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茶受汤 乐而忘忧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茶则(匙)鉴赏

2016-09-27 02:37乐素娜
收藏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茶匙艺术品

□乐素娜

量茶受汤 乐而忘忧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茶则(匙)鉴赏

□乐素娜

Savoring tea has enjoyed a important position since ancient time in China. Measuring out tea and putting it into vessels is an critical step in making tea. As a result, many utensils related to this process emerges as request. The author appreciates part of exquisite Chaze (teaspoons) stored at China National Tea Museum and share them with all.

自品茶出现以来,茶与水的比例问题便被茶人们当作专门的学问来研究,量茶入器也由此成为煮茶、点茶及泡茶的重要环节,茶则便应运而生。

史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中期以后,茶叶的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也有了大幅提高,正是在这一时期,茶始征税,茶始有字,茶始成书。饮茶之风的盛行,也使得茶具的功用高度专业化。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记载:“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茶经》中提到的“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茶则,而材质多以贝壳、蛎蛤、铜、铁、竹木、带刺的植物等。功能为“量也,准也,度也”,由此可见,茶则在当时的实用功能为量茶入器。根据《茶经》的描述,在唐代通常情况下烧一升(唐代一升相当于0.5944公升,约600cc)的水,用一方寸的茶末。如果喜欢味道清淡些的减少用量;喜欢喝浓茶的,就增加茶末。

当时人们饮用的茶称为“饼茶”,饮茶方式则为“煮茶”。唐代的“煮茶”又叫“煎茶”,是先把饼茶放在火上炙烤片刻,后放入茶臼或茶碾中碾成茶末,入茶罗过筛,符合标准的茶末放在茶盒中备用。另外还要准备好风炉,往茶釜中放入适量的水,煮水至初沸(釜中之水如鱼眼)时,按照水量的多少放入适量的盐,到第二沸(釜中之水如涌泉连珠)时,用勺子舀出一勺水备用,然后釜中投放适量的茶末,等到第三沸(观之如腾波鼓浪)时,把刚舀出备用的水重新倒入茶釜内,使水不再沸腾,起到了“止沸育花”的作用。这时茶已煮好,准备好茶碗,把煮好的茶汤用勺子分入茶碗。在煮茶的过程中,煮到二沸时往釜中投放适量的茶末所用到的工具就是茶则,由此可见茶则起到的作用为“量末”。

到了宋代,饮茶方式由唐代的“煮茶”演变为“点茶”。所谓点茶,就是将碾细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碗中,待汤瓶水煮沸后冲点入茶盏,然后再用工具在盏中击拂。宋代蔡襄《茶录》中记载:“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宋代,开始有了茶匙之名,且在点茶盛行的年代,茶匙除了有量茶入器的功能外,还增加了击拂、搅拌茶汤的功用。

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贡团茶,改贡叶茶(散茶)。至此,大多数的饼茶为散茶所代替,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散茶清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茶则也失去了两宋时期击拂、搅拌茶汤的作用,保留了作为量取工具的原始功能以及避免茶叶异味的功能外(使用茶则取茶避免了直接用手取茶致使手上的异味沾染到茶,可以保证醇正的茶香、茶味),更多发展了观赏、把玩的审美功能。

时至今日,茶则作为辅助性茶具,在茶艺表演方面依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被誉为“茶道六君子”之一。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内藏有多件不同历史时期的茶则(匙),形状、材质、纹样各异,下面笔者将赏析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部分精品茶则(匙),以资共享。

唐越窑青釉龙柄茶则

此件茶则品相完好,长6.0、宽2.6厘米,制作精巧。面呈铲形,因年代久远,铲形的面微有开裂,釉面略有剥落。柄端呈微微昂起的龙首形,龙睛凸起,便于手握。

唐代的茶则通常以木、金银质制作,以瓷器制作茶则并不多见,而此件茶则乃唐代越窑烧制而成。

越窑是当时著名窑口,茶釜、茶则、茶盏托、茶瓯、茶碾等都是唐代越窑茶具的代表。唐代的茶圣陆羽对当时最负盛名的邢窑和越窑茶具有过一段比较。《茶经·四之器》:“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很显然,茶圣陆羽更为推崇越窑茶具。除了对瓷色、瓷质本身进行的对比,《茶经》中另有一段通过对比茶汤来分辨茶具的高下。《茶经·四之器》:“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图1)

