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方追肥对河南黄河滩区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2016-09-28 05:06:31刘党标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5期
关键词:滩区粗脂肪灰分

刘党标

(河南省郑州种畜场,河南 郑州 450008)

试验研究

不同配方追肥对河南黄河滩区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刘党标

(河南省郑州种畜场,河南 郑州 450008)

此次试验是在郑州区黄河滩对种植多年的紫花苜蓿追施氮、磷、钾含量不同的肥料,采用随机组区设计,设4个不同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4×5 m2,小区之间相隔2 m来研究不同的施肥对牧草品质的影响,为河南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生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施肥相比,追施氮、磷、钾肥可以显著(P<0.05)提高苜蓿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钙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提高苜蓿的相对饲喂价值。其中处理Ⅲ能显著(P<0.05)提高紫花苜蓿的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提高苜蓿的相对饲喂价值,氮、磷、钾的比例较好。

紫花苜蓿;氮肥;磷肥;钾肥;品质

紫花苜蓿(M edicago sativa,简称苜蓿)是世界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质蛋白饲草,被誉为“牧草之王”[1-4]。由于苜蓿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如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且面积已经达到133.33万hm2以上[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和退耕还草政策的要求,苜蓿产业逐步发展为我国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6],其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随着我国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优质饲草尤其是苜蓿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但是我国苜蓿的产量与品质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7-10]。

紫花苜蓿作为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牧草之一,目前仅黄河滩区种植面积已达到4.9×104 hm2[11],而且随着河南省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型向“粮—经—饲”三元型结构的转化,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呈迅速扩大之势。紫花苜蓿生长需要N、P、K等营养元素。关于N、P、K肥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已有报道[12-14],施肥作为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苜蓿产量、改善苜蓿生态特性及营养品质,从而可以提高苜蓿种植的效益。而目前河南黄河滩区苜蓿生产种植上管理相对粗放,在苜蓿是否需要追肥、追什么肥、追多少等问题上缺乏理论指导,造成苜蓿产量较低、不同茬次品质不均一、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制约着该地区苜蓿产业化的发展。开发苜蓿生产潜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是促进苜蓿产业化进程、解决黄河滩区苜蓿草供不应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笔者对不同配方追肥对中原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河南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生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区自然概况

该试验选择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八堡村黄河滩区,北纬34°18,东经113°44,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改良沙土。该地区属于北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年日均气温14.3℃,年均降水量360 mm,无霜期为220~225 d。试验前测得该地块土壤常规营养成分为:有机质7.66 g/kg,全氮0.501 g/kg,速效磷4.44 mg/kg,有效钾18 mg/kg。

1.2试验材料

试验选用的材料是劲能5010紫花苜蓿品种。

1.3试验设计

试验的紫花苜蓿于2014年10月播种,播种量为25 kg/hm2。试验在2016年3月至5月进行,共设16个小区。此次试验采用随机组区设计,设4个不同处理,处理设计及追肥量见表1。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4×5 m2,小区之间相隔2 m。

试验用肥主要为18%N-P-K复合肥、15%N—42% P2O5磷酸二铵、50%K2O硫酸钾。各种肥料按不同配比混合均匀后条播施入,紧接着喷灌,其他按苜蓿田常规管理措追进行。

苜蓿初花期刈割(10%开花),每个小区全部刈割。刈割前每小区随机取15株测量植株高度、分枝数,收割后称鲜重,计算亩产量。随机取苜蓿鲜样,茎叶分离,65°C烘干至恒重,测量茎重叶重,计算茎叶比,并分析苜蓿中CP、NDF、ADF、CF、Ash、Ca、P等含量以及苜蓿的相对饲喂价值。

