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娟+毛蕊+刘文杰+冯立艳
摘要:根据《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机械类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对机械原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和总结归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主动性,有效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003-01
机械的制造与使用,使人类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是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农业、军工、建筑都离不开机械,走进我们生活的汽车更是各种机械的综合,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机械加工制造水平标志一个国家产业实力的高低。毫无疑问,不管是对现有的机械进行改造,还是研究设计新的机械产品,或者是设备维护等工作,都会涉及各种基本机构、机构运动原理等内容。
所以《机械原理》在全国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中,是一门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由基础课到专业课过渡的桥梁,它为今后学习《机械设计》课程奠定基础,更是人们为进行高级生产活动,培养专业人才所做的知识准备。
1.课程特点
"机械原理"课程是一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两大方面:(1)机构的组成、运动、动力学。(2)基本机构的分析设计,例如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带传动、链传动机构等等。所以,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现有机构的理论分析能力。
另外,该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能力,针对不同的设计任务,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相关知识,提出多种机构运动方案,并进行综合评价,故该课程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2.问题分析
该门课程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繁杂,与实践结合紧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难以掌握。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具有一定的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如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等等。作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比较缺乏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课程中的机构结构学、运动学和机器动力学等内容缺乏实际验证,普遍感觉内容抽象、难懂。鉴于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1)机构运动简图虽然能表达机构的运动特性,但是与实际机器相差甚远,学生很难将两者有效联系到一起;
(2)在进行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完成习题过程中,经常出现与理论知识脱节,甚至有时候会无从下手;(3)学生所能提出的运动机构方案过于简单,作业耗时较长,难以体现教学成果;(4)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
3.解决措施
针对"机械原理"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普遍难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将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几点体会及经验措施论述如下:
3.1 提炼共性知识。针对该课程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教师应在对课程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抓住主线,纵观全局,提炼出分布在各章节中的共性知识。例如:该课程中多次采用"反转机构法"这一方法处理机构问题:a)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为: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这三种机构类型转换的实质是机架变换,即以不同的构件作为机架,也就是仅仅改变了参考坐标而已。b)凸轮机构中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也是依据"反转法"原理:假设凸轮静止不动,保证凸轮与从动件相对运动不变,从动件尖顶的运动轨迹即是凸轮的轮廓曲线。这些知识的共性点是均运用了理论力学中的相对运动理论。通过对共性知识的提炼研究,以共性知识所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为主线,提纲挈领,将不同内容贯穿起来,既理清了思路,由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3.2 利用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图、文、声、像的多媒体教学已走入课堂,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通过计算机形象逼真的演示,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在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利用CAD技术优化教学,例如:在讲述平面连杆机构时,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图片及flash 动画演示机构及其运动过程。通过CAD技术,可以借助三维建模软件( 如CATIA、Pro /E、UG、Solid Edge、Solid Works 等) 来完成这种演示。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可以很方便地更改各杆件的长度,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杆长条件和曲柄存在与否的直接联系;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构件做机架,观察机构的演化过程; 还可以任意装拆、放大或者缩小各种机构,加深学生对各种机构空间结构及其组成的理解;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旋转、改变对机构模型的观察方向,增强实体感。使教学中的各知识点更加清晰、生动、形象,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使教学内容显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原动件可以是曲柄( 如搅拌机) 也可以是摇杆( 如缝纫机) ,介绍其死点和通过死点的方法时,可以以缝纫机或者火车车轮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加深学生的印象。
3.4 增加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理论知识应该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即根据实际的生产要求,对机构进行正确选型、组合,从而设计出满足实际要求的机器产品。为了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在学期末会进行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满足了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3.5 提高教师科研教研水平。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只有深刻掌握了这些实践知识,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艺知识和能力,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提高教师对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水平,能使教师把课本知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4.结论
作为一门机械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桥梁,在学科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针对实际教学经验,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作了一定的研究。首先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针对其特点,阐述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邢莉,许宁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2,(2):100-102.
[2] 殷勇辉,高志等.提高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4, (6):57-59.
[3] 郭卫东,刘荣等.机械原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6:7-10.
[4] 周先军.增强教师工程素质提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效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4(12) :137-138.
[5] 冯立艳.机械原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
刘迎娟(1986-)女,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