图1 唐 越窑青釉龙柄茶匙

图2 唐 錾花鱼尾铜茶则

图3 唐 尖桃形刻纹铜茶则

图4 唐 尖桃形带钮铜茶匙

唐錾花鱼尾铜茶则

此件茶则长26.5厘米,为河南出土。茶则面为较细长的柳叶形,微凹,面与柄交界处采用錾刻工艺刻出联珠云纹。錾刻工艺是指利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在器物成型之后的进一步加工技术,主要用于器物的纹饰制作。茶则面上的联珠云纹采用为一刀一起的点刻法,纹样较为简洁随意。

其柄部与面连接处呈四方柱形,到了柄尾端捶打成略薄鱼尾状。茶则柄部同样以錾刻工艺装饰有下凹几何纹样。

该茶则整体为黑褐色,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给人稳重大气之感,后世的辽金茶则在设计上受此类器型影响较大。(图2)

唐尖桃形刻纹铜茶则

此件茶则长29.2厘米,面呈尖桃形,长柄,柄部錾刻若干线条作为装饰。

尖桃形的茶则面錾刻线条流畅,古朴端庄。则面尾端有一花状纹样,花瓣形状略微随意,花茎呈卷草纹,延展至柄部,线条柔美,以点刻技法装饰。柄部刻有若干线条,既简洁又起到装饰效果。(图3)

唐尖桃形带钮铜茶则

茶则通体为铜制,长15.1厘米,面呈尖桃形,前端稍丰腴,后端略狭长。面及长柄除少数部分略有斑驳,整体甚为光洁,光可鉴人。

柄部细长,略有弧度,末端呈三角形,往外延伸一水滴形,水滴形与三角形连接处上置一凸起圆钮,便于提捏。茶则整体简洁大方,光素无纹。(图4)

唐银茶则

此件茶则长约24厘米,通体为银制。因为银是一种不稳定的金属,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变黄变黑,这千年之前的唐代银茶则流传到今日已经呈现“黑漆古”般的光泽。

此茶则面呈椭圆形,柄部带有一定的弧度,曲线优美。因银延展性较好,茶柄尾部一端断裂后呈现锯齿状断口,其中四枚锯齿仍然较为锋利,另有两枚锯齿因为年代久远略有磨损。(图5)

唐尖桃形银茶则

此件茶则通体以银为材质,长15.8厘米,造型简洁大方。

因银易氧化,故此件茶则呈“黑漆古”般效果,光可鉴人。茶则面则点缀斑驳的黄绿水锈,仿似悠远历史的烙印。

柄部呈直线,微有弧度,至尾部略宽。(图6)

宋如意铲形铜茶匙

此件茶匙长10.1厘米,铜制。匙面呈如意铲形,微凹,匙面背部出棱一道。细长柄,柄三分之一处有三道弦纹作为装饰,柄尾端微有凸起弧度。

图5 唐 银茶则

图6 唐 尖桃形银茶则

图7 宋 如意铲形铜茶匙

图8 宋 杏叶形镂空铜茶匙

图9 宋 桃形铜茶匙

图10 宋 花形铜茶匙

整个茶匙为金色,非常精致小巧,制作工艺相比唐代的华丽繁缛,更显得质朴大方而典雅,体现了宋代内敛的审美情趣。(图7)

宋代时期铜器所用的材料与商周青铜器有所不同,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含锌量都很低,主要是铜锡合金;而宋代当时铜器主要是铜锌合金。因此商周青铜器往往颜色发灰白,锈多为红斑、蓝斑、绿锈、“黑漆古”;而宋代铜器颜色发黄红或黄白,锈多为枣红、“黑漆古”或绿斑。

宋杏叶形镂空铜茶匙

此款茶匙以铜为材质,整体轻盈匙面呈杏叶形,中心镂空为花。

匙面以六个镂空圆孔组合为花形,匙柄无任何纹饰,简洁干净,体现了宋人典雅含蓄的审美观,匙柄呈由细到粗的三角形。(图8)

宋代出现了花果茶,即在茶中加核桃、芝麻等茶料。据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的《农书·百谷谱集十》记载:“茶之用芼,胡桃、松实、脂麻、杏仁、栗任用,虽失正味,亦供咀嚼。”芼本指可供食用的野菜或水草,这里引申为茶料。

