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摘要:“生本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文章从问题提出的根源和意义入手,以小学数学"千克和克"一节为例,从课前预习我主动、课堂问题我发现、疑难问题我合作、课后作业我独立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本理念;千克和克;数学课堂;呈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12-02
“生本理念”是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我们徐州市正在倡导推行的"学讲方式"的内涵是一致的。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就是辅助学生成才的人,不可本末倒置。
1.问题提出的根源和意义
"生本理念"理念的提出有其理论根源和现实原因,从教育理论上分析,许多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学者等通过大量的长时间的实验分析,运用很多的数据对比发现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效果要远远超过教师独霸课堂,因而还形成了很多的教育理论,这些理论一致指向"生本"这一理念。从现实教学分析,数学老师更喜欢课堂"独白",无论是"认识负数""认识小数"还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等等,一路走来一路"自说自话",不去观察学生状态,不肯分析学生需求。这就会导致先进理念和现实教学的脱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生本理念"的融入课堂正好可以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促进数学课堂生态化。
2.数学课堂如何呈现“生本理念”
2.1 课前预习我主动。很多数学老师不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只注重自己的课堂时间,但课堂时间毕竟是固定的,没有更多的弹性空间,因此教师要把课前的时间充分运用好。课前预习既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又是促进学生主动求知的法宝,从而体现教学的"生本理念"。但是由于学生刚开始是不知道如何预习的,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做好指导,或者给定预习的问题。
比如教学《千克和克》一课时,这是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主动性行为,这个时候数学老师就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了解"千克"与"克"一般各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关系等,再让学生找一下家里买的物品,记录一下重量是多少,在哪里可以找的到重量的标识,还有要学生了解一下生活中的"秤"有哪些,并能够亲自称一下物品,看看如何读取重量。这些事情学生在课前都可以独立完成,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以让孩子跟着家长去市场或者超市等地方观察。不论如何,课前预习环节不可少,这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可谓一石三鸟。
2.2 课堂问题我发现。自己发现问题,是学生学习中能力提高的标志,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认为发现问题是老师的事情,接受知识才是学生的事情,其实这只是一种浅显的教育意识。学生接受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意识才是教育更高的目标,才能由处处接受变为主动寻找、思考,这样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成为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仍以《千克和克》为例,在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之后,很多学生记录了这次预习的成果。比如有同学展示自己到超市记录的东西的重量:一包五香粉10克、一包挂面500克、一包盐400克、一大袋洗衣粉1千克、一袋面粉5千克……还有同学记录了自己看到的秤:杆秤、天平、磅秤、电子秤……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东西上面标的是"克",有的东西标的是"千克",这有没有固定的标准?有的同学提出有的商品标明的是1.5千克应该是多少?类似的还有标0.8千克的等等。还有的同学说外包装上面没有标明重量的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课前真正主动参与了预习,数学教师应该给学生解答疑惑。
2.3 疑难问题我合作。课堂是学生与老师互动的主战场,有些疑难问题学生发现了,但也有些疑难问题学生发现不了,这个时候老师没有必要非得让学生发现不行,毕竟学生的思维深度有限,认识的宽度有限,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发现问题。有了疑难问题,教师不要立即介入问题,公布答案,要让学生互动交流一下,看看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能否就解决了问题,这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参与合作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会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参与主动探究。
在"千克和克"的教学中,对于在商品的外包装上面重量的标注为何有时用"克"有时用"千克"这一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先行讨论,在学生讨论了一会后,再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商品,有用"克"标注的,也有用"千克"标注的,让学生按照标注的不同归类,然后再看看有何特点。学生就会很快明白一般轻的物品用"克",重的东西用"千克"了。再比如对于没有标注的物品重量的称量,不一定是整数,学生对此很糊涂,这应该怎么读呢?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了1千克等于1000克的关系后,拿出一个1500克的物品让学生先动手用以"克"为单位的秤称出来,然后再拿到以"千克"为单位的秤上称一下,结果指针指着1与2之间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一个大格子是多少重量,学生自然会明白一半就是500克了。
2.4 课后作业我独立。课后作业分为家庭作业和需要上交的作业,课后作业的效用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让课堂向纵深发展。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课后独立作业是老师急需解决的难题,很多学生正是从抄袭别人作业之后成绩才逐渐下滑的,课后作业老师很难监管,这就需要老师多想办法,促使学生主动独立完成作业。
其一,教师要多教育学生抄袭别人作业的坏处,这就是另一种"偷窃",让学生有羞耻心。其二,教师要多检查,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并以类似的题目进行考查,督促学生主动思考、独立作业。比如对于练习中的题目,下一节课在上课的时候,仿照题目再出类似的让学生解答。比如用"千克"和"克"填空:土豆重150( ),一块面包重30( ),一个大辞典重1( )……比较不同单位重量大小的:4000克( )4千克,2800克( )3千克……相似的题目在课堂随机的抽查,会让学生紧张感,会促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
数学课堂实践"生本理念",其实就是表现为"生进师退",还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牢记课堂是学生的、知识是学生的,未来才能是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