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

2016-09-27 08:00:39邱泽晰
文学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泥坑呼兰河传后花园

邱泽晰

萧红《呼兰河传》读后感

邱泽晰

“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合上《呼兰河传》蓝黑的封面,苍凉感在心中郁结。这部萧红在自己的生命尽头为故土呼兰河城所作的传,笔力所触之处尽见生之挣扎与死之漠然。小城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像那漏粉草房里含着眼泪的歌声,卑微、孤苦、凄凉。

严冬封锁了大地,“大地满地裂着口”,寒气逼人的呼兰河城是一片生命的荒原。东二道街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子上演的死亡“盛举”此起彼伏:大泥坑子淹死过小猪,闷死过狗,闷死过猫,还有鸡和鸭。黑暗冰冷的尘世,则是比大泥坑更大更深的“泥坑”,生命随时都有陷入其间万劫不复的可能:王寡妇的独子“掉河淹死了”,染缸房里一个年青的学徒把另一个“按进染缸子给淹死了”,造纸的纸房里边“一个私生子活活饿死了”;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的女人王大姐活生生被封建礼教折磨致死了……“人死了就完了”,个人算不了什么,生命算不了什么,小城中的人们在生生死死中苦难轮回。

呼兰河城中的生命,就像那七月十五孟兰会上的河灯,注定要在人生的河流中,漂浮摇荡,直至虚无。最终,死尸狼藉,野狗活跃的乱坟岗子是生命必然的去处。于是,萧红情不自禁发出诘问,“漫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向死而生”,与小城中人们熙攘凄清的死亡图景截然不同的是,萧红家里的后花园却是蓬勃盎然的生命绿洲。在这里,“一切都活了”——它们活得有色彩:蝴蝶是白的、黄的、大红带金粉的,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活得有生气,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上天了似的”,虫子就像“在说话似的”;活得有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黄瓜愿意开花就开花,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一切“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活得有模有样,是花就开花,姹紫嫣红,是果就挂果,垂满枝头,是鸟就快飞,高空展翅……后花园中的一切,无不展现着原初生命的自然样态:生动,活泼,肆意汪洋。与此相对的是呼兰河城中人们的生命状态:他们活得没有色彩,天空是混沌昏暗的;没有生机,一出生就笼罩着死亡气息;没有自由,活在封建礼教的“规矩”束缚之下;没有“人”样,失去人之为人的模样,像动物般的忙着生和忙着死。

本着对生命的憧憬和赞美,在萧红笔下,住在后花园临墙磨坊里的冯歪嘴子隐秘地宣告“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冯歪嘴子有着特别顽强的生命力,在零度以下的磨坊里成家生子,“没有上吊,没有自刎”;女人产后死了,他喂小带大,担水拉磨;小儿子眼看着就大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面对苦难,他觉得“一定要生根的,要长得牢牢的”——这不朽的生命之歌!那颗小白牙,仿佛是生命暗流中的一缕微光,对抗生存的阴暗,昭示着生命的伟大和坚强。于是,以崇高的“生命”之名,字里行间,我们还会看到老胡家大孙子媳妇的出逃,看到有二伯隐忍的活着,看到漏粉的人们生死不怕,看到冻结冰凉的黑土地上,生命以种种姿态顽强生长。

掩卷沉思,这部为呼兰河城所作的传,为呼兰河城中一切生命所作的传,又何尝不是萧红为自己所作的传呢?呼兰河城中不幸生命的悲凉,一语成谶,仿佛是萧红自身生命轨迹的隐射和命运终点的预言。萧红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寻常人家的爱与温暖,平常生命的独立与自由。不幸的是,“半生尽遭白眼冷遇”——冷眼中来,父母家族嫌弃;冷眼中生,萧军端木情薄;冷眼中死,孤独伤痛离世。萧红倔强地跌入生活的深渊,辗转奔波,离群索居,挣扎得极其艰辛和痛楚,“心就像被浸在毒汁里那么黑暗”。

犹如后花园中黄瓜藤中所结的一朵谎花,萧红借助自己手中的笔,描画了如真如幻的后花园中的生命意象,让自己回返童年流连其间,无法掩抑的是她对爱与生命的憧憬和追求。走在生命尽头的萧红,对自己眷念的故土深情回眸,在生命的荒凉中守望生命的蓬勃,在对死亡的直面审视中洞察生命的本真,在对生存样态的省思中追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对生命的爱与痛中流泪高歌,歌声辽远却又清明,辛酸却又柔韧。

(作者介绍:邱泽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泥坑呼兰河传后花园
欢乐的小泥坑
幼儿画刊(2023年5期)2023-05-26 05:50:28
美丽的欧洲后花园——塞浦路斯
小猪滚泥坑
弟弟跳泥坑
下雨了 你会陪孩子一起踩泥坑吗
小猴子的后花园
柳叶湖畔的后花园——河洲休闲生态园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6期)2017-01-16 22:59:27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0:44:43
巨人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