配合茶中加料的饮茶习俗,茶匙中的镂空工艺应运而生,这类茶匙一方面方便捞取花果茶中的果品、果仁之类的食物,另一方面也更适合搅拌茶汤。

宋桃形铜茶匙

此件茶匙通体为铜制,长10.8厘米,式样简约,无任何纹饰。

茶匙面为桃形,桃形在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上颇为常见。早期,桃代表着女性,如《诗经·桃夭》就以桃树的花、实、叶做比兴手法,寓意出嫁女子一生中三段美好时光。而后,桃又有了辟邪的寓意。汉代,桃纹除了象征生息繁衍和辟邪外,还增加了长寿的文化内涵。北宋时期的类书《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神农经》云“玉桃服之,长生不死”。玉桃即指仙桃,由于在神话故事中食用仙桃可以“长生不老”,于是人们便将桃称为寿桃,是长寿的象征。

茶匙面中间部位略有锈斑,但整体器形完美,散发着金属美丽的光泽。茶匙柄细长,微有弧度,尾部呈倒三角形。(图9)

宋花形铜茶匙

此件茶匙材质为铜,长5.3厘米,通体遍布绿锈,好似绿漆般的美感。

图11 宋 木柄芭蕉叶形铜茶匙

图12 宋 花瓣形镂雕铜茶匙

图13 宋 梅花形铜茶匙

图14 宋 火焰形铜茶匙

图15 宋 花蕊纹铜茶匙

图16 宋 树叶形铜茶匙

匙面为十一出花瓣形,弧面微凹,沿匙面的弧度刻出十缕条纹,描摹出花瓣的形状;中心镂空一圆孔呈花蕊状,镂空的圆孔周围刻有六个略小的圆形环绕其间。

茶匙柄呈现优雅的弧度,与匙面的弧度交相呼应。(图10)

宋木柄芭蕉叶形铜茶匙

此件茶匙为木质柄,长12.4厘米,铜质,茶匙面,线条简练、内敛而不夸张,不过多的修饰和雕刻。

茶匙面比较别致,为芭蕉叶形,中刻三连圆环。其中半片芭蕉叶因年代久远略有残损。芭蕉的形象在器物纹样或画作中经常出现,这不仅仅是成片的芭蕉给人以“绿天如幕”的感觉,同时芭蕉的寓意也极为深刻。《涅槃经》曰:“譬如芭蕉,生实则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陈寅恪先生也曾经谈到过佛经中以芭蕉比喻人身的问题,他说:“考印度禅学,其观身之法,往往比人身于芭蕉等易于解剥之植物,以说明阳蕴俱空,肉体可厌之意”(《金铭馆丛稿》二编)。另外,因芭蕉叶大,“叶”与“业”谐音,有招财,家大业大之隐喻,象征着事业发达旺盛,多财富。

茶匙为木质柄,虽历经近数百年仍坚实如初,体量虽小却有着静谧而和谐之美。(图11)

宋花瓣形镂雕铜茶匙

铜制,长12.3厘米,外观朴素典雅。

匙面呈花形,为十一出花瓣组成,中间镂空雕成花形,边缘处錾刻线条洗练的卷云纹,寓意着高升和如意。

茶匙柄部细长,弧度优美,富有流畅感。(图12)

宋梅花形铜茶匙

此件茶匙通体为铜制,长10厘米,整体器形完整,造型简约。

茶匙面为五出梅花形。梅花自古就有非常美好的寓意。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分别为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在民间,梅常被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为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梅的傲雪精神,和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

茶匙柄细长,中间有开裂呈凸起状,尾部呈规则的多边形。(图13)

宋火焰形铜茶匙

此件茶匙通体为铜制,长10.8厘米,光素无纹,式样简洁。

图17 清 牛角螭龙茶则

图18 民国 象牙卷荷双龟茶则

图19 民国 象牙卷荷双龟茶则背面

图20 民国 象牙卷荷双龟茶则局部

茶匙面为燃烧的火焰形状,火焰是佛教中佛法的象征。古代佛像背面,多饰有各种火焰纹样。该纹样被赋予神圣、威严的含义,寓意辟邪、驱魔,神圣不可侵犯。而这一茶匙面的火焰形美观兼具实用性。

