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养殖水质变化分析及关键饲养技术研究
本文通过多年养观赏鱼实践和水体水质指标测量分析,阐明养观赏鱼养殖水体水质变化规律,探讨凭直观判断或简便测量就可确定水质的关键饲养技术。
观赏鱼;水质测量分析;水体变化规律;关键饲养技术
笔者在家庭熏陶下从小就开始养殖各种观赏鱼,从金鱼、锦鲤开始,到各种奇特观赏鱼,由于在外地上学,现在只剩下孔雀鱼了。经过多年养鱼实践、大量资料阅读和经验总结,结合张家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科学仪器测定养鱼水体各项生态指标,逐步摸清了观赏鱼养殖水体水质变化规律,总结了凭直观判断或简便测量就可确定水质的关键饲养技术,供有同样兴趣的人参考。
1.1水质指标确定。本项研究目标:总结出观赏鱼养殖水体水质变化规律,探讨凭直观判断或简便测量就可确定水质情况及维护水质的关键饲养技术,保持水体溶氧量、温度和微生物等观赏鱼基本生态环境。首先确定直观或简便测量的水质指标,再确定相对应的保持水体溶氧量、温度和微生物等观赏鱼基本生态环境指标,具体水质指标有:温度、透明度、颜色、溶氧量、pH值、营养盐含量、水藻悬浊物含量和鱼活跃程度(自设指标:观赏鱼身体健康活跃程度,以20条孔雀鱼每天8:00喂食400粒鱼食,吃完90%所需时间,单位:s)。
1.2水体变化水质指标测定。本试验采用30 cm水深鱼箱养殖孔雀鱼。按照养鱼水周期变化进行测定,从自来水开始,经过2~3 d晾晒转化为新水注入鱼箱后,每5~10 d测量1次,直到水变绿,最后发展到回清水,换上新水,为一个测量周期。由于季节气温和光照无法控制,导致养鱼水变化周期长短不一,但对本试验研究内容无影响,为了验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测定3个养鱼水周期数据求平均值,数据只选取有显著变化数据。为实现总结出一套凭直观判断或简便测量就可确定水质情况及维护水质措施的研究目标,由于养鱼水颜色指标最为直观,选取养鱼水颜色为分类标准。水质指标测定数据,经整理结果如表1。
1.3水体变化水质指标分析。对观赏鱼养殖水体变化水质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果:
1.3.1温度。观赏鱼一般在室内饲养,水体温度随室温变化而变化,并保持一致,北方室温在20℃~35℃之间,基本满足大多数观赏鱼水中温度,一般观赏鱼最适水温为25℃~30℃。
1.3.2颜色。水的颜色从新水的无色随时间逐渐变深,依次为:无、淡黄、淡黄绿、浅绿、绿、深绿、灰黄色、淡红。根据多年观察,水颜色受水源、光照、温度、鱼种类和饵料影响,有时黄色占的多点,有时绿色占的多点,有时红色占的多点,如:淡红就变成棕红,黄色就变成褐色。
1.3.3透明度。鱼箱水透明度,从新水开始养殖观赏鱼,在光照、藻类繁殖、微生物、残留饵料积累等作用下,水透明度逐渐下降,直至水中氧气耗尽,大量藻类微生物死亡,成为回清水,透明度回升。一般富营养型水和鱼池肥水透明度多在30~40 cm。若透明度低于20 cm,则不适宜鱼类生长。如图1。
图1 水体透明度随颜色变化规律图
表1 观赏鱼水体变化水质测量数据表
1.3.4溶氧量。水中氧气含量,随着水的颜色逐渐变深、藻类繁殖、残留饵料发酵消耗大量水中氧气,从表1中数据也能看出,水中氧气含量是逐渐下降的,直至水中氧气耗尽,大量藻类微生物死亡,成为回清水,氧气含量降至鱼儿无法生存。鱼类生长最适宜的溶氧量为5~8 mg/L。当水中溶氧量低于2 mg/L时,鱼儿就会缺氧死亡。如图2。
图2 水体溶氧量与眼色变化规律图
1.3.5pH值。测量数据显示水中酸碱度无太大变化,也没有变化规律,说明水质良好,没有受到外界污染。水中pH值宜在6.5~8.5,当水中pH值低于5.5或高于10时,均不能作为养鱼用水。
1.3.6营养盐量。随着鱼的粪便和残留饵料积累,会形成有益生物群落,构成氮循环,产生水中硝酸盐等营养盐类,促使藻类生长,从表1也可以看出,营养盐含量随着养鱼时间逐渐上升。一般含量宜保持在1~2 mg/L。若超过3 mg/L就易造成水中缺氧,而致鱼类死亡。如图3。
图3 水体营养盐量与颜色变化规律图
1.3.7水藻悬浊物量。水藻悬浊物含量,主要包括藻类、鱼的粪便和残留饵料,和水透明度变化规律正好相反,从新水开始水藻悬浊物含量逐渐上升,直至水中氧气耗尽,大量藻类微生物死亡,成为回清水,水藻悬浊物含量下降。如图4。
图4 水体水藻悬浮物量与颜色变化关系图
