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敏
“自主发展教育”的实践探索
■范伟敏
“自主发展教育”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满足学生在教育内容、时间、地点、方式上的相对自由选择,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是主体独立自主支配自己的权利,在思想观念上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它包括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使他们成为教育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从而实现人的最优发展的教育。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求新绽活,自主发展”的核心理念,“求新”即追求创新,它包含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它寓意学校健康发展以创新为基础和前提,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师的思维观念,使之成为学校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永立潮头的根本。“绽活”即绽放活力,包括绽放个性活力、思维活力、方法活力,在活学、活教、活用中实现快乐课堂。“自主”即自己做主,意味着一个人的意志和意愿的行为是发自内在自我,寓示着要以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相信学生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展示,做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发展”即自我发展,是从旧的“自我”向新的“自我”的飞跃,在由旧的形态向新的形态转变中,获得有意义的变化,从而实现发展,寓示着教育的内容和活动设置要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实际,遵循学生成长发展法则,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为了使办学理念切实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物化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师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围绕“求新绽活,自主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凝炼出上海道小学的“新活乐和”文化,衍生出“敢为人先,活力无限”的学校精神、“敏学不倦,日新有恒”的校训、“创新相伴,快乐相随”的校风、“博学求新,善导启智”的教风和“乐学养慧,善思致用”的学风。努力追求形成“自主发展,以乐育乐,和谐共进”的办学特色,让学生乐学、会学、创学、学好,让教师乐教、会教、创教、教好,让管理者乐管、会管、创管、管好,把学校建成师生畅享成长的发展乐园,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和未来生活的主人,造就具有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追求自我发展的人。
1.以德为先,构建以境育人、修身润心的自主发展校园文化。
幽雅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培养自己高雅的气质、优秀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我们将校园环境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基石,通过创设整洁、活泼、健康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开辟一片成长的净土。在校园环境的整体布置中,我们突出以生为本、新活乐和的特点。校园内有以
范伟敏,教育硕士,高级教师,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校长。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民族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市教育系统依靠教职工优秀领导干部、区教育系统学习型领导干部、区课程改革先进管理者、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受聘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影子培训指导教师、河西区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任,第六届天津市兼职督学。参与并承担全国、市重点科研课题,实验成果在全国、市获奖。主编的《生活教育与学生发展》获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三等奖。“十二五”期间独立承担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自主发展教育实践研究”,主编《上海道小学办学成果系列丛书》获中国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撰写了《自主发展的教师》《自主发展的教学》等专著。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奖并公开发表。挺拔向上、象征栋梁之才的白杨树组成的“育梁圃”,有寓示着教师桃李满天下的“桃李园”。在四个楼层的主题设计上分别是:一楼为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三风一训”,二楼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与自然,三楼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的艺术天地,四楼为激发学生创造精神的探索空间。每一层楼都有来自学生的心声,那是我们通过征集后采纳的,一楼书写的是:做班级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做学校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二楼书写的是:给我们一个空间,让我们去发现;三楼书写的是:给我们一个舞台,让我们去展示;四楼书写的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去创造。每个班教室外的楼道墙,我们布置了突出我校作为“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特色的“书法长廊”,成为每个班级书法作品展示的自主园地,营造出浓郁的墨香氛围。每个班的门口都有“我爱我班”的班级风采展示栏,走进教室,展示的是体现班本特色的“自主班级园地”,以此实现以境育人、修身润心的校园文化目标。
2.科研引领,构建以校为本、创新实践的自主发展课程文化。
