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东方特质

2016-09-28 21:04张弢
文艺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皴法题款钤印

○张弢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东方特质

○张弢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轫,肇始于早期人物画中的背景,自隋展子虔《游春图》的出现,山水画才逐步脱离了人物画,而趋向于独立发展。直至唐王维水墨山水的创新出世,以及大小李将军青绿山水的出现,才最终确立了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的历史地位。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经过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山水画家不断尝试、创新与完善,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中国山水画的浩瀚海洋。

中国山水画,是由深受儒、释、道三家浸润影响的中国文人滥觞并推向辉煌,是在东方这片土壤里历经千年所孕育出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质。区别于西方绘画中的风景画,中国山水画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山水画特别强调神韵气势,注重表现画家的个人情感,以表达画家的个人意趣为主要追求,体现画家对自然、对宇宙、对道的个人理解与阐释。不拘泥于形似,而追求神似,与西方风景画的具体而微再现式的描绘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山水画则是经过高度提取、高度概括重新组织的一个和现实有着区别的理想世界。它来源于现实的自然环境,但高于这个现实的自然环境,是现实在人脑中的投射,是画家心中的理想世界,是画家学养、心性的最高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人心中向往的隐逸、恬淡生活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是崇尚自然、简朴、安逸、散淡、天人合一的内心世界的映射,它寄情于山水,神游于物外,体现画家对自然的热爱、对高尚人格赞美的情怀,更体现画家的表现式的艺术世界。用水用墨描绘出心中所特有的世界,画家在那个世界里引发意趣相同者的共鸣。

针对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浅论如下。

一、标志性的区别是中国山水画的皴法。皴法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所特有的独门技法。是以光影为造型手段,以“面”为表现特征的西方风景画中所没有的。皴法是从真山真水的形貌中经过高度艺术概括与提炼得到的“程式”,不同的皴法来自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地质地貌特征,是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独具个性的“线”的语言,是一个中国山水画存在就要坚持的个性课题。在千年的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已经发展并成熟的有以披麻皴、乱麻皴、雨点皴(芝麻点皴)、小斧劈皴、大斧劈皴、长斧劈皴(雨淋墙头皴)、云头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矾头皴、乱柴皴、弹涡皴、鬼皮皴、骷髅皴、马牙皴、荷叶皴、牛毛皴等十余种有代表性的皴法。毫不夸张地说,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生命力所在,是中国山水画的根基,任何否定皴法的说法与做法,其实就是在否定中国山水画。如果抛弃了皴法,那么中国山水画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中国山水画的取景与西方风景画的取景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风景画取焦点透视,作者立于一点极目望去的俯、平、仰的视界的展现,是固定不变的。而中国山水画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散点”透视。作者行走在路上“移步换景”,是平远、高远、深远的多维多角度的展现,把一路所见“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取其完美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画图。这样既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又可以从多角度描绘山川景物,使之更具有象征意味和表现意味。最著名的散点透视杰作就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仅有五米多的画幅里,画家用散点透视的手法将绵延几十里的都城内外的景象全部展现,这在西方绘画中是无法实现的。该图涉及宋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全景式展现了当时都城汴梁的风土人情,画面场景开阔,内容丰富翔实,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杰作!

三、中国山水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与西方风景画也截然不同。笔、墨、纸作为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工具被沿用了上千年,造就了中国画的特殊面貌。尖圆齐用的毛笔、色分五色的墨、洇化神妙的宣纸在水的作用下,产生的干湿、浓淡、枯润、疾徐、断续等等的水墨韵味,充满了灵动之妙,单纯而丰富,化境而入神。由于宣纸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故有“纸寿千年”之誉。这也是历经兵燹战乱,我们今天依然能够看到前辈大师杰作的原因。同时对于毛笔和宣纸的熟练使用,以及最终能够达到随心所欲的运用,这对基本功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而正是这种严格成就了中国山水画所独有的魅力,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风貌,使观者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山水画而非其它。

四、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诗词的有机结合更是极具东方特质的。宋代苏轼主张诗画一体,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强调画境的诗意表达;元代画家倪瓒和钱选主张“逸气”说,促进了意境理论的发展;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提出了“意境融彻”的主张。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古诗是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的。画所画的是诗的意境,画中有诗即画本身具有诗的意境。中国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使画面具有诗一般的意境美。王昌猷在《认识意境创造意境》中说:“意境产生于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之上,但不会完全等同于这个艺术想象,它是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所获得的美感境界。”要抵达这种境界即画中有诗的境界,画家在把握艺术形象时,要超形似而求神似,要着力于艺术对象内在神韵的把握和主观情怀的宣泄。绘画创作中对形似的超越为诗情的进入铺平了道路,对神似的追求,则直接与诗情的表现相叠,而实现“画中有诗”,这绝不是单纯描摹自然的西方风景画所能企及的高度。

五、中国山水画的题款与钤印形成中国山水画的另一个东方特质。首先题款和钤印,不仅能对中国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丰富画面的意境,充分抒发画家的情思和艺术观点。明代沈灏在《画麈》中就说过:“题与画,互为注脚。”画家在完成一幅山水画时,必须要在画面上题款、钤印(盖章),这样,这幅中国山水画才算最后完成。题款,包括诗文和书法两种艺术,合起来就是诗、书、画、印四种艺术。它们各有特点,相互配合,形成一件完整的画作。同时题款也有两条基本原则要遵循:一是补空,使题款与画面相呼应,起平衡作用,以补画面之不足;二是不能侵占画位,山水画讲气势、势之所趋,虽有空亦不能题款,以免堵塞,影响气脉通畅。钤印,是完成一幅山水画的最后一道工序。中国传统习惯以钤印来表示明守信约和郑重负责,除了表示这件作品为某人所作以外,尚具有审美价值。这与西方风景画的“照片”效果大异其趣。

六、中国山水画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论语》中有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此为儒家思想首次从哲学的立场审视山水,不仅引出了“动”与“静”的辩证概念,更提出了“人”和“物”的哲学理念及“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调。后世的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无法分割的艺术整体,所以山水画创作应该把人格之美和自然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大自然的山与水来表达人的理想心态和人格,从而形成独有的、平衡的、自我的世界。这个世界来源于真实,但又不是真实,是画家通过自己情感创造出来的,但又毫无违和感,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中国哲学,它的基础就是“天人合一”。

所以中国山水画艺术是“情化”了的情化艺术,它以有意味和有气势为其美学特征;与西方风景画强调人主观上的深入细致和数理值准确关系的“理化”了的科学艺术特征有着根本的区别。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画院版画院)

猜你喜欢
皴法题款钤印
当代中国画题款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夏昶作品欣赏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担当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花鸟画题款的位置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