1.3.8鱼活跃度。观赏鱼身体健康活跃程度,随着水的颜色逐渐变深,水中氧气含量下降,水藻悬浊物含量上升,有益生物会形成群落,构成氮循环,最后水质变坏,生水和回清水不适合养鱼,因无数据。从测量数据可看到,鱼在浅绿色水中觅食最积极,身体最健康。如图5。
图5 鱼活跃度与水体颜色变化关系图
根据水体水质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观赏鱼养殖水体从自来水或井水、泉水开始,经过晾晒去氯和升温,注入养观赏鱼水箱,水体随着鱼的粪便和残留饵料积累,会形成有益生物群落,构成氮循环,产生水中硝酸盐等营养盐类,促使藻类生长,观赏鱼不仅吃饵料,也吃些藻类补充营养,鱼儿健康生活。由于过多的残留饵料或鱼的粪便等积累和藻类、细菌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变差、含氧量下降,最后不适合鱼儿生长,作为废水换掉或浇花,观赏鱼水体经历这样一个变化周期。根据养鱼实践经验和查阅相关资料,按养鱼水体水质不同变化阶段,分为生水、新水、老水、坏水、回清水。
2.1生水。无色,指刚放出而未经晾晒处理过的自来水或井水、泉水。其水温常与养鱼池(缸)中的水温相差较大,里面含的氯气较多或硬度较高,这种水对观赏鱼危害极大。
2.2新水。无色,就是自来水或井水、泉水,经过晾晒静置沉淀2~3 d,并且与鱼池(缸)水温相等或相似的干净水。
2.3老水。就是鱼池(缸)中清洁而呈淡琥珀色、嫩绿色、绿色的水的统称。其中以嫩绿色水为最佳。这样的水中富含腐殖质、有益的微生物及藻类,溶氧较多它们也是观赏鱼很好的辅助饲料。养出来的鱼食欲旺盛,鱼体健壮,色泽鲜艳,发育很快。这样的水对灯鱼、孔雀鱼和七彩神仙的生长极为有益,在这种水里这些鱼可以发出亮丽色彩。只要鱼缸中放入鱼,它们就会排出氨和其他废物到水里,水中的氨浓度会升高,水中有些有益微生物就会分解氨,只要这些有益生物群落形成,氨的浓度就会降低,转化为亚硝酸盐,直到相对无毒害作用的硝酸盐。整个由氨到亚硝酸盐再到硝酸盐的变化过程就叫氮循环。要使一个新鱼缸达到良好的氮循环状态,需要2~3周的时间。
2.4坏水。深绿色或褐色,水中含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由于过多的残留饵料或鱼的粪便等积累和藻类、细菌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变差、含氧量下降,最后不适合鱼儿生长。褐色水中往往有一些有机肥料或水中腐殖质较多(往往呈酸性)。大肥水出现“水华”,即呈现出绿色、蓝绿色或黄绿色带状或云状水华。是水质恶化的前兆,浮游植物数量巨大,水色浑浊,溶氧量低。
2.5回清水。灰黄、淡红色、棕褐色,由于藻类和微生物含量太多,水族箱里的氧气被消耗殆尽。于是藻类和耗氧型细菌开始死亡。这种死亡是从慢到快的。刚开始很慢,但当这些耗氧细菌死到一定数量时,有时甚至一夜之间水突然变得清澈无比。这样的水已经成为“死水”,没有氧气而且有大量的“厌氧型有害细菌”,所以,往往“清水”是鱼类的可怕杀手。如果发现原来池(缸)中的老绿水突然变成了澄清水,许多绿藻沉淀缸底,这种现象称之回清水。这种水容易引发鱼病,需全部更换。
3.1养殖水选取。在观赏鱼的养殖中,常用的水一般为无污染雨水、井水、河水和自来水,可能我们用得最多的就是自来水。按养鱼的水分类,称为生水。
3.2生水处理。传统的晾晒方法是制作熟水(新水)最简单的方式。养鱼的水要达到水质适宜、无菌、纯净无杂质、适温几项标准才可使用。确定是无污染水源—雨水、井水、河水和自来水,经晾晒或曝气1~2 d,可使自来水中的氯挥发掉,井水和河水的硬度得到相应降低,水温调整到养鱼水的温度,水中含氧量得到提升。这一步骤就是将“生水”转变为“新水或熟水”的过程,经过这样处理的水基本上养鱼已没有问题。
3.3观赏鱼投放。放养的鱼最好是同一品种,规格相近,平均10 L水养的鱼的总长度不超过5.5 cm(体长标准是从鼻到身体末端的距离,不包括尾巴),这样便于管理。如果鱼体规格差别大,体质强弱不同,抗病力不一样,就容易发病。不断的换气,水体不断循环,温度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多养几条鱼。
3.4投喂饵料。饵料一般用鱼市购买的专用饲料。投放饵料量以1~2 min内吃完为准,要根据鱼体大小、摄食和生长情况定时定量投饲,不要随意多投或少投,更不要几天不投。
3.5新水、老水维护。新水和老水是适合养鱼的水,其中老水是新水经过2~3周生长,形成富含腐殖质、藻类、有益微生物和溶氧较多最适宜养鱼的水。在养鱼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标准:
