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瓶”为乐,玩乐探索
——浅谈在“瓶子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2016-09-26 08:34吴雪娟
好家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瓶子游戏幼儿

文 吴雪娟

以“瓶”为乐,玩乐探索
——浅谈在“瓶子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文 吴雪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教师提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机会与条件的提供需要有平凡的生活物品的支持。瓶子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材料。各种各样的瓶子在使用过后被扔弃,但是当我们将废旧的瓶子运用到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来时,瓶子会再次显示出它的“能量”。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大量资料和适宜的材料与幼儿进行实际互动,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以让瓶子的投放真正起到其应有的教育效果。

艺术区域游戏瓶子指导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能

一、开阔视野,扩大幼儿塑造的空间

够积极地吸收各种有利于成长的信息。在游戏中,幼儿不仅会获得游戏能力的提高,同时还会对生活行为进行模仿与转化、内化。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投放不同的材料给幼儿带来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瓶子这一熟悉的物品,其形态、大小、容量、可使用方式又各有不同,投放到游戏中后,给幼儿带来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而在游戏过程中“加法”“减法”的运用,更让幼儿通过使用瓶子与其他游戏材料的碰撞获得新的游戏思维,对幼儿的审美素养启蒙和作品的创作等等都起到了新的促进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幼儿们对于这类区域活动乐此不疲,在他们眼中这就是在玩“瓶子游戏”。本文将对“瓶子游戏”中教师的有效行为策略做一粗浅的论述。

在幼儿进行瓶子游戏时,教师的有效指导不是做一个与瓶子有关的游戏或者用瓶子做一个造型让幼儿来模仿,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来制作游戏材料,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施游戏。这需要幼儿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积累。教师可查询各种与瓶子制作有关的资料,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资料,开阔幼儿的视野,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并进行经验扩展。

在进行资料提供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能力基础,不能提供太过抽象的绘画材料等内容,最好是实物或图片,并以简单的造型为主。如:教师为幼儿收集了很多瓶子的艺术造型图片,包括各种线绳装饰的瓶子图片、在瓶子里加入不同的物品呈现不同颜色的图片、涂上油彩的瓶子图、塑料瓶的各种造型图等等。同时教师还使用班级中的颜料、彩色的线绳、麻绳等自己制作了几个瓶子。当幼儿看到了这些图片和教师的作品以后,获得了一定的审美感受,学到了一些制作方法,也激发了要自己动手创作的兴趣与欲望。以上资料在区域“瓶子游戏”环境创设中的运用也是多样化的,如将图片粘贴在区域里,或剪出图片中的具体造型做墙面装饰,或将实物摆放在某个显眼的区角里。这样,不仅让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参考的机会,同时还美化了环境,营造出瓶子游戏必需的艺术氛围。

二、提供材料,最大限度支持幼儿制作

材料是幼儿游戏中的主要工具。没有材料的提供,就没有手部动作的感受与发展。在“瓶子游戏区”中,教师的材料提供需要有瓶子与其他多种类的辅助游戏用品。教师提供的材料应当是丰富的,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进行制作。同时还应当是渐进的,不能一次投放所有材料,这样会让幼儿感觉杂乱,并且也没有针对性。所以教师投放材料时,还需要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

如在游戏区设计好了以后,教师相应地给幼儿提供了几种材料,分别是设有标签的不同颜色的塑料瓶、各种形状的酒瓶等。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初步的辅助材料,即各种颜料、调色盘、洗笔桶、画笔、麻绳、毛线、纸张等等。一开始投放时,幼儿参照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料、实物图样自己进行了一些模仿制作,成品的展示让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时发现,很多幼儿由于能力的发展并不能支持他们自己调色,于是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调整了幼儿的材料,增加了教师调配好的颜色。将颜料放在塑料瓶里,幼儿使用时只需要摇匀倒出即可,而会自己调色的幼儿则可以选择自己调。粘贴物品的投放材料丰富了许多,从原来单一的只要双面胶和纸张、剪刀的粘贴增加到出现造型压花机、固体胶等,让幼儿能够更自主地选择工具和造型,在粘贴的时候更能得心应手。

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比一次复杂才更能表现出丰富性。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投放的材料应当是更适合幼儿,更能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丰富性的体现应当是在发现幼儿对某一种做法更得心应手时,相应地增加物品刺激幼儿的创造行为,而不是无针对性地添加。

三、师幼互动,以活动促进幼儿积极性

教师的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游戏感受与能力。但是,虽然幼儿需要教师的指导,却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主观地对幼儿提供指导。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只有幼儿有需求但他们本身的经验和能力等不足以支持他们继续进行游戏探索时,教师才能够适度地介入并给予指导。想要实现教师的有效指导,就需要教师树立瓶子游戏中“幼儿本位化”的观念:

(一)突出幼儿成就,激发积极性

成就感的获取能够帮助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充满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幼儿时,不直接地对幼儿进行一对一指导,而是使用游戏组织的方式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如教师组织了手工制作展览活动,教师在教室里开辟出了一个“展览角”,幼儿制作好的所有和瓶子相关的“艺术品”都可以在上面展示。并且还给幼儿自己介绍自己作品的机会,这让幼儿充满了成就感。在游戏与活动的支持下,幼儿将更乐于进行瓶子的使用探索。

(二)发现幼儿需求,针对性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以活动提升积极性,更应当要关注幼儿个体的发展。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可可第一次看到老师用线绕瓶子玩以后,就对这个游戏方法特别喜欢,她坚持绕线的游戏,也让可可的手部动作更灵巧了,但是玩了一段时间以后,她的游戏仍然没有变化,方法单一、颜色也无变化。后来她自己不想玩了,说明其自身缺乏创造性与经验转变能力。于是教师开始针对她的表现进行一定的游戏介入。有时候做好了一个新的作品,会到可可身边和可可一起“讨论”瓶子的制作方法,并和可可一起进行一些色彩的选择、材料的选择,然后一起再次制作新的作品。有时教师还会请其他幼儿和可可一起做,两人思维的碰撞出新想法。可可在教师的策略指导下,获得了新的思维突破,当她再拿起瓶子时,开始有意识地寻找更多的颜色和材料,幼儿的兴趣又重新被激发起来了。

在教师有效的行为策略下,瓶子游戏的开展给幼儿提供了更多想象与创意的空间,给予他们艺术创作的平台,呈现出幼儿乐在“瓶”中的可喜景象。而对于幼儿作品的呈现,教师要谨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眼光为评判与欣赏标准,而是应当站在幼儿的角度,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获得了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幼儿获得符合自身需求的艺术表现力、感受力、模仿能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江苏省吴江区同里镇实验小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瓶子游戏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瓶子赛跑
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瓶子赛跑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