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2016-09-26 17:40李菲王建军
卷宗 2016年7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李菲 王建军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其培养质量也承受着巨大的挑战,我国要吸取美国大学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等相关概念;其次以斯坦福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分析了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情况;再次,从输入环节、培养环节、输出环节几个方面对中美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情况作出对比分析;最后,以我国国情为基础,提出了建立我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比较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领域。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硕士研究生426万人,相对美国而言较少。仅从招生方面而言,我国的研究生培养状况相对落后于美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了解中美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深刻内涵,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思考,取长补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1 相关概念辨析

如果要深刻的了解中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和异同,就要对质量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以及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等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对相关概念进行简要的辨析。

“质量保障”一词来自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企业界,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中定义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它是指研究生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其中,狭义的质量是指研究生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一是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了学位标准和要求;二是培养的人才是否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广义的质量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满足学术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各行业专门人才的需要;满足受教育者自我实现的需要。

研究生质量保障,是旨在保持和改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并为有关利益关系人提供质量证明和担保的所有政策与过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跟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相关联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各个保障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它包括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1]。本文仅讨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它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的人才质量保障机制和办法,它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现阶段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有其深刻的逻辑原因。

2 美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概况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但是美国的大学内部保障核心地位依旧不可动摇。近年来美国的许多大学都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内部质量保障的模式。以斯坦福大学为例,其在研究生输入过程、培养过程和输出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一)招生环节

为了保证招生环节的质量,斯坦福大学有专门的招生办公室,制定了申请资

格的各种条款,包括学历、成绩和学术计划。申请者必须持有美国学士学位或者与学院、大学一样水平的同等学历,要以书面形式提交3封推荐信。整体上申请者的成绩是很高的,录取率一般低于20%。斯坦福大学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申请,并且提交学术计划,包括描述在斯坦福大学申请学位的原因、为未来研究做的学术准备,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计划等各种信息。

(二)培养环节

1.课程要求

斯坦福大学以“拓宽基础,追踪前沿”为教学要求,学生们通过选修不同领域的课程拓宽知识面,不仅能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真正的建立坚实而宽广、深入而系统的知识体系[2]。

2.导师制度

斯坦福大学制定严格的导师制度,导师不但要严格自律、保持职业道德,以高水平的职业作风完成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而且负责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答辩与发表等事情给予指导。最重要的是,导师要培養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创新力,鼓励自由交流,为学生提供信息共享的机会,并要通过职业关系为学生提供帮助。

3.学分制和淘汰机制

斯坦福大学对学生课程学习十分严格,但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学校自由学习,斯坦福大学设立学分转换制度,课程平均成绩达到B或者以上的其他学校或者专业的研究生就可以在斯坦福大学申请注册学分转换[2]。前提是该课程是在美国地方质量认证机构所承认的。斯坦福大学建立一套完备的研究生淘汰制度,学生、教师和管理层都有参与的权利,这样既保证了不会将有学术潜力的研究生淘汰掉,同时也会对研究生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三)输出环节

斯坦福大学要求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须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相结合。建立论文评审委员会,博士论文要通过评审会的每一个成员签字才能合格,被称为专家署名制度,实质是用专家的学术声誉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3]。

斯坦福大学招生以严格的标准和灵活的学位政策为特色,其自由多样的教育模式不仅能使人才培养免于受到各种限制,而且能支持辅助教育自由化和多样化。同时,客观民主是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宗旨,这个宗旨可以使政策涵盖各种可能性,为教育高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3 中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概况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多年来,始终坚持“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总体较高,社会声誉良好,已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和全国性影响的博士生教育品牌,并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招生环节

创新宣传方法,吸引优秀生源。积极加大招生宣传,采取组织夏令营和暑期学校等形式,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手段,介绍和宣传学校、学科、学院与学者的特色和学术影响。建立校级生源地,加大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比例,探索复试环节改革,扩大导师招生自主权,综合考核,择优录取,提高生源质量。

(二)培养环节

1.课程要求

修订完善的培养方案,全面实施课程体系改革,重点解决学位授权专业在方向设置、課程安排、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建设研究生优秀教材及精品课程。推进研究生公共课教学改革,以论文和读书报告取代以往的闭卷考试。

2.导师制度

首先,深化导师遴选和聘任上岗改革。学校在博导选拔工作中简化了遴选程序,但加大了课题与科研经费审核的力度,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实施研究生导师定期培训制度,为新导师开设讲座,交流培训经验。

3.创新计划项目

学校于2009年全面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涵盖了国际学术会议支持计划、高水平博士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国际课程支持计划等,累计实施项目400多项[4]。

(三)输出环节

构建博士学位授予的质量监控体系。第一,推行学位论文的匿名评阅制度。第二,严格论文答辩程序。第三,学位论文水平外部评价机制。第四,不断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授予标准。第五,鼓励优秀学位论文。第六,学位论文质量抽查评估[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形成了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到质量评估与监控的全过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采取了有效的质量保障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4 中美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

