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们的“最后一课”

2016-09-28 15:33李人山
求学·素材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毕业典礼食堂毕业生

李人山

【热用立意】作秀/改进/行动

【素材现背】停留于口头的鞠躬道歉,显然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是一场作秀——反正毕业生要走了,做一下姿态而已。所以,对于校长们上的“最后一课”,我们先不要急着感动,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学校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责任人的无动于衷。

在安庆师范大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闵永新将大学里同学曾经吐槽的问题一一道出:“图书馆的座位少,一座难求;菱湖校区的住宿差,过于拥挤;双龙湖畔的小道泥泞,雨天难行;食堂的饭菜凉,不那么可口……”说完后,他走到台前,面向在场的毕业生,弯下腰,深深鞠了一躬。其真诚之举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随后这件事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

2016年,在毕业典礼上,向毕业生鞠躬道歉的,除了安庆师范大学校长,还有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我也深知,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说,让同学们年年酷暑‘无处可乘凉,‘进寝室、桑拿房,汗湿裳、床板烫,毕业前还在呼吁‘装空调,贾校长……我代表学校真诚地向你们说声抱歉。”也有山东大学校长张荣:“作为校长,我感到亏欠你们很多……”并就食堂、宿舍条件等问题,郑重地向学生鞠躬道歉。一时间,校长鞠躬道歉似乎成了毕业典礼上理所当然的“最后一课”。

这样的“最后一课”,体现出校长难能可贵的亲民风格,比起那些满口“假大空”的校长,这些校长无疑更接地气,更受毕业生们的由衷欢迎。事实上,几乎每一所高校,其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存在一定的滞后,其后勤保障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其教育、教学风气也会存在某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在广大毕业生面前,校长承认自身的滞后、不足与问题,是勇于正视自己的表现,比掩盖问题、讳疾忌医无疑要高明得多。

不过,在鞠躬道歉、正视问题之后,校长更要致力于改进问题。道歉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彻底解决大学里存在的这些“不美好”。拿高校食堂饭菜来说,“味同嚼蜡”“食之难以下咽”之类的吐槽,想必不少学生说过,甚至常有高校食堂吃出蟑螂、死老鼠等恶心物的新闻曝光。加强食材质量把关,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禁止把食堂承包给私人或公司等,显然是高校必做的功课。

若不能很好地改进问题,校长当着广大毕业生的面鞠躬道歉,说再多朴实的话語,又有何用?

把书“翻译”成动画版,在网络平台和手机客户端同步推送……最近,《习近平用典》政论微视频第一季正式上线播出,吸引了众多网友点击观看与分享评论。

微视频每集不到4分钟,以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叙事来介绍典故出处和解读现实意义,这让很多观众感慨,“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用微视频传递治理理念,弘扬传统文化,这样的形式可谓“既有意义,也有意思”。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精神富矿。其中的治理思想,也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养分,被运用于治理现代化的当代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擅长“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形成了自身独具魅力的风格。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可以用更鲜活的形态、更贴近的形式来表达思想,传递价值。

“观众叫好,才是真的好!”正如一位动画设计专业人士所言,优质的文化内容从不缺乏市场。相声演员讲究寓教于乐,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文化产品:想影响人,先得吸引人。像《习近平用典》这样的政论微视频,正是希望以轻松的形式,让总书记引用过的典故、阐释过的道理“入脑入心”。

目前,我们仍有不少文化产品,重说教灌输,轻互动沟通,让人不想看、不爱听,自然也难以取得效果。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主流价值找到传播载体和沟通符号,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我们要让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那些能滋养心灵、充实精神的主流价值传出去,在与时代、与社会的对接中,实现与人心的对话。

女主人留下阳台的灯光,给楼下两个吃夜宵的清洁工“借亮”。这个不到1分钟的电视公益广告《一盏灯》,曾感动无数人。再简单不过的剧情,为何如此温暖人心?最关键的还是这则广告找到了文化产品、社会价值和观众感受的契合点。我们只有发现更多这样的契合点,找到合适的表达出口,才有可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才能走近个人、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毕业典礼食堂毕业生
大学为2020届毕业生补办毕业典礼
蜘蛛侠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毕业典礼虚位以待”为何让人感动
“虚位以待”的毕业典礼同样令人感动
肉,回锅里了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谁更恐怖等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高校食堂的奇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