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016-09-26 19:09王智海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高职院校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文化的多元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从发展程序、党建队伍建设、党员教育、党员考核评价、基层党建创新、公寓党建等方面提出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體系

本文系2016年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天津市部分高职示范校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89)。

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发展党员工作“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其质量的高低,关系学生自身的成长,影响学校的党建工作与高职教育的发展,关乎党和国家的未来。

1 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

1.入党动机难以考察。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前大部分在校生的愿望,多数学生政治立场坚定。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如迫于父母的要求、盲目随大流、方便找工作、更有面子等,对党的基本理论认知模糊、政治信仰不坚定。虽然发展党员要综合考评,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获奖更看重,而政治觉悟、思想品质等定性方面因素,却很难建立客观评价标准体系。

2.培养考察有些虚化。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党支部培养考察易流于形式,一些培养联系人不重视培养考察环节,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担任培养联系人的老师一般都为兼职党务工作者,还承担着教学、科研、班主任等其他工作,导致对培养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充分,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中的填写意见无法做到客观准确,优点很多,缺点却无法真实客观地陈述。

3.程序执行不够严格。严格执行入党程序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前提,但一些党支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发展程序形式化。入党前政治学习要求不严,党课培训只要参加学习考试就能通过;对学生递交的思想汇报只看数量,不看内容,失去了思想汇报的应有价值;培养联系人实际联系不足,或者只联系不培养,形同虚设。

4.后续教育缺位明显。“重发展、轻教育”是当前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将党建工作重点放在学生预备党员的发展上,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群众基础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而入党后的继续教育与严格管理则处于缺位状态,即便有时开展后续教育,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系统化。这造成了一些党员入党后的表现反而不如入党前。

5.模范作用不够突出。据了解,普通学生对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党员理应起到标杆作用,但部分学生入党后自我要求下降,学习、工作各方面有所松懈,出现成绩下滑、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党性意识、服务意识弱化,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2 影响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因素剖析

1.党员发展质量意识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实践技能与操作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对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仅仅是机械地按程序规范发展,延伸性不足,为了发展而发展,对于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注度不高。

2.党员教育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当前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育缺乏连贯性,在入党前,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但入党后,除了“三会一课”、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党费与思想汇报外,很少组织丰富的教育活动。二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会一课”、专题报告等传统教育模式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对于在信息时代成长的“90”后来说,这样的教育模式很难赢得他们的欢迎,教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三是教育缺乏自主性,党课、讲座、支部大会都是通过理论灌输进行教育,没有发挥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作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核评价机制有欠合理。对于学生党员的考核应当贯穿入党前后,但在实际考核中,往往入党前的把关相对严一些,入党后的考核有所松懈。由于思想政治素质考核难以客观量化,使得实际考核中片面强调学习成绩或是工作能力,将党员标准趋同于评优评奖。此外,对于考核评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奖惩措施,对表现偏后的党员也缺乏有效的处理机制,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4.基层党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生党建队伍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层党务工作队伍配备不足。目前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中,大多是兼职,一般都不设专职党建人员,培养考察任务与有限的基层党组织教师队伍不相称。第二,支部带头人素质有待提升。很多是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辅导员与年轻教师,工作经验不够丰富,人生阅历较少,在培养考察中难以将工作做到位,无法适应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同时,由于基层党组织教师党员多数是兼职党建工作,经常会因教学需要进行岗位变动,党建队伍流动性大,给党建工作的连续性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5.学生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学生党建队伍建设的问题也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创新,使党建工作拘于形式,落入俗套。第一是不敢创新,存在畏惧心理,怕把握不好方向;第二是不愿创新,认为党建工作本身就是枯燥的,不存在乐趣与活力;第三是无力创新,党务工作者忙于科研、教学等,没有精力去做党建创新;第四是不会创新,很多党务工作者都不是思想政治专业,缺乏党建专业能力。

3 从严要求,规范发展,切实保证党员发展质量

1.严格标准,切实把好入口关。根据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情况,除了基本标准外,还要严格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日常表现、群众基础等具体标准,综合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不以偏概全,不随意降低党员发展标准,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2.严格程序,切实把好规范关。最新细则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要严格执行各项程序,把好“三推五审四票决”。“三推”即通过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团学组织推优等方式,在入党申请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两个环节上广泛开展推优荐优。“五审”即党支部初审、分党委审议、校组织部复核、机关工委审查、分党委审批。“四票决”即在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这两个关键程序时,以无记名方式在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委会两个层面分别进行票决。

3.严格教育,切实把好培养考察关。将培养考察与党员教育相融合,整合互联网、思想政治课程、支部活动、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载体资源,贯穿党员发展始终。

4.严格考核,切实把好质量评价关。建立、完善全面系统可操作的学生党员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要提高学生入党考核的透明度,做到全方位综合性考核,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考核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大一时,注重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上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抓好专业学习;大二时,考察学生的全面发展,除学业外,对社会实践情况、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大三时,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期,重点考核学生的实习表现、就业积极性以及就业情况。

4 构建党员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1.严抓队伍,切实把好党建队伍素质关。要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建队伍至关重要。一方面要选拔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与党务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党建工作者,配足党建工作人员,确保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党建队伍培训,提升党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与业务水平,开拓创新思维,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

2.以基层党建创新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是保持党组织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围绕高职院校发展中心,找准党建工作切入口,抓住党建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其次,要丰富党建载体,积极组织党建工作品牌、共产党员示范岗、学习型党组织等争创活动,结合实际,努力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并以实践为基础,加强理论研究。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实际运用上下功夫;其次,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个人思想建构的价值意义和社会意义。此外,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社会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针对性与时代感,提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探索小班化教学,加强师生的沟通与互动。

5 构建保障党员发展质量的长效机制

1.构建校园党建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构建校园党建文化,能够推进党建工作的渗透性、持久性,帮助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渗入校园文化,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党建文化活动,发挥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加强党建,带动校园文化建设朝着先进性方向发展。

2.抓好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学校在重视入党前教育和培训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党员切切实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抓好预备党员教育与转正后教育,防止出现“积极分子拼命干,预备党员松一半”的现象。一方面充分发挥培养介绍人的作用,在引导党员学生按时上交思想汇报的同时,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对于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及时进行批评指正,发挥好监督、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发挥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作用,通过民主生活会、党课、专题讲座以及党员活动对学生党员进行后续教育,做到评教相长,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3.激发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凝炼党员的党性。学生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体现了先进性,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运用“工学结合”的平台,通过各类实践锻炼学生党员的意志品格,激发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积极推进党建“六进”,开展党员联系同学、联系社区、联系单位的实践活动与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党员在班级、专业、公寓、网络、社团、基地等各个阵地中都能发挥带头感召的作用。

4.建立毕业生党员离校后的关怀机制。学生党员离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其表现和思想容易出现波动,表现好坏也影响到了学校党建的形象。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建立跟踪关怀机制,结合校友会平台,通过师生党员联谊会、就业单位走访等活动对毕业生党员进行跟踪回访,建立党员质量跟踪反馈机制,了解毕业生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具体表现,关注他们离校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并收集其对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对毕业生党员、用人单位的回访与跟踪,为今后的党员发展与培养提供借鉴。

6 结语

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培养长久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以及模范带头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王智海(1982-),男,汉,河北张家口人,软件工程硕士学位,教师,中级政工师,学生思政研究。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高职院校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对新时期完善警察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考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健全社区建设资源的投入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