表1 紫花苜蓿施肥试验方案设计

1.4测定内容与方法

1.4.1鲜重的测定于初花期将每个小区(4 m×5 m)的苜蓿全部刈割,刈割时留茬5 cm,刈割后立即用电子秤称量小区总鲜重。

1.4..2营养成分的测定,见表2

在所取的新鲜样品中随机称取500 g左右,进行茎叶分离,在105°C杀青15 min后,于65°C烘干24 h左右至恒重,计算其含水量及干草重[15],并将其粉碎,过40目筛后供测定营养成分。

粗蛋白测定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粗纤维测定用吴秋珏等的尼龙袋法[16];粗灰分测定用干灰化法[17];粗脂肪测定用索氏浸提法[18];钙测定用干灰化—AAS法;磷测定用钒钼黄比色法[19];酸性洗涤纤维(ADF)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的测定采用范式测定法[20],然后利用下式算出相对饲喂价值(RFV)[21]。

RFV=DMI(%BW)×DDW(%DW)/1.29(1)

其中:DMI(dry matter intake)是粗饲料干物质的随意采食量,单位为%BW;DDW(digestible dry matter)是可消化的干物质,单位为%DM。DMI与DDM的预测模型分别是:

DMI(%BW)=120/NDF(%DM)

DDM(%DM)=88.9-0.779ADF(%DM)

1.5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采用F测验和LS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对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方,随着氮磷钾含量的增加,苜蓿干物质含量也增加,与处理Ⅰ(CK)相比有显著增加,增幅为0.349%~2.07%,其中以处理Ⅲ增幅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处理Ⅲ中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96.49%,极显著(P<0.01)高于处理Ⅰ(ck)、Ⅱ、Ⅲ;其次是处理Ⅳ,干物质含量为95.79%,极显著(P< 0.01)高于处理Ⅰ(ck)、Ⅱ;处理Ⅱ与处理Ⅰ(ck)相比,干物质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对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组的粗灰分含量如表2所示,随着氮磷钾施肥的增加,其粗灰分含量也有所增加,增幅为10.82%~23.62%。在4个处理中,粗灰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Ⅱ、处理Ⅰ(ck)。处理Ⅳ中粗灰分含量略高于处理Ⅱ,处理Ⅱ与处理Ⅳ相比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处理Ⅲ的粗灰分含量与处理Ⅰ(ck)、处理Ⅱ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Ⅲ与处理Ⅳ差异显著(P<0.05),处理Ⅱ粗灰分含量与处理Ⅰ(ck)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2.3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在氮磷钾含量不同的四个施肥处理中,随着氮磷钾含量的增加,苜蓿中蛋白质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幅为4.25%~13.37%,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Ⅱ、处理Ⅰ(ck)。处理Ⅳ中的粗蛋白含量略高于处理Ⅱ,处理Ⅱ中的粗蛋白含量略高于处理Ⅰ(ck),这三个处理间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Ⅲ中粗蛋白含量与处理Ⅳ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处理Ⅰ(ck)、处理Ⅱ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2.4对粗脂肪的影响

施氮磷钾含量不同的配施肥,紫花苜蓿粗脂肪含量不同(见表1)。与处理Ⅰ相比,施氮磷钾含量不同的肥料,其粗脂肪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增幅为12.50%~30.15%,增幅从低到高依次为处理Ⅰ(ck)、处理Ⅱ、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Ⅲ中的粗脂肪含量高于处理Ⅳ,这两个处理间粗脂肪数值差异显著(P<0.05);处理Ⅱ与处理Ⅰ(ck)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Ⅲ与处理Ⅰ(ck)、处理Ⅱ差异极显著(P<0.01)。

2.5对钙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与处理Ⅰ相比,在所选地块施以不同氮磷钾含量的肥料,其钙的含量的增幅为5.56%~27.78%,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Ⅱ、处理Ⅰ(ck)。处理Ⅱ与处理Ⅰ(ck)相比钙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Ⅲ中钙含量与处理Ⅰ(ck)、处理Ⅱ、处理Ⅳ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Ⅱ与处理Ⅳ差异显著(P<0.05)。

