,提高其经营收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该奖励制度的示范效应有效引导施工单位自觉弱化其机会主义行为。
最后,构建和实施对监督机构实施监督的制度。基本构想是:构建由农民及新闻媒体等参与的对监督机构的长期监督制度。就农民监督而言,农民是小农水的需求主体、使用主体和受益主体,从而也应是小农水项目质量最重要的和最终极的评价主体,因此应赋予农民有关小农水项目建设情况充分的知情权、话语权和在小农水项目质量监督中的参与权,唯此才能充分发挥农民熟悉农业生产、农田水利的优势,使小农水项目建设中的监督活动真正具有客观性、有效性和长效性(与农民群体的长期存在性相联系)。就新闻媒体监督而言,由于目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往往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因此对小农水建设项目质量问题的监管同时还应充分借助新闻媒体所具有的监督迅速、不受地域限制、影响广泛等优势,以提升监管活动的及时性和长效性(与新闻媒体的长期存在性相联系)。
[1] 刘力,谭向勇.粮食主产区县乡政府及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意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2):32-36,54.
[2] 张淑欣.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36.
[3] 吴文庆,王立勇.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1,(11):36-38.
[4] 吕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基于政府层级差异[J].改革,2012,(3):59-65.
[5] 何平均,李明贤.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支持的长效机制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3):88-92.
[6] 俞雅乖.“一主多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系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6):55-60.
[7] 甘琳,张仕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融资模式偏好[J].改革,2009,(7):125-130.
[8]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5.
[9] 杜威漩.论农地流转的非正式制度嵌入性[J].求实,2012,(5):89-92.
(责任编辑王 珑)
On Supervision Game of Constructing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and the Embeddedness of Integrated Systems
DU Wei-xuan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Luoyang,471023,China)
The game analysis of the supervision game between 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shows that the regulatory cost C and malpractice cost D of 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the penalty cost F and opportunism behavior benefit K of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rategy choice of 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increasing the D and F,reducing C and K will increase (long-term or short-term)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hooses the strategy tha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is implemented",but have an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 chooses the"supervision"strategy in the direction and degree.The embeddedness of the integrated institution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that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implements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 implements continuous supervis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the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the supervision game;the embeddedness of the integrated institutions
F323.213
A
2095-2082(2016)03-0001-07
2016-04-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Y0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304707)
杜威漩(1965—),男,河南伊川人,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