美国是公认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最完整、最规范的国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的一些教育制度也是在美国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制定的。因此,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方面美国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斯坦福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对中美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比较。

(一)输入环节

在招生过程中,美国比较全面的方式选拔研究生,而不是将入学考试成绩作为研究生录取的唯一标准。例如,斯坦福大学要求硕士学位申请者提交:大学成绩单、GRE成绩、教授推荐信、本人的申请。关于GRE成绩,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数线,而是由各个学校,或者学校的各个院系来确定。而我国的研究生录取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除部分学校可以自主划线以外,其他学校一概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分数线,严格按照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来招生[6]。这种做法导致招生环节的不公平,而且把一些有专长的考生拒之于门外,有一定的弊端。

(二)培养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美国研究生教育重视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跨学科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知识水平。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国际化,通过各种校内和校际的学术活动,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美国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不能够有效地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对课堂讨论与研讨会不够重视。不过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是有所进步的,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台《关于制定和修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重点解决了课程安排和实践环节等反面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导师制度方面,美国花费大量物力财力网罗专家、学者到学校任教。一个导师指导3-5名研究生。同美国的研究生导师制度相比,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生主要跟随自己的导师从事学习和研究活动,领域以外的沟通与交流很少。此外,我国研究生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数量要比美国多,随着研究生数量的迅速增长,导师队伍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学者对北京市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作调查时收集的统计数字显示,经济、法律、管理等热门专业一位导师名下的在校研究生超过20人者比较常见,最多的可达47人[7]。

从培养过程来看,美国对研究生实行宽进严出的“淘汰制”。例如,在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入学以后,除了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和众多学术报告外,学生还要经受两次大的评估,即资格考试和综合考试。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则占总成绩的很大比重,包括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口头报告表现及研讨课上的表现等。美国研究生的入学率很高,但淘汰率也很高。而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一方面是只重入学考核而忽视培养过程和最终学术能力的考核,导致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实际上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另一方面是对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缺乏关注。这种“严进宽出“的作法,使研究生的淘汰率几乎为零,从而造成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低下[8]。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

(三)输出环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最严肃的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构建了博士学位授予的质量监控体系,推行学位论文的匿名评阅制度,设立学位论文水平外部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斯坦福大学实施的专家署名制度,实质是用专家的学术声誉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这一制度也值得我国探索和学习。

5 美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一)改革研究生招生工作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招生规模和硕士生录取分数线等主要由国家统一部署,学校招生自主权较小,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作为研究生教育主体的高校的积极性。这种制度上的一刀切,造成了规模与质量的不协调,应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赋予导师相当程度的招生选择权。不仅要看考生的初试成绩,更要重视考生在复试中的表现,并结合考生在大学本科的学习情况综合考虑,做出录取决定。

(二)加强课程设置综合性和实践性

我国高校的各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情况比较多,各门课程缺少融合性和针对性,加重学生课程学习负担。因此,应当打破各门课程之间的束缚,加强综合性。研究生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学术素质,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我国高校应该设置一定量相关的社会人文修养课程必修课。社会实践是高校与社会、学习与工作之间联系的桥梁,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强化,才能形成知识体系,因此实验和实践类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赋予导师更多学术权力,提升导师队伍整体质量。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导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指导能力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高校应创新导师评聘标准和导向,建立以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核心、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完善导师队伍的考核监督机制,形成分类管理、动态调控的导师队伍发展态势。高校要明确导师的权利和责任,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就业方面赋予更多学术自主权,真正使导师肩负起研究生培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论文严格把关

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首先要严格审查研究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其次,为了使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的选择能够处于学科发展前沿,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制度,提倡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导师参加开题和预审,以利于不同的交叉渗透;再次,可以采取随机抽取、双盲送审、导师回避、公开答辩等形式,以确保学位论文的高质量;最后,要建立论文评审专家库,确立具体、明确的指标体系,强调论文的创造性、前沿性、开拓性和学术规范性。

总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精英人才的主阵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好坏对国家的发展和影响意义深远。我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有益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当然,研究生教育由量变发展到质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研究生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代蕊华,杨晓江,田圣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28.

[2]洪成文.美国硕士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06):68-73.

[3]殷勤业,张春,陈钟硕.借鉴美国研究生培养经验努力提高我国博士生的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03):10-13.

[4]王战军,廖湘阳.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5]陈伟,裴旭,朱玉春.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有关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7):50-54.

[6]王磊,孙绍荣.美中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若干方面的比较[J].煤炭高等教育,2002,(1).

[7]王建民.扩招中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2003,(3):66-70.

[8]张记龙,李飞跃.中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措施比较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

作者简介

李菲(1991—),女,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