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莉
摘要: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34-01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透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窗口。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下,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成为语文教师必然的探究问题,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要神似不要形似
说"导"谈"演",并不是说把课堂搞得像舞台,上课像演戏一样叽叽喳喳。要想使课堂更有效,我们要"神"似而不是追求"形"似。其实,成功的课堂,学生们是要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动的,精力集中,动作散、行为散、神却不散。只有学生们自己真正"动"起来,他们才会产生兴趣,让他们亲自经过探究去获取知识,我们再也不能"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知识了,要将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生活在农村,交际不广,阅历不深,在公共场合说话时大多表现出口讷神滞,仪态欠佳,或是脸红耳赤,或是抓耳挠腮,或是忸怩作态;个别敢说的不是音量低、语音含糊,就是语句不连贯、词不达意、缺乏条理,难免会出现课堂只有个别学生参与,而课堂气氛冷淡的情况,而这时教师要调动开朗乐观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个难点,我经常给学生们准备一些课外阅读文,让他们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优中选优,学生分组讨论,形成文字,各组再展示各组的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教师再加以点拨,总结答题规律。思想理念是行动的指南,要想进行教学改革,必须要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指导,而新课程标准正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新课标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编纂意图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贯穿于各册、各单元、各篇课文的教学之中。
2.搞好课堂教学,初步养成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沟通阅读信息,进行阅读思维的一种有序有效的训练途径,它呈流动态势,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阵地。而语文的学习正是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正常渠道,学生语文学习好的标志不是一等于一,而是举一反三,既学会了阅读课文,又能将此能力运用到课外。立足课文,加强训练,夯实知识基础,课本知识是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想提高阅读能力就应特别注意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教师要以课本为范文,加强训练不应只是指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简单学习,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通过对课文快速整体浏览把握文章的主题、主体和结构特点等要旨从而确定阅读训练的目标和重点。精读课文,依据目标深入细致理解揣摩,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细致地阅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段进行细致揣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文章的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这一环节,通过精讲、点拨、补充等方式,力求知识到位。教师在这一环节要依据课文内容精心选取一些有代表性,有一些难度的题目,印发给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教师依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补充讲解,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力求知识到位,落地有声,环环相扣,巧妙衔接,使教学目标明确,课堂训练有效,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适当课外延伸,强化迁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堂训练固然重要,但如果把阅读仅囿于课内是不够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凭借课堂训练的拐杖走进第二课堂就变得日趋重要。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就需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选取健康有益与学生阅读能力相辅的知识食粮,以揣悟阅读技巧、摸索阅读规律。教师不妨深入其间,在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给予点拨,使之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佳境。以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拓展阅读范围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施教途径,摈弃呆板教法,创设乐学氛围。从教态、眼神等方面给学生一种自然亲近之感;从和蔼、幽默的语言中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从严密的逻辑推理中给学生以严谨的"身教";从优美的非语言态势中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从快乐施教的活跃气氛中,给学生以活跃思维……这样就能综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辨析能力,产生积极的激趣、乐学、学乐效应。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我来“导”,你来“演”
以往的课堂上,老师是主角,说的口干舌燥,学生们呢,个个恹恹欲睡,你是满腔热血,他是寒冰一块,甚至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都不知老师在说什么。改革后的课堂,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不上几句话,与以前的"满堂灌"大相径庭,是不是老师真的就轻松了呢?当然不是,老师如果真的轻松了,那课堂就不会这样精彩了,相反,老师课下要下很大的功夫。老师就像导演,要把课堂上可能生成的问题、情景预设一下,引导学生充分预习,只有有充分的准备,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求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预设规定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帮助学生拟定预习提纲。只有教师课下功夫到,才会有更高效的课堂,才会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课上才会轻松。教师要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这样上课才会有的放矢,才能让课堂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
总之,教学改革的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在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立足课堂教学,运用科学的施教艺术充分激发起学生热情,培养起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把阅读变成一种真正的习惯和乐趣。
参考文献:
[1] 杨士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3 .
[2] 靳长影. 全面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全力提升语文教学质效——谈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 2006.
[3] 尚成武. 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理念的渗透[J]. 中学教学参考,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