学校始终坚持走“科研兴校,创新谋发展”的教改之路,“十二五”期间,我们共承担全国、市级课题10项,区级课题15项,立项了27个校级课题,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学校主导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将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中心,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三个要素研究入手,探索课程结构改革,从“八五”至“十一五”,学校一直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德育、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等活动紧密结合,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模式。进入“十二五”,我们以“小学学校课程创新的实践研究”为主导课题,以协商课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其中将已开发多年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探究、实践能力的“机器人”校本课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系统编排,在编制过程中,我们采取专家引领、组建团队、家校联动等措施,进行多维联动主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历经数稿,我们编写出了“机器人”校本教材,包括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的《机器人是我的伙伴》,适合中高年级学生使用的《机器人听我指挥》,以及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在教材的实验中,我们采取了团队协商、师生合作、资源共享等协商的方式开展教与学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等多元评价助推校本课程教学实施,不断创新的校本课程建设,使学生自主意识和创造潜能得以发展,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研究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和实施者。一个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正逐步建立起来,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化发展正逐步实现。
3.深化课改,构建自主探究、协商高效的自主发展课堂文化。
在课堂文化的研究中,我们以协商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协商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需求的核心理念为核心,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开展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和真实的学情,切实做到以学定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师生共同商定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即,师生共同设计学习单元的目标、活动及共同评价反馈学习的结果。例如,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到最难掌握的阅读与写作,开展课上扩展阅读与写作片断练习,把难点解决在课上,切实解决学生在课下作业中的困惑,提高学习效益;数学开展前测与后测,即将新知进行课前摸测,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针对摸测中的问题开展学习研讨,每课留出5—10分钟进行后测,对当堂学习的新知进行反馈,与前测作比较,了解学生掌握的提升度,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布置梯度作业提供了依据;英语学科也是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情,以此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在课中落实书写、听力及阅读等练习,从而实现当堂讲、当堂会的目标。为了使学生的课业负担切实减下来,我们对作业的数量、内容、形式等开展了研究,不将教辅作业作为统一作业布置,而是尝试布置以班为本、以生为本的校本作业。校本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即课内作业,教师把当堂课上学习的内容最基础的部分以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检测反馈,作为课内作业,而将需要巩固和提高的作为课外作业,并将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以星级作为梯度的标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对作业进行选择,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其次,我们还倡导教师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延伸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成为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挑战的发展空间。初步探索出学校“自主、协商、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协商约定—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反馈评价—拓展延伸,并制定了“自主协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每位教师初步探索出个人的教学模式,以此真正实现课堂的减负高效。我们将教师们在开展协商教学中撰写的案例与感悟编辑《自主发展的教学》。在教学管理中,努力构建自主发展的教研文化,变“要我研”为“我要研”。发挥教研团队的合力,团队结构由“平面”走向“立体”,教研内容由“单一”走向“多元”,由“表象”走向“深层”,有二次备课、专题研讨、专家引领、经验分享;教研方式从“固态”走向灵动,开展教研沙龙,对比教研和接龙式教研,使教研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生产力。
4.面向全体,构建自律奋进、快乐成长的自主发展学生文化。
我们提倡自主班级建设,为每个学生确定自主地位,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实现四个“自主”,一是班级管理的自主,每个班级都有形式多样的自主管理小组,为每个孩子提供各种不同的岗位,他们自主选择,人人有岗,处处有责。二是班级活动的自主,倡导“自主俱乐部活动”,使每个孩子实现特长自主发展。我们重点通过“自主小舞台”,使学生走上梦想舞台,展示才艺。三是评价自主,各年级制定了八字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开展自评、组评、师评,每学期评价两次,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又有所提升。四是尝试自主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形成自主氛围。校园中,除了必备的硬件,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装扮。学生的书画作品、优秀作业、感悟心得都可以在自主园地中呈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快乐天地,让学生在今天的自主小舞台成就明天的未来人生。我们成立了“小海帆”自主俱乐部,下设79个社团,分为15个校级社团和64个班级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实现孩子的快乐成长和生动、活泼、主动充分地发展,涌现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天津市优秀少先队员等一批自主少年。
5.价值引领,构建主动作为、追求卓越的自主发展教师文化。