3.5.1水感。水质清澈、柔韧而不腻。好水所含的悬浮颗粒较少,给人的感觉是清澈透亮、晶莹剔透。柔韧而不腻是指好水有一定的韧性,肥瘦适中,不像纯净水那样清瘦不含一点其他物质。不腻是指水质不能过肥,水面不能出现油膜、泡沫、蛋白虫以及细菌和藻类暴发等水肥现象。
3.5.2水色。水色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主要是各种藻类,硅藻、绿藻、裸藻、隐藻、甲藻等,好的水色呈现非常淡的茶褐色、黄绿色、油绿色,而出现灰白色、灰黄色、黑褐色为坏水。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的颜色物质,使水纯净透明。
3.5.3气味。好水应该基本是无味的,或者带一点淡淡的鱼腥味,如果出现浓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那么水质就一定出问题了。
3.5.4pH值。水中pH值宜在6.5~8.5,当水中pH值低于5.5,或高于10时,可导致观赏鱼精神萎靡、容易脱水或水肿、体表黏液分泌异常、容易发病、致鱼类猝死,均不能作为淡水观赏鱼用水。几类常见观赏鱼pH需求:花罗汉:6.5~7.8;七彩神仙:6.0~6.5;孔雀鱼:7.0~7.6;拟鲤科:6.2~6.8;非洲慈鲷:7.2~8.0;泰国斗鱼:6.0~7.0;南美慈鲷:6.2~6.8;鼠鱼:6.2~6.8;灯类:6.2~6.8;金鱼&锦鲤:7.0~7.5。如果pH值低,可用碳酸氢钠(小苏打)增加;如果pH值高,可用磷酸二氢钠降低。每天调节pH值的度不要超过0.5。
3.5.5水温。过高过低的水温会影响鱼类生长,每种鱼都有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水温一般在24℃~35℃,最适水温在26℃~30℃。每次调节应在±2℃范围内,以免鱼儿一冷一热,容易造成鱼感冒,引起死亡。
3.5.6水的透明度。一般富营养型水和鱼池肥水透明度多在30~40 cm。若透明度低于20 cm则说明浮游生物很少、悬浊物多。均不适宜鱼类生长。
3.5.7水中溶氧。鱼类生长最适宜的溶氧为5~8 mg/L,过高或过低都对观赏鱼不利。当鱼类集中于水面,可能是水中缺氧,要采取增氧措施。
3.5.8水中营养盐类。水中营养盐类的多少与鱼类生长密切相关。如水中硝酸盐最易被绿色浮游植物利用,一般含量宜保持在1~2 mg/L。若超过3 mg/L就易造成水中缺氧,而致鱼类死亡。最有效、安全的方法就是培养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既减轻了换水的工作量,又十分经济有效。
3.5.9水质硬度。DH控制在3~10之间一般都不会有问题,最好在5左右。可加入含碳酸钙的珊瑚砂,升高水质硬度;可通过曝气法降低水质硬度。水的硬度和pH具有一定的关系,pH高,水的硬度就偏大,pH低,水的硬度就偏小,但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3.5.10鱼体消毒。最常用且效果很好的有3种。①食盐。3%~5%水溶液,水温25℃~32℃,浸洗观赏鱼5~15 min。第二天至第三天再用食盐水浸洗1次。可以预防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打印病等,可杀灭车轮虫、鲤斜管虫、瓢游鱼波豆虫、秀丽三代虫等。②敌百虫。用晶体敌百虫1∶50 000,浸洗4~5 min,浸洗时观赏鱼有游动迟缓、呼吸频率减慢等麻醉现象。可预防环虫病、鱼虱病、锚头蚤病。③高锰酸钾。10 mg/L溶液,浸洗5~10 min。观赏鱼对此药没有异常反应。对鱼体有一定的灭菌作用。
3.6换水。在水箱被阳光照射和水中有过多的残留饵料或鱼的粪便等原因造成水中的有机质含量过多,使蓝藻、绿藻及褐藻大量繁殖、细菌微生物的含量暴增,最后水质变差、含氧量急剧下降,变成坏水或回清水,就应该换水。
3.6.1科学换水。当水颜色变深,没有异味,透明度低于20 cm时,水体基本保持良好,只放掉四分之三鱼水,最好用虹吸管把鱼箱底部沉积物吸走,注入事先准备好的新水,这样水温变化不大,不会造成鱼应急反应;鱼箱内的微生物氮代谢环境和鱼爱吃的藻类被保留,整个鱼箱生态环境被保留。
3.6.2应急换水。当水色出现灰白色、灰黄色、黑褐色、淡红或棕红;水面出现浮沫或油膜为坏水;气味出现浓腥味、腥臭味,甚至是氨水的味道;水中pH值低于5.5,或高于10时;透明度低于20 cm时,就应放掉全部坏水,加注新水。
053000衡水志臻中学杨汀
053000衡水市第二中学高三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