2.6对磷含量的影响

4个处理苜蓿中磷含量差异如表2可见,氮磷钾含量不同的配施肥对于苜蓿中钙含量的影响也不同,与处理Ⅰ(ck)相比,其余3个处理中钙含量均有增加,其增幅为9.30~37.14%,从低到高依次为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Ⅱ、处理Ⅰ(ck)。处理Ⅱ与处理Ⅳ之间钙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这两个处理与处理Ⅲ、处理Ⅰ(ck)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Ⅲ与处理Ⅰ(ck)之间差异也是极显著(P<0.01)。

表3 氮磷钾配施肥对紫花苜蓿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2.7对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饲草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

根据公式(1)及表3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可以计算出饲草的相对饲喂价值(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处理Ⅰ(ck)与处理Ⅳ间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Ⅲ与处理Ⅰ(ck)、处理Ⅱ、处理Ⅳ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Ⅱ与处理Ⅰ(ck)、处理Ⅳ差异显著(P<0.05),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Ⅲ、Ⅱ、Ⅰ、Ⅳ(ck)。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处理Ⅰ(ck)相比,处理Ⅱ、Ⅲ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Ⅳ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Ⅱ与处理Ⅲ、处理Ⅳ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Ⅰ(ck)、Ⅳ、Ⅱ、Ⅲ。相对饲喂价值随着氮磷钾肥料的施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表3中可知,四个处理相对饲喂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Ⅲ、Ⅳ、Ⅱ、Ⅰ(ck)。处理Ⅲ的相对饲喂价值与处理Ⅰ(ck)、处理Ⅱ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Ⅲ与处理Ⅳ相比差异显著(P<0.05),处理Ⅱ与处理Ⅰ(ck)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3 讨论

紫花苜蓿在生长过程中,除了需要一定的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照外,还需要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从土壤中吸收,但是并不能满足紫花苜蓿的生长要求,因此需要向土壤中施入一定量的肥料。

饲草中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含量是反映饲草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22],直接关系到饲草品质的好坏[23-24]。有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磷等的含量,且氮、磷、钾肥配施的效果显著优于单施N、P、K肥[25]。在该试验处理Ⅰ(ck)中没有施加任何肥料,其粗蛋白含量最低,处理Ⅱ、处理Ⅳ与处理Ⅰ(ck)相比,其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处理Ⅲ与处理Ⅰ(ck)差异极显著(P<0.01),与处理Ⅱ、Ⅳ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在施肥时,N、P、K的比例及含量一定要适宜,过大或者过小都会使粗蛋白含量下降。

苜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形成根瘤,从而进行共生固氮。有的学者认为苜蓿不需要施用氮肥,或在苗期根瘤形成之前施少量氮肥即可[26-27]。成红等[28]的研究表明,对于土壤氮肥水平或者有机质含量低的苜蓿地,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干物质含量[29-30]。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氮肥水平或者有机质含量低的苜蓿地,施用氮磷钾肥料可以显著(P<0.05)提高紫花苜蓿的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提高苜蓿的相对饲喂价值,处理Ⅲ(N、P、K依次为1.8、3.2、2.4 kg/hm2)干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4 结论

紫花苜蓿生产过程中,需要追加一定量的氮磷钾肥料,试验证明,在郑州土壤较贫瘠的黄河滩区,对种植的紫花苜蓿追施氮磷钾肥料,能改善其品质。其中处理Ⅲ能显著(P<0.05)提高紫花苜蓿的干物质含量,显著(P<0.05)提高苜蓿的相对饲喂价值,氮、磷、钾的比例较好。

[1]戚志强,玉永雄,胡跃高,等.当前我国苜蓿发展的形式与任务[J].草业学报,2008,17(1):107-113.

[2]王成章,田玮,杨雨鑫,等.国内外10种紫花苜蓿引种试验研究[J].西北农林大学学报,2002,32(3):27-32.