教师是育人的根本,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始终确定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为教师营造自主发展的氛围,搭建自主创新的发展平台,引导教师在完善自我、追求卓越中成就教育人生。
我们依据教育局出台的“河西区教师队伍提升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成立“上海道小学教师队伍提升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制定上海道小学教师队伍提升行动三年规划,建立完善了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奖励等制度,不断健全促进教师发展的各项机制。包括价值引领机制、读书学习机制、风采展示机制、研训提高机制、课题研究机制、“青蓝工程”机制、赏识激励机制,成立上海道小学首批十二个“名师工作室”,一方面,每个工作室都以我校的一位名师作为领衔教师,依托工作室搭建的平台进一步成就名师自身的价值,使其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区、市乃至全国的名师;另一方面,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都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新秀,学校重点的培养对象,通过名师的带动和辐射,使他们在师德修养、理论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在名师的精心培养下快速成长并早日脱颖而出,从而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更快地推进学校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步伐。十二个名师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实践探索、真诚合作、共同发展”为工作宗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和辐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开展“团队学习、学术交流;同伴互助、互动提高;独立实践、教艺切磋”为途径,努力使“名师工作室”成为名师成长的园地、资源辐射的中心、经验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人才辈出的高地。我们以“立德、敬业、诚信、和谐”的上海道小学教师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追求。围绕教师自主发展目标,开展“自主发展教师特征”的头脑风暴,制定了“自主发展教师”指标体系,进行每学年发展性评价,从而增强教师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坚持围绕“爱、尊重、责任”师德建设主题,开展“河西教育精神大讨论”,用爱心与智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涌现出齐薇、杜娟等一大批师德先进个人,《天津教育报》将我校师德优秀教师事迹进行了整版报道。我们将长期坚持的教师“读书工程”纳入到长效机制中,开展全校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读书沙龙、读后感交流、主题论坛等形式进行分享交流,并将优秀的读书感悟和老师们的师德系列编辑成《自主发展教师》第一、二分册。在学校楼道内,我们将每一位教师的照片、个人最高荣誉和教育寄语展示出来,从而达到教师自我激励、自我奋进的目标,彰显自主发展的教师文化。
良好的机制为教师的成功、成才提供了机会,现我校有小中高教师19人,市、区、校学科带头人33人,骨干教师74人,占教师总数的41%,近三年来,我校先后有50余人获市、区级荣誉称号,30余人参加境外培训,90%的教师分别参加了国家、市、区的各类培训,所做各级各类观摩课二百余节,有百余位教师的论文、课例获国家、市、区级奖励并发表。
6.以人为本,构建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自主发展管理文化。
我们遵循自主管理、方圆有度、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原则,在管理中体现学校对教师的理解、信任与尊重,通过营造自主管理的文化氛围,使师生感到“家”的温暖,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共同描绘学校发展愿景,引导教师把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达成“我以上小为自豪,上小因我而骄傲”的共识,形成学校、教师发展共同体,在年级组建设管理中,通过创建“自主发展”学习型年级组单项奖和示范奖,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建立了年级级委会和组务会制度,努力形成年级组文化。二是培养一支以学为先、律己修身、管理高效、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坚持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建立下组行政年级组联系点,强化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发挥团结合作作风,做到目标到位,责任到人,协调到点。三是坚持校务公开,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领导班子经常与教职工沟通谈心,善于倾听来自一线的声音,关心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使教师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出台都要通过教代会的充分讨论,全员参与,民主监督,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从组织的开放、办学力量的开放、办学形式的开放,为学校发展增添活力,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
通过“自主发展教育”课题研究,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加清晰,且理念不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而是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核心思想,成为干部教师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学校的文化更加丰厚充盈,并逐步从外显走向内化,使之真正融汇于学校的每一个人的言行之中;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日渐壮大,不断走向成长、成熟,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提高,责任感和小主人意识得以增强,学校的品牌更加彰显,更加卓越,学校的内涵得到提升,活力得到绽放,学校正在成为师生畅享成长与发展的乐园。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题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例如对于自主发展的理论体系建构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在课程文化研究中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创新,在教师文化研究中还没有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等,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地深化研究。
(责任编辑 韩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