茶匙柄细长,中间部分略有弯曲,尾部呈倒三角形。(图14)

宋花蕊纹铜茶匙

此件茶匙长5.1厘米,通体以铜为材质。

茶匙面呈六出花瓣形如蝴蝶展翅般,花瓣中间錾刻有花蕊,花蕊外放舒展,以单线刻出,图案简洁明快。可惜因年代久远茶匙面绿锈斑驳,部分花蕊纹饰已隐约至不可辨。

茶匙面和柄的连接处断裂,茶匙柄细长,尾端略宽呈椭圆形。(图15)

宋树叶形铜茶匙

此件茶匙造型简约,通体为铜制, 长10.5厘米。

铜是一种较为稳定的金属,在常温、常湿的情况下能保持其物理性状不变。此茶匙表面基本没有铜锈,说明千百年来其保存环境相对较好。茶匙面呈一片树叶的形状,微凹。柄呈直线型,尾部微有残损。(图16)

清牛角螭龙茶则

此款茶则为牛角雕刻而成,长15.2厘米,为清代雕成。

茶则通体呈古栗色,以浮雕技法雕刻趴在柄部的双螭纹,造型十分灵动。螭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瑞兽。关于螭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就是说螭生性喜欢眺望,因此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多有以螭为原型的走兽。

此外,在我国的多部古籍中记载和描述了螭,如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这里说的螭为没有角的龙《广雅》云:“有角曰虬,无角曰螭。”《汉书·司马相如传》:“于是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螭,山神也。’”

茶则的双螭龙纹,螭身制成茶则柄,大螭口含宝珠,一条小螭盘在大龙身上,造型生动活泼,设计巧妙绝伦,风格纯朴自然,形神兼备。(图17)

民国象牙卷荷双龟茶则

此件象牙茶则为民国时期的作品,高3、长14.5厘米,品相完好,设计精巧,因其以卷曲的荷叶、两只小乌龟为主要题材,故定名为象牙卷荷双龟茶则。

此茶则的象牙质地平润细腻、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白中泛黄。设计者采用圆雕、浅刻技法,刀法圆滑光润,不留痕迹,且巧妙地利用象牙原材质的肌理和纹路设计成卷荷型。茶则背面为阴面,刻画出卷荷的茎叶及蒂柄,叶脉筋纹隐现,由茎部呈放射状伸延;阳面卷叶成则,叶片向上收拢,叶边不规则内外翻卷,荷叶脉络遒劲清晰,线条流美,极富装饰性。

更为巧妙的是,两只小龟匍伏于卷叶之内,似欲攀爬,颇有生趣,刻画生动,栩栩如生。龟乃灵性之物,属于中国吉祥四灵“龙、凤、龟、麟”之一。古代中国人一直相信,龟背纹理综密,隐藏着天地的秘密,因此它也成为一种神秘而蕴藏着文化内涵的动物;同时,又因乌龟寿命极长,所以成了长寿的象征,人们多用“龟龄”喻人之长寿或与“鹤龄”结合称“龟龄鹤寿”和“龟鹤齐龄”。此件茶则设计成卷荷藏双龟,寓意喝茶养生,二老长寿。(图18-20)

茶则虽小,但形态别具一格,融合了实用型、装饰性、文化性于一体,体现了当时劳动者淳朴、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其高超、精湛的制造技艺又闪烁着中国古代劳动者智慧的光芒。

(责任编辑:郭彤)

文化部发布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国文化部2日在京发布了日前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并选择3月15日这天开始施行。

这份《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核心内容围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出要立规矩,强化主体责任。意味着国家要求画商等经营者对所售艺术品“负全责”,这对之前国家规定的艺术品交易中买家全责的彻底颠覆。《管理办法》还强调,艺术品经营单住不得隐瞒艺术品来源,误导消费者;不得以集资为目的或者以非法传销为手段进行经营;未经批准,不得将艺术品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以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艺术品经营单位应当对买受人购买的艺术品进行尽职调查,提供能够证明或者追溯艺术品来源的证明文件,还明确了鉴定评估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及有关程序。

据《2014年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艺术品交易额2137亿元,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的22%,列世界第二位。但同时,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制假售假、虚假鉴定、虚高评估、交易不透明等问题亟需规范。这份《办法》的出台有利于治理当下艺术品市场的乱象,规范行业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大型全媒体艺术资本发展平台—艺术现场(ART SCENE)正式启动

