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93-01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而学生能否自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关键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心理上他们好奇、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生理上他们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应该抓住这些特点,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保持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积极采用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着力设置悬念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产生兴趣学好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很大帮助。刚上小学的学生,对未知的数学课程有很大的期待,能否上好第一堂课对于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甚大。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对第一堂数学课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设置悬念,保持学生对数学课的期待。摒弃那些直奔主题、第一堂课就直接上新课的做法,而是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通过课堂了解,我发现其中一个教学班真正喜欢数学的人不到总数的六分之一,大多数同学对数学的认知停留在枯燥无味的层面上,数学应用意识仅体现在简单的日常生活开支运算中,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无疑是致命的。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喜欢。针对这个现状,我采用如下做法:首先,介绍我国的数学发展史,特别是我国在数学领域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出示一些数学谜语,让学生在猜猜笑笑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最后,通过精讲几个数学趣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对数学的印象。在欢快的互动中结束的数学课,必然会让学生有好的期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着力借鉴肢体语言描述概念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的直观性,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很多,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着力引用典故诱发求知欲
学习要先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容易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契点。而利用一些有趣的典故,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着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兴趣
实践性是数学活动的鲜明特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其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适当的数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外在手动促进思维的动,以实物代替抽象,达到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认识和完美。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学中做,做中学,思后做,做后思,获得了属于他们每一个人的自由思维空间。寓学于"做","做"中有学,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中,内角和定理的发现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准备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纸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大家剪纸、拼图、画图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维碰撞中产生了,难点迎刃而解。学生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了成就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5.着力师生情感交流,激励学生
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交流、乐于学习的前提条件。我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六要一不",即: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人,要利用激励性语言,要充分热爱和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关心学生的发展,要对学生和蔼可亲,不用指令式语言。让学生看到的是教师信任的目光,亲切的笑脸;听到的是"你真行"、"你讲得真棒"、 "再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确保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索的心态,能经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合作,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史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其发现数学原理的艰辛过程。这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当我们在运用各种方法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来后,更要善用措施精心呵护、强化兴趣。如在几何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直观、形象和动态的图象演示过程,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插上兴趣的翅膀;又如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用竞争激励上进。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良品格。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以兴趣吸引人,以活动促进人,以情感培育人,以评价激励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不仅能成功地促进他们的多元发展,而且这本身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