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传播者 职业经理人 全媒体记者

2016-09-27 21:01黄洪珍颜开朱虹缙
新闻前哨 2016年7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转型互联网

黄洪珍 颜开 朱虹缙

[摘要]“互联网+”时代,传统新闻出版传媒行业受到了互联网数字化结构性的冲击。反观当前的新闻教育,很多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着新闻理论相对滞后与移动互联网时代鲜活多变的新闻实践相冲突的现实困境。现实变革,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教”“学”关系重构,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导入“三跨”模式,培养“全媒体记者”。

[关键词]互联网+ 新闻人才 培养模式 转型

进入21世纪,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推广,移动通信网络“4G”时代的全面来临,再加上各类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消费者阅读行为的变化,传统新闻出版传媒行业受到了互联网数字化结构性的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大量政策,如《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互动思维的指导意见》等,新闻出版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驶入快车道。

反观我们的新闻教育,新闻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空前扩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新闻教育培养的人才大有质量下滑趋势。主要表现为培养的人才不能与社会对接,不适销对路。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大多还局限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长期以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逐渐形成两种模式:其一,“重理论、轻实验”的综合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其二,“重实验、轻理论”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培养模式。[1]尤其是作为新闻专业核心实务课的新闻采写编评,不仅缺乏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材,而且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完成,教师也是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闻人才培养面临着新闻理论相对滞后与移动互联网时代鲜活多变的新闻实践相冲突的现实困境。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媒介融合成为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必然选择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出版行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2015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互联网+”正式被纳入顶层设计,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也意味着传媒人才培养亟需与时俱进地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实现变革。

第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在融合发展的条件下此长彼长的态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发展,三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现在正进入第三个阶段。在2015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中,中央主要媒体加强互动融合,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立体化、互动式、全天候传播两会信息,发出主流声音,成为融合发展的一次大探索。

第二,新闻传播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了“数与网”。

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推动新闻传播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了“数与网”。一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新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为创新新闻生产开辟了广阔空间。二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移动互联的世界。三是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互联网社交类应用日益普及,社交网站已成为互联网新业务的服务入口和用户来源。

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比如4G技术已开始应用和推广,可折叠电子纸、可穿戴设备、5G技术等呼之欲出,将会带来信息传播新的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新媒体发布技术的发展,未来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发生如下变化:第一,由内容提供转变为服务提供;第二,内容资源与网络技术密切结合;第三,资源的粗放式管理转向精耕细作性;第四,通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深度拓展数字出版领域;第五,利用云计算云服务技术强有力地推进数字出版行业发展。

二、当前高校新闻出版专业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在我国媒介生态持续变化、新闻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研究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与对策,以期对我国新闻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学科价值。

与数字出版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比,掌握合格技能的数字出版复合产品思维型人才和新媒体从业人员却比较短缺。目前,我国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数字出版行业面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紧迫。

然而,受早些年传统出版技术变革不突出的实际情况及大学课程设置文理工分科的局限,在突如其来的新一轮计算机技术掀起出版行业新的技术变革以及国家全力扶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局面下,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暴露出重多不足:

第一,专业化人才储备与建设的软硬件条件均不足。

各级出版单位应用移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进行全面出版资源发布系统建设起始年代并不久远,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处于探索阶段。全国大多数院校,开设有计算机、网站等方面的课程,也开设有图书编辑、发行等专业的课程,但二者结合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却少有院校将其规划入自己的教学大纲。这种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能有效统一的后果就是: 一方面,全国目前从事网络内容出版的人员约30万,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培训,数字出版产品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研发、营销、管理业人才奇缺;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出版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即使有些学校将人才的培养放入自己的教学大纲,但也由于师资或者硬件设备照搬照套个别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缺乏自己的特色。而教育机构软硬的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招募以及日后的就业,直接导致人才储备不足。

第二,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

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督促媒体发布技术发展到了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急需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来推动,而由于高校培养的人才与我国当前数字出版发展实际需求有相当差距,不能为其输送所需人才,及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因而制约了数字出版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当前教育界对新态势下出版专业的概念还没理清。出版专业本身应是跨学科,而高校目前为单一文科培养,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并没有系统的学习,更谈不上对于实际应用环境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还未展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布平台实验建设的院校来讲,学生甚至于对媒体发布的实训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直接造成无法给求贤若渴的出版与媒体行业输送实用的人才。

第三,缺乏既懂技术,又懂出版流程、内容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开设出版发行相关课程的学校大多是在文科专业的基础上增设相关的技术领域课程。而在实际应用当中新媒体与网络的发布决定了其教育模式的文理交叉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文科类偏向于编辑出版理论,理科类侧重于媒体新技术,从课程体系上将两个实际应用当中有着密不可分联系的知识范畴生硬剥离。而在实际应用当中,除了文理学科的知识,还需要了解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新媒体出版物制作等应用层面的知识。可以说,新兴的网络与新媒体出版需要的是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了解编辑出版流程、交互设计以及内容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媒介融合概念越来越被关注,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备受重视,国内许多高校都在调整相关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并以许多创新的教学方式迎合媒介融合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高校纷纷建立实验室,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约有近百所高校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同时,一些高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增设新实验室,如北京大学等。而一些热门留学国家,特别是英国和美国院校的新媒体相关专业,也为希望从事这一行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上的选择。

三、“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路径

近年来,媒介的融合发展,使得新闻传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应对媒介融合变局,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亟须走出固有的狭隘的人才培养思路,建构全新的育人、育才理念,主动融入时代大潮,服务社会。其中,突出学科价值,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助推社会进步,积极开展公民媒介素养,应该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主要发展走向。考察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历程,我们得知,新闻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问题。那么,现实要求我们如何培养新闻人才呢?如何改革目前的新闻教育呢?