2016年1月29日,由《中国书画》杂志社联合北京文银艺术、东升汇文化传媒、网易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大型全媒体艺术资本发展平台—艺术现场(ART SCENE)正式启动。联合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建设“艺术现场”平台,是《中国书画》杂志在新形势下推进书画艺术发展的新举措。其做法是,从“艺术现场”的电视栏目入手,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全媒体表现手段进行不同媒介形态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业态为艺术家更好的宣传和推广。另外,通过艺术品鉴定,艺术品鉴赏,防伪技术应用,交易平台构建,物流仓储保险,租赁与定制,金融服务与产业配套,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的构筑艺术产业发展平台。《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康守永在致辞中表示,在选择艺术家、艺术品的时候,要把泡沫挤掉,把江湖甩掉,把低俗去掉,让镜头、笔头、资本瞄准有格调、有潜力、有品德、有天赋的艺术家,通过“艺术现场”放大传播效应,使更多人享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北京国家博物馆

春节期间,国博推出重要展览有:“领袖·人民—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该专题陈列展收录的作品均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囊括了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画坛代表作,还有新近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美术作品。“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是一个文物级别很高、分量很重的历史文物展—河南省多家博物馆拿出馆藏文物重器百余件集中展示,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早期中原文明的大气象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

由故宫博物院主办,英国大英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宝丰县文物管理局、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等协办的“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于2015年9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西配殿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至2016年8月31日,共11个月。展览以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和明清时期仿汝窑(釉)瓷器为主,辅以北宋窖藏和汝窑遗址历年考古发掘所得瓷片、修复品、窑具和从其他博物馆、文博单位商借的具有代表性的传世汝窑瓷器,力求较全面地反映传世和出土汝窑瓷器以及明、清时期景德镇御器(窑)厂仿汝窑(釉)瓷器面貌,展出文物共计135件。

上海 上海博物馆

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2015年12月10日-2016年3月13日。以吴湖帆为核心的书画鉴定家,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高度与成就。兼具传统文人与现代学者双重特质的吴湖帆,与稍晚的张珩等鉴定家一样,业已展示出兼融传统画学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趋势。展览旨在全面展示“梅景书屋”的鉴藏特色。展出相关古书画文物97组(113件)。

广东 《千年风雅—馆藏宋元以来绘画精品展》

广东省博物馆于2015年9月推出跨年度《千年风雅—馆藏宋元以来绘画精品展》。展出从宋代到近现代的69件(套)馆藏绘画精品。展览分为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部分。宋元部分从有限的画迹窥其发展之大略;明、清、近现代部分按时间为线,展现画派纷呈,名家辈出的艺术现状。不仅有明清宫廷画家以及浙派、吴门画派、华亭派、“四僧(弘仁、朱耷、石涛、髡残)”、“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金陵画派、扬州八怪、海派、京派等各个流派代表画家的精品力作,还有广东地区画家林良、张穆、招子庸、居巢、居廉、岭南画派创始人“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著名粤籍名家的代表作品,基本上囊括了明清绘画史上绝大部分画派及其代表画家,足以勾勒出一部色彩斑斓的明清绘画图卷,也可以从中窥见广东绘画发展之一斑。

山东 济南市博物馆

春节期间,济南市博物馆推出了多个展览。

《瓶之韵—馆藏古代瓷瓶瑰宝展》展出馆藏宋代至清代近40件瓷瓶珍品,包括青花、彩瓷、 单色釉等主要种类,其中不少展品还是首次公开展出。

《翰墨飘香—迎新春馆藏古代花鸟画精品展》集中展示30余件馆藏清代花鸟画作,展期一个月。展览汇集了郑板桥、高凤翰、边寿民、高其佩、李方膺、李鱓、任熊等大家的艺术精品。

《掌中珍玩—武汉博物馆馆藏鼻烟壶展》共展出130余件武汉博物馆藏鼻烟壶精品,年代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材质品类丰富,造型多样,展期持续至3月27日。

Appreciation of Chaze(Teaspoons) Stored at China National Tea Museum

Yue Suna

猜你喜欢
茶匙艺术品
小茶匙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她一下子缩小啦
她一下子缩小啦
嫩牛肉炒豇豆
肉末藕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