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薏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
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董薏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4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出院后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体质评分、症候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全部患者的中医体质中气郁质最多见(22.6%)。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和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体质类型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为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5%。 结论: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在科学辨识体质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质情况,有效缓解其症状并预防甲亢复发。
主题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体质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固有特质,可决定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类型及转归的倾向性[1]。本研究旨在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确诊为甲亢;同意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炎性甲亢、药物过量引起的甲亢;妊娠妇女;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具有精神疾病或视听功能障碍,与医护人员难以进行正常交流。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2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51例,年龄20~55岁,平均36.2±10.9岁,病程9个月~6.5年,平均1.6±1.2年。对照组中男9例,女53例,年龄21~56岁,平均36.8±11.2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1.8±1.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甲亢的相关知识、诊治情况、饮食和运动等方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调查、体质辨识及健康教育。健康调查及体质辨识:入院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患者的健康信息,包括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情况、精神状况及睡眠质量等基本信息,以及近半年内的身体状况,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发现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应用2009年王琦等人编制的《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2],根据结果进行打分,计算原始分和转化分,原始分即各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转化分越高,体质的倾向性越明显,结合判定标准评估患者的体质类型。结果为痰湿质44例,阳虚质30例,气虚质21例,气郁质15例,阴虚质14例。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健康调查和中医体质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包括个人体质的讲解及相应的情志、膳食、运动、药物等方面均进行详细教育。具体如下:①痰湿质:嘱患者多进食扁豆、萝卜、洋葱、莲子、冬瓜、紫菜、薏仁等化痰祛湿与健脾利湿的食品,避免吃甘、辛、辣等食物,且进行适量户外有氧运动,20~40min/d,根据自己的体能循序渐进地运动锻炼。②阳虚质:嘱咐患者多食狗肉、羊肉等补肾温阳的食物,少吃生冷、黏、腻的食物,建议患者在阳光充足的上午进行有氧运动,10~30min/d,但要注意运动的量,以不感劳累为度,避免阴暗、寒冷、潮湿的环境长期生活及工作,避免运动强度过大,且患者的性格多较内向、情绪不稳,故需要尽可能让其保持性格开朗,通过了解病情和既往成功案例来保持乐观心态,疏解其苦闷情绪。③气虚质:补气健脾是其重点,选用小米、胡萝卜、莲子肉汤、人参、牛肉等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不可食用过于黏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根据自身体能选择太极剑、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等适当运动,20~40min/d,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宜剧烈运动、出汗过多。④气郁质:疏肝理气是其重点,多进食洋葱、蘑菇、高粱、柑橘、萝卜等调理脾胃、理气解郁的食物,并且情志调节是其关键,患者的性格特征为敏感、多疑,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表现,通过讲解既往成功案例、发动亲友、欣赏音乐、适量饮葡萄酒、增加户外活动等方法来提高患者的情绪,促进人际交流,去除负面情绪。⑤阴虚质:滋补肾阴是其重点,多吃龟鳖、水果、蔬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进行保健功、太极拳等中小强度的运动,避免剧烈运动,10~20min/d,且患者容易出现急燥和愤怒,故要尽可能嘱咐患者及其亲友要避免不良精神刺激的出现,向其耐心讲解情志护理的重要性。
疗效标准入院后即进行中医体质的评分,出院后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再次进行中医体质的调查评分,通过比较体质评分变化情况判断效果。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证候疗效判断,症状严重程度采用0~3分,分别代表无、轻、中、重度,计算证候积分=(入院后首次-出院后3个月)/入院后首次评分×100%,据此判断疗效:控制(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80%≤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20%≤证候积分减少<80%)、无效(证候积分减少<20%,甚至增加)。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以样本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然后进行两两的SNK q检验,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两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24例患者中中医体质为气郁质者最多见,达到22.6%,其次是阴虚质、气虚质等,两组的体质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治疗前后中医体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各体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各组的平和质评分均显著升高,其他体质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平和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体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体质评分结果
两组症候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控制率和显效率分别达到40.3%和37.1%,而对照组为22.6%和32.3%,观察组的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症候疗效比较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62例患者中复发4例,复发率为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5%(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讨论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和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3]。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和临床干预外,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有利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程度,最终达到提高依从性和疗效的目的[4]。以往的研究结果提示,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甲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5]。并且由于甲亢属于慢性病,疗程较长,复发率较高,因此,让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对疾病的疗效有很大帮助,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改变甲状腺功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甲亢的目的[6]。
中医体质学专家根据体质研究结果提出了“体质可调性”,认为体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故患者体质是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医护人员可以从用药、膳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科学调理改变患者的体质基础,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和复发的目的。因此,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根据患者不同的中医体质制定出科学的治疗与康复于一体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包括情志、饮食、药物、生活及动静养生等方面进行体质调护,是一个全新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临床应用效果较为突出[7]。
夏仲元等[8]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及评定标准对117例甲亢患者及172例甲减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亢和甲减的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差异性,气郁质、阴虚质和气虚质是最常见的甲亢体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由于本研究中9种体质在甲亢患者均存在,各个体质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故有必要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然而,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大同小异,多数只是在泛泛而谈,流于形式,没有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故临床效果和患者的掌握度难以保证。中医体质健康从健康调查和体质辨识结果为基础,根据患者的体质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教育方案,并且结合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不仅体现了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精髓,符合甲亢疾病的特点,还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个现代模式相统一,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应用效果。
[1]王淼,高天舒.血清甲状腺激素正常的甲亢中医体质学调查[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84-85.
[2]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中华医学药学会,2009,31(4):9-11.
[3]巩李娜.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4(3):2022-2024.
[4]张团炜,杨和平.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结合健康教育治疗顽固性高血压93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926-927.
[5]潘晓萍.健康教育对甲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42-2643.
[6]李苹,林平.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29:3685-3687.
[7]周正颜,何力,李桂珍,等.消化性溃疡病人实施中医体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34:4279-4282.
[8]夏仲元,王琦,郭琪,等.甲亢和甲减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4):280-282.
(收稿2016-02-25;修回2016-05-08)
R58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0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