1、重视 “教”“学”关系重构,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

当前传统的采编制作的人才需求在萎缩,媒体融合过程中涌现出的新的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大,使媒体出现了以往从未有过的人才结构性过剩的短缺现象。比如媒体转型需要编辑记者具备产品思维,需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锁定媒体的目标受众的人才。[2]媒介融合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新闻传播的进入门槛,越来越多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够比较方便地加入到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专业化的新闻传播教育就不需要了,未来的新闻传播业仍然要靠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主导。因此,培养职业新闻传播者,仍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重头戏”,这也是其学科价值所在。

(一)传媒技艺教育与人文社科知识传授并重。媒介的融合发展,使得新闻传媒业越来越需要具备“全套”传媒技艺的职业新闻传播者。因此,加强传媒技艺教育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相对于单一媒介的新闻采编人员而言,融合媒体的编辑、记者需要掌握交叉使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开展新闻报道的能力。所以,高校今后的新闻传播实务类课程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要求进行调整,培养学生具备多种媒介业务操作技能。如同优秀的外科医生绝不可能在课堂上“教”出来一样,好记者也一定是真刀真枪“练”出来的,新闻系老师就应该扮演那个经验丰富的“陪练人”角色。[3]

因此,高校应该有面向新闻出版及传媒专业的全媒体媒介融合实训平台,而且该平台可为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的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学习媒介融合发布相关技术的实践环境。

(二)新闻职业精神传承与业务实践能力训练兼顾。在媒介融合趋势下,随着非职业新闻人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增多,职业新闻传播者更加需要良好的新闻职业精神和专、精、深的业务实践能力以体现比较优势,确立自身的社会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兼顾新闻职业精神传承与业务实践能力训练。

在美国,新闻教育的课堂基本就是实战的战场,其指挥者就是大学教师,这些教师本身即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媒体人。在英国,职业训练是新闻教育的重点。在日本,新闻课程开设的比较少,而且媒体也不看重你是否有新闻专业的学历,一般比较偏重选拔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职业培训上岗就业。

2、导引传媒经济发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

媒体现在迫切需要具有“跨界”能力的人才,尤其是传媒职业经理人。因为,媒介的融合发展消除了传媒业固有的业态分隔,有利于我国传媒业的资源整合和资本重组,从而为传媒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传媒经济的繁荣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不过,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和传媒经济的繁荣,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保证。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传媒业已经由依赖名记者、名编辑的时代进入了更加需要出色的媒体经营者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

(一)关注传媒业变局,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对策研究,导引传媒业发展。媒介融合不仅消除了不同形态媒体间的行业壁垒,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电子通讯间的产业融合。习惯了“划地而治”和有等级差别的中国新闻媒体如何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进行改革,突破现有的体制束缚和区域限制、行业限制,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整合,以推动整个传媒业的加速发展,需要理论界能够及时给以指引。

(二)培养媒体职业经理人,推动传媒经济走向繁荣。从国际趋势来看,中国传媒业要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获得充分发展,必须借助资本市场这一杠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来筹措资金、加速扩张。同时,中国传媒业运行的侧重点也要由新闻采编、报道策划转移到经营管理上来。

因此,中国的传媒经营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三方面能力:

一是有政治头脑和国情意识,具备把握政策走向的能力;二是熟悉新闻业务,懂得采编业务的具体运作;三是媒体经营管理的能力,深谙管理、营销、财会、金融投资等经管知识。

特别是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深入,中国传媒业越来越需要熟知国情,懂得新闻业务知识,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理念及技能,以媒体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传媒职业经理人。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主动顺应这种迫切的社会需要,将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发展取向。

3、导入“三跨”模式,培养“全媒体记者”。

移动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能的终端,深深影响着社会的变革,从获取新闻的方式到寻求娱乐的手段,从人际交流的手段到社会参与的过程,都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如此人人互联的开放世界,促使中国传媒业要求新闻记者从技术和思维两个层面向“全能记者”進行转变。

因此, “互联网+”时代,高校应把跨文化、跨媒体和跨学科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途径,培养的“全媒体记者”,应当是能够掌握从事跨平台的媒体报道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型新闻人才,既有广博人文知识基础和良好学科素质,全面贯彻“通识型”教育理念,又能突破媒体区隔边界,深入接触某一领域,成为能熟练驾驭多媒体、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注释:

[1]强月新:《模式与理念:实验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思路》,《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2年卷

[2]张晋升:《今天如何培养新闻实践需要的人才——融合转型中未来的新闻传播教育》,《中国记者》2016年第1期

[3]夏长勇、贾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对当前高校新闻教育的几点看法》,《传媒》2015年第6期上

(黄洪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颜开、朱虹缙: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转型互联网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