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窠
褚宏生被称为“海派旗袍活字典”,京剧大师程砚秋这样评价他:“ 褚宏生这辈子就是为做旗袍而来的。”
16岁的褚宏生被爸妈送进裁缝店,因为父母认为那里是一个“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好去处。那时褚宏生还没意识到:做一件旗袍,要吃那么多的苦。
一件旗袍,要量衣长、袖长、前腰、后腰等26个尺寸,只制作一个小小的盘扣,就要花3个小时,从斜襟一路缝下来,要半天工夫,裙摆重重复复滚三道边,工艺繁复。讲究的人家,每个月份都会变换盘扣的形状,一年12变。
做學徒时,褚宏生把缝纫、盘扣、量体、打样统统都学了,他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学了6年。褚宏生的师父朱汉章看出他是个好苗子,更是“逼”他把基本功打扎实。因为常年做工,褚宏生的手上满是针痕和老茧。出师后,他的好手艺把他送到了很多名人的家中——做过几件长衫之后,他成了杜月笙家的常客;给王光美做了件旗袍,许多外使夫人都慕名而来。
接触到权势,很多人会选择抓住机会往上爬,但褚宏生没有,他一辈子给别人打工,连自己的店都没开。相较于钱,他更看中精益求精的手艺。巩俐曾找他做旗袍,人不能到,助理拿了张照片过来。不能量尺寸,错一点,整件旗袍就可能气质尽失,这对裁缝是个很大的挑战。但褚宏生拿起照片,细作端详,再根据巩俐的气质,愣是做出了一件让她满意的旗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缝纫机代替手工,旗袍制作开始量产,但褚宏生一直要求自己和徒弟坚持手工制作:“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邦邦的,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在80岁高龄,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再次出山,到一家手工旗袍定制公司上班,为的是让他的手艺像种子一样播出去,长出新苗。
褚宏生16岁学艺,做裁缝82年,缝制旗袍5000多件。影星胡蝶、宋氏三姐妹、青帮老大杜月笙、大将军粟裕、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歌星孟庭苇,还有巩俐、董洁……这些人,都是褚宏生的“忠粉”。明明已是一代宗师,褚宏生却拒绝“旗袍大师”的称呼,他说:“我就是个做旗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