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辽豆14号株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2016-09-28 01:32孙春辉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主茎株型分枝



不同种植密度对辽豆14号株型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本试验以有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辽豆14号为试材,在三种不同种植密度 (165000株/hm2、222000株/hm2、330 000株/hm2)下研究其株型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密度不同,大豆植株经济性状也不同。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种植密度222 000株/hm2的处理下产量最高。

辽豆14;株型;种植密度;产量

1 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辽豆14。

1.2试验地点。天津市宁河区农业环保站试验示范基地。

1.3试验方法。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种植密度:165 000株/hm2、222 000株/hm2、33 0000株/hm2,3次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采用5行区,行长6 m,行距0.6 m,小区面积18 m2。

2 采样调查项目

2.1株高动态。自5月10日出苗后,每隔两周取样一次。苗期取样10株,花期以后取样4株。测定各处理的株高。

2.2考种。大豆成熟时,每小区分别连续取样10株,测定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高、分枝数、主茎秆重、分枝秆重以及主茎和分枝的荚数、粒重、荚重、粒重、百粒重。

2.3小区测产。大豆成熟时,每个小区除去边行,取中间3 m,实打实收,测产面积5.4 m2。

2.4统计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株型比较。株型是与作物产量有关的形态特征或植株在空间分布的态势,一般包括株高、分枝、主茎节数、叶柄长度和角度等性状。株型是品种的遗传特性,但同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株型有不同的表现。

3.1.1株高。株高是大豆的重要株型性状之一。株高与结荚习性和生育期关系较为密切,与产量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大豆成熟时,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处理大豆株高有所不同,见表1。

表1 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处理的株高

将表1所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处理株高的方差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3种种植密度间株高差异不显著,一般来说,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通风透光性变差,植株容易徒长而导致株高增加,但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辽豆14号在密度增加的条件下株高增加未达到显著水平。在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加大密度而导致徒长倒伏的可能性。

3.1.2分枝数。大豆分枝数是大豆株型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种分枝产量占单株产量的比率是不同的,一些学者根据产量比率把大豆分为主茎型品种(即主茎产量占较大的比重)和分枝型品种(即分枝产量占较大的比重)。适当的分枝数既可以减少花荚脱落率,又可以增加种植密度,从而增加大豆的产量。于大豆成熟期取样考种,测定不同处理的大豆分枝数,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种植密度下分枝数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显著,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分枝进行新复极差测验见表4,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分枝数有升高的趋势。

表4 不同种植密度下分枝数的新复极差测验

3.2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现状及产量比较。不同种植密度下辽豆14号的籽粒产量列入表5。

表5 不同种植密度下辽豆14号籽粒产量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显著。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进行新复极差测验,结果分别列入表6。由表6可以看出,种植密度222 000株/hm2处理、330 000株/hm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165 000株/hm2处理。前两者之间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6 不同种植密度下籽粒产量的新复极差测验

由以上数据综合分析表明,辽豆14号在222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因此,通过栽培措施将辽豆14号种植密度控制在222000株/hm2左右时,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4 结论

不同的种植密度对辽豆14号的株高动态、分枝数、主茎节数、主茎粒重所占比例影响显著,对株高、底荚高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影响较小。产量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222000株/hm2处理下产量最高。因此,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种植密度要适中,避免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

[1]苗以农,朱长甫.从大豆产量形成生理特点探索特异高产株型的创新 [J].大豆科学,1999(4):342~346.

[2]王曙明,王跃强,于德洋,等.大豆的产量潜力与高产育种 [J].大豆通报,1997(2):7~8.

[3]王金陵.东北地区大豆株型的演变 [J].大豆科技,1996(1):5~7.

[4]董丽华.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J].大豆通报,1996(1):15.

[5]邓贵仁.不同株型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J].辽宁农业科学,1994(4):28~30.

[6]孙广玉,邹琦,程炳嵩.小粒大豆光合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1,24(2):57~62.

[7]胡明祥,李开明,田佩占,等.大豆高产株型育种研究 [J].吉林农业科学,1980(3):1~14.

[8]盖钧镒.大豆育种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进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01500天津市宁河区农业环保站孙春辉

猜你喜欢
主茎株型分枝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一株吊兰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短截和摘心对矮砧苹果幼树分枝特性的影响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