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心得

2016-09-27 04:26陈海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意识体育教师

陈海

摘要:体育课在初中课程安排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以及综合素质得到良好培养的关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体育知识以及身体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还学到其中的体育精神,如团队合作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渴望胜利的进步精神等等,这些良好的人生态度都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学会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314-01

随着当代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初中学生都对体育运动十分的热衷,对体育明星也十分的推崇。正是由于这些明星的影响作用,初中学生对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排球、田径等运动项目越来越感兴趣,这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还需要教师去解决,学生在运动中的态度普遍存在问题,这些态度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成绩,也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轨迹。

1.合理竞争,避免头脑过热现象

初中学生心智水平发育有限,其自我调整和控制能力很差,在运动中尤其是有身体接触的运动中很容易产生冲突。例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一次篮球比赛中,由于本队的落后和自身发挥的不理想而导致脑子过热,在一次上篮过程中有意伤害对手,结果造成自己严重受伤和对手受伤,这样的情况是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这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对这个学生进行良好的合理竞争教育,导致这个学生头脑过热,输人又输球,还导致对手同学受伤。

2.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学习,建立以多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有效地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来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以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地、自主地和创造地学习,通过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来建构学生的主体性。要改革以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中忽视学生生理、心理、体育文化特点,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满足于讲解与示范法、完整和分析法、重复练习法及游戏和比赛法等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模式。通过运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理论和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调整技术难度、竞赛等办法来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在耐久跑练习中,让学生创设耐力跑路线、方法与情景,变原来单纯围绕操场进行耐力跑练习为有趣的情景跑、自然地形跑等等,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有氧耐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课中实行人人都当小干部的制度,让小干部轮换整队、带准备操(选做广播操、徒手操、自编操等)、选择一些可行性的而同学们喜爱的游戏进行练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们不仅认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些学生还自编了质量较高的徒手操,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强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一部分学生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怕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话,总是躲在其他同学后面不肯练习。此时教师应因人而异,制订不同的量化办法,对于跨栏跑技术掌握的好、能够均速跨过5个最低栏的同学要提高栏架高度,并根据学生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对技术差、没有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高度,并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技术动作,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逐步找回学习的感觉。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立足实际,精心备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主要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能力的掌握。

4.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4.1 竞争意识。体育的重要魅力就在于激烈的竞争性。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过程中,通过积极响应规则的约束,使学生认识到"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也是在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宗旨,更是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宗旨。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大家站在公正平等的起跑线上进行角逐。学生长期在这种情境的熏陶下,通过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正精神和情感内化,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原则。因此,有人认为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的土壤和摇篮。

4.2 合作意识。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活动、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共同分享和责任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显示出了它的特殊作用,许多训练项目、竞赛活动,如篮球、足球、排球、接力、拔河等,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和同伴一起合作的意识,让他们体会一起流汗、相互协作并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喜悦,这对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分担责任、为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都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5.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大胆创新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现在一谈到主体性教学,似乎就是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能完成什么样就算什么,其实并不然,主体性教学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削弱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主动权还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只要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实现.老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综上所述,体育课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百利而无一害。它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越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努力创新,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意识体育教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最美教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