[3]孙启忠,王晓力,玉柱,等.新形势下的我国苜蓿产业发展对策[C].成都: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2011:22-28.

[4]师尚礼,南丽丽,郭全恩.中国苜蓿育种取得的成就及展望[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1(1):46-51.

[5]杨青川,孙彦.中国苜蓿育种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6):95-100.

[6]韩清芳,贾志宽,王俊鹏.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草业科学,2005,22(3):22-25.

[7]洪绂曾.面向新世纪的中国草业[R].2006.

[8]陈自胜,徐安凯.论苜蓿在优化种植业结构中的作用和对策[J].当代生态农业,2000(Z1):117-119.

[9]孙启忠,玉柱,徐春成.我国苜蓿产业亟待振兴[J].草业科学,2012(2):314-319.

[10]卢欣石.中国苜蓿产业发展问题[J].中国草地学报,2013(5):1-5.

[11]陈立云,严钦泉,肖应辉,等.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2]肖国樱,邓晓湘,符习勤.冷水处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1997,12(4):23-25.

[13]唐文邦,陈立云,肖应辉,等.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选育与利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1):26-30.

[14]付爱斌,肖层林,谢树新,等.水稻温敏核不育系139S温敏特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5):397-400.

[15]陈文 EAGLETON G,李琪,等.不同苜蓿种质对土壤磷锌反应效应的初探[J].草业科学,1991,8(4):18—22.

[16]吴秋珏,张晓庆,郝正里.用尼龙袋测饲料中粗纤维的试验研究[J].饲料工业,2005,26(1):55—56.

[17]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生态化学实验指导[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18]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生态化学实验指导[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19]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20]朱博,师尚礼,倪磊,等.12个紫花苜蓿材料速生性能综合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2):436-440.

[21]李鸿雁,李志勇,李红,等.应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扁蓿豆生产性能[J].草业科学,2012,29:1737-1743.

[22]康爱民,龙瑞军,师尚礼,等.苜蓿的营养与饲用价值[J].草原与草坪,2002(3):31-33.

[23]季梦成,石庆华,谢国强,等.澳大利亚牧草引种栽培初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5):283-285.

[24]李军王,利琴.动物营养与饲料[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5]胡华锋,肖金帅,郭孝,等.氮磷钾肥配施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2):178-188.

[26]贾恒义,彭祥林,雍绍平,等.沙打旺、苜蓿对氮磷钾的效应[J].草业科学,1994,11(5):42-45.

[27]NutallWF.EffectofN,P,andSfertilizerson alfalfagrownonthreesoiltypeinnortheastern[J].J SashatchewanAgron,l985,77(1):4l-46.

[28]成红,杜峰,赵克学,等.宁南山区苜蓿生产现状与产草量提高途径[J].草地学报,2002,10(3):23l-236.

[29]Hannaway D B,Shuler P E.Nitrogen fertilization in alfalfa production[J].J Prod Agric,l993,6(1):80-85.

[30]Raun W R,Johnson G V,Phillips S B,eta1.Alfalfa yield response to nitrogen applied after each cutting[J]. Soil-Science-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1,1999,63(5):l237-l243.

S816.5

B

1004-5090(2016)08-0007-04

2016-06-11)

猜你喜欢
滩区粗脂肪灰分
清代黄河滩区治理与区域社会研究
基于灰分回控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统在寨崖底选煤厂的应用
选煤技术(2022年2期)2022-06-06 09:13:10
灰分在线检测对选煤智能化建设作用的思考
选煤技术(2022年2期)2022-06-06 09:12:22
潘集选煤厂重介灰分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选煤技术(2021年6期)2021-04-19 12:22:08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2:59:56
烤烟粗脂肪提取工艺优化及光谱测定方法研究
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幸福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1:08
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的对比研究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人民周刊(2017年16期)2017-09-25 18:50:25
四种牧草在滨海盐渍土生境下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研究
绿色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7 17: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